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動物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於是,動物崇拜應運而生。人們將各種動物的圖形作爲保護神的象徵,諸如虎、牛、象、猴、龜、蛇等等。其中,最別具一格的當屬聖甲蟲

  

  如果你隱隱擔心什麼……沒錯,聖甲蟲就是一種屎殼郎。圖片:Sarefo / wikimedia

  向屎而生

  現在所說的聖甲蟲通常指聖蜣螂、大蜣螂。它的學名(Scarabaeus sacer)於1758年由分類學鼻祖林奈在《自然系統》一書中提出,種本名sacer即是“神聖”的意思。其實在古埃及,人們對物種的分類並沒有那麼精確,聖甲蟲未必只有一種,有類似模樣和習性的蜣螂都被叫做聖甲蟲

  蜣螂就是我們俗稱的屎殼郎、推屎爬,仔細觀察其身體結構,就會發現它們真的是“向屎而生”。蜣螂長得虎頭虎腦,身體和糞球一樣圓溜溜的。它們的外骨骼堅硬,肌肉發達,最特別的是蜣螂的前足,長得像個釘耙,這種類型的足叫開掘足,專門用來刨糞鑽土。

  

  “1、2、3……走!”圖片:Hectonichus / wikimedia

  蜣螂是自然界的“清潔工”,專門以動物糞便爲食,不同蜣螂喜歡喫的糞便種類也不同。這一習性幫人類解決了很多環境問題:試想一下在大草原上,如果沒有衆多蜣螂及時清理糞便,其他動物的生存環境該有多糟糕。

  

  沒有蜣螂的草原,或許就會是這樣的。圖片:greens.org

  澳洲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自1965年開始將非洲和歐洲的蜣螂引入本地,有效提高了澳洲牧場的質量和產量。據美國生物學會估計,蜣螂每年可爲美國養牛業節省3.8億美元開支。

  

  在非洲,蜣螂在埃及之外的地區也深受歡迎。在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開幕式上,那隻推着足球、吸引了無數目光的蟲子就是蜣螂。人們難得見到昆蟲形象在大型體育盛事上華麗登場。圖片:the globe and mail

  是食物也是育兒室

  聖甲蟲也許是蜣螂家族在世界上最著名的種類。它們主要生活在地中海盆地的海岸沙丘與河流溼地,在北非、南歐與亞洲地區都有分佈。

  它們體長約3釐米,頭部最前端的脣基大而扁平,前端有六個鋸齒,排成一個半圓形,加上一對開掘足,構成了它們挖掘牛糞的主要工具。這些工具不僅能幫助它們把牛糞裏沒有營養的植物纖維刨出來,還能把牛糞搓成團,此外還兼有清潔功能,可以颳走身上多餘的糞便,把自己清理乾淨。

  

  就是要“出糞堆而不染”。圖片:Axel Strau / wikimedia

  牛糞不僅是聖甲蟲的食物,也是它們的育兒室。在爲後代築巢這件事上,它們一絲不苟。雌性聖甲蟲會挑選合適的糞球,與雄性一同協力將糞球推至目標地點,隨後挖掘巢室放置糞球。在這個合作中雄性是主要勞力,雌性則負責搭把手和監工。

  在巢室中,雌性聖甲蟲會將糞球精雕細琢成梨形,剔去纖維,在內壁留取精華,然後把卵產在較窄的一側,隨後就離開了。卵孵化出幼蟲,出生後周圍都是食物。幼蟲是蠐螬[qí cáo]型的,以“C位”在糞球中生活;歷經兩次蛻皮後化蛹,之後羽化成蟲,用頭部鋸齒和開掘足挖開糞球出去,開始新的生活。

  

  聖甲蟲生活史。圖片:wordpress.com;漢化:物種日曆

  “另一個世界”的聖甲蟲

  第一眼看到聖甲蟲的人可能會詫異,這不就是推糞球的屎殼郎嗎? 然而我們看不上眼的屎殼郎,在古埃及人看來意義非凡。

  蜣螂推糞球的姿態被視爲推動太陽昇起的力量,埃及神話中早晨的太陽神凱布利(Khepri)的形象就是聖甲蟲,象徵着“發展”和“出現”

