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仁

味苦、甘,性平,歸心、肝、大腸經。它能夠活血化瘀、潤腸通便、止咳平喝。常用於:(1)瘀血之痛經,配伍桂枝、大黃等,如桃核承氣湯,或配伍桂枝、牡丹皮等,如桂枝茯苓丸。(2)跌打損傷之瘀滯腫痛,配伍當歸、紅花等,如復元活血湯。(3)腸燥便祕,配伍火麻仁、瓜蔞仁等。(4)瘀血所致之喘咳,配伍柴胡、桂枝等,如大柴胡湯合佳枝茯苓丸。

《本經》首載桃仁能夠“主瘀血,血閉癥瘕邪氣”。“主瘀血”被放在了第一個作用,而且對桃仁其他作用的描述寥寥無幾,可見,桃仁在《本經》中是作爲活血藥物來使用的

《名醫別錄》載之能“破瘕,通月水”,李東垣謂之“行皮膚凝滯之血",《本草綱目》謂之“主血滯”,都說明桃仁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張仲景是用桃仁的高手,桃核承氣湯原治“少腹急結”“其人如狂”,現臨牀上更多用於瘀血痛經;桂枝茯苓丸原治“爲癥痼害",現臨牀更多用於瘀血所致的子宮肌瘤,當然,只要辨證準確,痛經、崩漏、痤瘡等都可以選用。

此外,抵當湯、抵當丸等都是活血作用非常強的有效名方。特別是近代,創活血化瘀作用的有效名方《醫宗金鑑》之桃紅些物湯、《博青主女科》之生化湯、《醫林改錯》之血府逐瘀湯等都含桃仁,說明近代以來人們對活血化瘀作用的重視,也說明人們對血瘀所致疾病的認識程度有了進一步加深。

黃煌老師在《張仲景50味藥證》中指出:桃仁主治肌膚甲錯者。所謂肌膚甲錯,指皮膚十燥、粗糙、脫屑有鱗甲,或增厚、色素沉着。肌膚甲鉛者,大多形體羸瘦、面色黯黑,尤其是兩目眶發黑發青,鼻翼部血管擴張、口脣多黜紫,舌質紅堅老,並且多伴情緒不安定或狂亂、小腹疼痛、月經不調、大便乾結等。

雖然古籍對桃仁的活血作用有大量記載,現代對桃仁的活血化瘀作用也應用廣泛,但其活血的成分則至今不甚明瞭。有研究報道,從桃仁中分離的三油酸甘油酯具有抗凝血活性,然而更多的研究則針對桃仁所含的苦杏仁苷,而苦杏仁苷卻沒有活血作用。

本文選自《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

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在長期的經典教學與臨牀實踐過程中,精心研讀《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從中藥藥理學角度分析、研究中藥,爲弘揚經典而著書立說。本書從來源、傳統表述、藥理分析、案例分析、其他等五個方面論述了張仲景常用30味中藥,其中,藥理分析與案例分析是本書寫作用重點。 藥理分析,是作者查找了大量的實驗數據,並由此爲依據對藥物的功效進行了合理分析。案例分析,是作者近幾年來積累的比較成功的驗案,每一醫案都撰寫了案語,對研究藥物的應用具有一定的說服力。

掃碼購書

END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張仲景常用中藥新悟》,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作者:宋永剛。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封面圖片來自攝圖網正版圖片。小編微信號:congcong-0423,歡迎投稿嘮嗑。

● 名醫詳解長壽之穴——關元

●  皮膚科三大常見病,鍼灸統統全部拿下!!

覺得不錯請點贊!

點閱讀原文,一鍵下單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