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在川西的雪域高原,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尚未安裝電燈,也不許明火照明,轉經的藏族信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它又不只是一個“博物館”,也可被稱作“印刷廠”“圖書館”“出版社”,還是一個重要的宗教文化場所,那便是坐落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德格縣的德格印經院。

圖爲德格印經院外景。

“藏文化大百科全書”

據藏文史料記載,印經院系德格土司卻吉•丹巴澤仁創建,始建於清雍正七年(1729),歷經3代土司方建造完成,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

印經院現存圖書印版30多萬塊,版畫6000多塊,是全世界藏文木刻印板保存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印經院,內容涵蓋有佛教經典、天文、地理、醫學、歷史、音樂、文學、美術、工藝技術等多個方面,因此被稱爲“藏文化大百科全書”。

圖爲德格印經院存放經版處。

與其他印經院相比,德格印經院獨有着兼容幷蓄的特點。“這得益於創建人丹巴澤仁的智慧,他雖然信奉的是寧瑪派,但是並不排斥其他教派的經典,認爲這些都是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應該得以傳承。”印經院講解員翁姆介紹道。

“全人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印經院使用的是傳統的雕版印刷術,現在也還在擔負着印書工作,因此也可視爲一個“印刷廠”或是“出版社”。院內可以看到一整套的印刷“流水線”,包括藏版庫、紙庫、印刷車間、曬經樓、洗版平臺等。

書版規格有多種,每版刻兩面,最大的長110釐米,寬70釐米,厚約5釐米;最小的長約33釐米,寬僅約6釐米。印刷時,印刷老師三人爲一組,一人來回奔走取送書版,另兩人相對而坐,書版置於兩人之間,一人用擦板蘸墨塗版,一人放紙,用磙筒一滾、揭下,一頁書當即印成。印好的書頁晾曬在各組固定區域的繩子上,幹後收起,交由印經院總管進行檢視校對,質量合格的,整理捆紮,即爲成品。

圖爲講解員翁姆在介紹印經流程。

“2009年,德格印經院雕版印刷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表明了印經院的雕版印刷技藝不僅僅是藏族人民的文化明珠,也是中國人民的,更是世界人民的文化珍寶。”藏族姑娘翁姆驕傲地說道。(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周晴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