  

  古埃及的早晨太陽神凱布利……不要笑!人家就是以聖甲蟲或甲蟲頭的形象出現的!圖片:kairoinfo4u / Flickr

  此外,古埃及人觀察到聖甲蟲在糞球裏孕育出新生命,因而聖甲蟲又有了“復活”與“重生”的意義。古埃及人始終相信,當一個人去世後,TA的靈魂不會消失,而是會去往另一個世界,去到靈魂守護之神阿努比斯(Anubis)面前。

  阿努比斯有特製的秤,秤的一邊放着“正義之神”瑪阿特(Ma'at)的羽毛,另一邊則放上死者的心臟。若心臟重量輕於羽毛,便可以升到天堂,與衆神一樣得到永生;若心臟重於羽毛,說明罪孽深重,魂靈將被扔給怪獸阿米特(Ammit)喫掉。

  

  圖中包含了兩個場景:1.阿努比斯手牽死者,等待審判;2.阿努比斯開始“稱量”,怪獸阿米特等在一旁,最右側的透特(Thoth)負責記錄結果。圖片:British Museum

  因此,亡者木乃伊的心臟位置都放有心形聖甲蟲護身符,側面刻着亡者的名字,背面刻着一句摘自《死亡之書》的重要咒語,用來減輕罪孽。在很多法老的王銜中,也帶有聖甲蟲符號。在卡納克神廟的聖湖前,有全埃及最大的花崗岩聖甲蟲雕像,傳說逆時針繞着石雕走七圈就能實現心願。

  

  心形聖甲蟲護身符。圖片:Sadigh Gallery / Flickr

  

  給死者佩戴的心形聖甲蟲飾品,一面刻有象形文字。圖片:NationalArchaeological Museum at Leiden,Holland

  

  卡納克神廟的花崗岩聖甲蟲。圖片:cafe.daum.net

  聖甲蟲給後世的靈感

  聖甲蟲不僅是古埃及時代的聖徽,後來也成爲了珠寶設計中衆多能工巧匠的靈感來源。最早的聖甲蟲雕飾出現在埃及第12王朝(公元前20世紀至公元前19世紀),多數底部刻有法老或官員的名字,作爲印章或護身符。

  

  聖甲蟲護身符。圖片:lovetoknow.com

  埃及法老的墓穴裏出土了大量聖甲蟲飾品,材質多爲黃金、瑪瑙、青金石、綠松石、水晶、玉石、象牙、琥珀等,造型和配色無不令人驚歎。這些飾品被收藏在埃及博物館和其他世界級的大博物館中。

  

  法老圖坦卡蒙墓葬中的胸飾。圖片:Egyptian Museum

  

  埃及國家博物館館藏的聖甲蟲飾品。圖片:Egyptian Museum

  正是因爲這些特點,聖甲蟲在地中海地區深入人心,一直都是被崇拜和被觀察的對象。法布爾曾經用了很長時間觀察和描述聖甲蟲的行爲。今天,科學家們還從聖甲蟲的結構中找到了一些仿生學領域的靈感。而遊戲王、刺客信條、爐石傳說等遊戲中也都出現了與聖甲蟲相關的場景和形象。

  

  圖片:《遊戲王》&《爐石傳說》

  就這樣,這種其貌不揚的昆蟲從幾千年前一直紅到了現在。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330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三蝶紀。

  喜歡她還可以關注

  三蝶紀

  id:sandieji2016

  

  自然觀察記錄、遊記、科普圖書推薦與隨筆

  你可能錯過的精彩內容

  紡織娘

  黑腹果蠅

  彩虹吉丁蟲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日曆娘今日頭像

  金龜子科 金花金龜

  本文來自果殼,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