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坐煮茗,聽花葉散落之音,聞茶水之澈,

沐浴午後陽光,讓木與茶的交織浸潤閒暇的片刻,

讓海黃的多端樸素,點亮茶案之上另一分多趣的滋味。

海南黃花梨·茶器八件套

古人愛茶,沏茶的每一道,都着自己專屬一用的器物,

放茶向來都有一個摸不透風的器物,將空氣之中的水分相隔,

存留清香的一物,將茶葉本來的面貌得以完好的封存,

而這一個茶葉罐,雖說是小巧的一物,但高柄的身肢,

卻讓常人,覺得那其中蘊藏的並非是隨意的一味,

如何都要配得上海黃的珍材。

就算是將茶葉從罐中輕舀,也並非是如今大多數人一般,

指尖輕捻,就可得到,在古人眼中,這便是讓茶的清澈染了指尖的污濁,

這精緻細長的茶匙,雖說小巧,但掠之一撮清香,

便是不讓這一分清香之味着了繁塵的另一種悉心的呵護,

雖說量少,但茶葉離開茶匙的片刻,便落入茶壺之中,

發出葉與也碰撞的聲音,也便是另一種細微的美妙。

這之前,必定要藉助茶刀的相撬,可這一物也終究要有盛之的一物,

茶桶,便是讓這些關於茶的零散之物,有了一處的安放。

茶海,無疑是包容着各種茶葉的清香,也體現了我們華夏子孫的巧思的細緻,

茶,本就是分享之物,有了它,便有了最早,席間而坐的社交,

衆人繞席,便對平衡有了更高的要求,茶湯難免濃度不均,分以品之,

便有了不同的感受,而這共同話題的開啓,也略顯偏頗,茶湯便是味道均衡的一物,

品之一味相同茶香的葉,打開話匣,便是一段心神交流的開啓,

而茶案之上的兩隻紙鎮,便是守護你那心中四溢柔情的一物。

至此,八件,一人,一茶,一器,便是嫺雅的分享。

海南黃花梨·周盤提樑壺

細長的提樑柄把,與壺身的重心巧妙設置於一條垂線之上,

造之這壺的匠人,爲得只是想與喝茶之人心意相通,茶香熬出之時,提執省力,

以提樑壺的特色,加之周盤壺的趣,也便成之另一壺形的延伸。

壺身圓潤且不失剛勁,是外有形,而內之則是任由茶水之間如波濤的洶湧,

但壺身之外,自是巍然不動聲色,匠人用刀刻之,邊勾勒出另一番勁道之中該有的嫵媚之色。

這壺,是點與線,線與面縱橫的交織,便可見千古之前歲月的遺韻,

再將海黃的木色着以素面的淡然,便是一次穿越千年器與木的對話。

海南黃花梨·扁圓壺

用木做沏煮的茶壺,是最爲合適不過的一件,

常所謂“原湯化原食”,用最爲簡單的滋味做以詮釋,便如同與自然心的溝通。

這一件,壺身扁圓,如同茶餅的樣貌,壺蓋扁平,是區別其它壺種獨特的一點,

木作之壺,終究是要一木而成的,匠人更不知道用了怎樣的巧妙,

讓壺身外部流線柔和的優美,與茶香細膩,融爲一處,

在這扁圓之中求得那一分浮華飄動,靜心抒意的神韻納藏。

盈盈掌中一壺,海黃之色消得一眼,便可見茶香故鄉的景色,

任之時空變幻,所留舌尖百態滋味已是心中竊喜之事。

用一杯茶,來偷得浮生半日的幽嫺,

用海黃一壺,讓萬物於掌間歸於寧靜。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