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年來,隨着城鎮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流入城(鎮)區工作生活,農村黨組織對流入城(鎮)區的黨員羣衆出現監管不着、服務不到。爲解決流動黨員身份難顯現、教育難跟進、活動難開展、作用難發揮、服務難到位的“老五難”問題,福建省寧德市在實踐探索的基礎上,改進城(鎮)區流動黨員管理方式方法,在城區或鎮區建立集黨員教育管理、扶貧濟困、綜合服務爲一體的黨建綜合服務平臺。通過開展支部共建活動、加強黨員雙向共管等方式,提升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服務質量。

綜合平臺聯創,使黨員異地有家

着力統籌城(鎮)區資源,協調各方力量,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城(鎮)區建立綜合黨建工作機構,爲城(鎮)區流動黨員羣衆辦事服務搭建平臺。

機構建設上,目前已建成12個駐城(鎮)黨建工作站,其中全縣性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5個,鄉鎮駐城黨建工作站7個,輻射黨員羣衆11270人。

人員安排上,各地結合工作實際,由縣級層面招聘專職人員、鄉鎮選派幹部或安排在城鎮居住的村幹部,通過輪流坐班值班等方式,開展工作站日常工作。

經費保障上,市委組織部對每個黨建工作站給予10萬元建設補助經費,各地從財政中予以配套補助,保證工作站日常活動正常開展。

功能設置上,各地工作站建設由市委組織部統一指導,功能設置結合工作實際,主要集便民服務、辦公議事、黨員教育管理、文體娛樂等爲一體。

流動黨員聯管,促使黨員管理有效

改變以流入地黨組織管理爲主,流出地管理爲輔的流動黨員管理模式,探索形成流出地源頭管理、駐城(鎮)黨建工作站集中管理、流入地配合管理的流動黨員共管機制,把流動黨員管好、管活。

一是系統化排查摸底。建立健全黨員外出登記制度,流入城(鎮)區黨員的具體情況均登記造冊。各駐城(鎮)黨建工作站根據流出地黨組織提供的流動黨員信息,對流入黨員進行排查覈實,逐一建檔立卡,實行鍼對管理。

二是網格化分類管理。按照“有利於黨組織管理、有利於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以駐城(鎮)黨建工作站爲樞紐,根據城(鎮)區流動黨員的從業特點、地域分佈,實行區域網格化管理,設置網格長對接城區流動黨員工作。同時,根據黨員職業、特長,分類建立功能黨小組,對不同地區、不同行業、不同羣體、不同層次的流動黨員進行分類管理,提升黨組織組織力。

三是常態化教育管理。突出駐城(鎮)機構政治功能,加強對流動黨員的經常性教育,根據黨員思想實際和工作需要,精心設計活動載體,使黨組織生活和黨日活動貼近流動黨員實際。探索實行流動黨員“雙向評議”制度,對流動黨員設標準、提要求、定目標,制定流動黨員考覈辦法,由駐城(鎮)黨組織和流出地黨組織共同評議,加強流動黨員日常監管。

區域組織聯建,使組織生活有序

着力打破傳統條塊分隔、封閉運行的黨建模式,培植共建互補理念。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活動共辦、困難共幫,凝聚城市基層黨建合力,深化城(鎮)區流動黨員服務管理。

一是組織融入,黨建共建。駐城(鎮)工作機構參與流入地城鎮規劃建設、重大事項決策,與轄區單位共商黨的建設、綜治平安、文明創建,與流入地黨組織建立互聯互動的組織體系,提升黨建水平。

二是黨員融入,活動共辦。駐城(鎮)黨組織與流入地黨組織結合實際制定年度活動計劃,定期組織開展高質量、接地氣的組織生活,創新主題黨日、志願活動,提高流動黨員的融入率。今年以來,各駐城(鎮)黨建工作站開展“健康你我他義診”“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等共建活動42次,參與流動黨員890人次。

三是陣地融入,資源共享。充分利用黨建資源,駐城(鎮)黨建工作站黨羣活動中心、宣教中心、教育培訓場地、文體活動設施向當地黨員開放;流入地黨組織將黨建、教育、文化等活動設施向流動黨員開放,實現陣地共用、資源共享,讓流動黨員在城(鎮)區既有生活上的家,又有精神上的家,找到政治歸屬感。

服務幫扶聯動,使黨員離鄉有情

堅持把創新服務理念、提升便民惠民功能貫穿流動黨員服務管理始終,解決好流動黨員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

一是搭建綜合服務平臺。依託駐城(鎮)黨建工作站,建立服務黨員羣衆的綜合性工作平臺,設立黨務、綜治、民政、醫保等便民窗口,配齊配強專(兼)職人員,列出服務清單和流程,爲流入城(鎮)區黨員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

二是拓寬溝通對接渠道。建立駐城(鎮)工作機構黨組織、流出地黨組織負責人與流動黨員談心談話、定期溝通制度;定期組織開展城(鎮)區流動黨員座談會、民情分析會等,瞭解掌握流動黨員思想、生活情況,傾聽流動黨員意見建議,保障其知情權和參與權。各地設立駐城(鎮)站QQ羣、微信羣、微信公衆號,加強黨員間溝通聯繫,實時聽取黨員意見建議。

三是開展助困幫扶行動。流入地黨員幹部與流動黨員結對幫扶“結窮親”,幫助協調解決具體困難,帶動貧困黨員發展致富。今年以來,各地駐城(鎮)黨建工作站,積極協調人社、農業、司法等部門舉辦勞動就業、技術技能等培訓班16期,受訓黨員羣衆達800多人次。霞浦、福鼎、福安等地設立流動黨員創業小額貼息貸款、創業資金補貼等項目,帶動流動黨員創業就業,共受理“黨員先鋒貸”7000萬元;周寧、壽寧等地推行“星火燎原”傳幫帶計劃,實行“支部+創業能人+困難羣衆”幫帶機制,激勵致富黨員建立合作組織或專業協會,引導困難羣衆入股入社,爲他們提供技術幫扶、創業指導,把駐城(鎮)黨建工作站打造成困難黨員脫貧致富的“加油站”。

發揮作用聯促,使黨員外出有爲

以駐城(鎮)黨建工作站爲樞紐,積極搭建平臺,引導流動黨員擔當作爲。

一是共商區域發展。建立黨建聯席會議、述職評議、雙向承諾等互聯互動機制,讓流動黨員參與社會治理與支部建設。今年以來,各駐城(鎮)黨建工作站組織流動黨員共參與社區重大事項聽證會、聯席會議等14場次。

二是實施迴歸工程。依託駐城(鎮)黨建工作站,各地舉辦“我爲家鄉發展獻一計”“爭做招商引資聯絡員”等招商引資推介會、鄉村振興懇談會23場次,鼓勵有致富能力的流動黨員羣衆爲家鄉經濟發展牽線搭橋、出謀劃策。引導懂技術、有學識、會管理的在外人士帶頭回鄉創業,把優秀流動黨員納入鄉土人才庫和村級後備幹部,推薦作爲“兩代表一委員”及村級組織換屆人選。今年以來,引導流動黨員羣衆回鄉創業45人,當選村“兩委”1102人。

三是搭建志願平臺。積極爲城(鎮)區流動黨員發揮作用搭建平臺。福鼎市疊石鄉駐城黨建工作站將城區流動黨員組建成政策宣傳、技能推廣、愛心服務等3支黨員志願服務隊,參與自行車爬坡賽、兩癌免費體檢篩查、閩浙“七夕”民族展演晚會等大型志願活動5次。古田縣泮洋鄉駐城黨建工作站動員具備家政、駕駛、裝修裝潢等一技之長的黨員加入城區黨員服務“星之隊”,通過定點指派和電話直聯等渠道爲有需求的黨員羣衆提供便捷服務,展示流動黨員的良好形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