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差距,對教育會有什麼影響?

在同一個學校的窮學生和富學生會有什麼不同?

國外問答網站Quora就有不少網友根據自身經歷回答了“在富人學校當一名窮學生是什麼感受”這個問題,我們整理了幾個高贊回答,一起看看看吧。

@匿名用戶

我是一名亞洲人。

10歲時父母決定送我去英國留學,因爲他們覺得這可能對我的未來有所幫助。

我被送到了最好私立學校的其中一所,這所學校據說有150多年的悠久歷史,學費爲4萬5千美元。

那時候10歲的我英語很爛,甚至還不熟悉字母表,但在母語化的情境下語言很快就不是問題,更何況,他們還教學生七種語言!

我慢慢地交到了朋友,不同的是,他們從小學到中學都在同一所學校,就像是一起長大的親人,而我只是一個新來的女孩。

一天晚上我去了一個朋友家,她家是一座大豪宅,三層樓,兩層地下室,帶有閣樓、後院、花園、庭院,還有三輛豪車。

傢俱一看就是貴的要死的那種,超大的電視屏幕,數字壁爐,沒事他們就可以躺着看電影,牆上掛着揚聲器,喫飯時會發出好聽的鈴聲通知。

他們家還在市中心開了一家三層樓的咖啡館。

就是那晚,我闖入了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世界。對我的同學而言這些都沒什麼,因爲這只是她的日常生活,她一出生就擁有了這些。

但我發現了一些不同。

有些人一出生就在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們住在漂亮舒適的房子裏,接受最好的教育,擁有同樣階層的朋友,獲得更高薪的工作,嫁給同樣富有的伴侶,之後生下孩子,他們的孩子還是在一個富裕的家庭出生。

有些人出生貧窮,童年伴隨着槍聲和飢餓長大,接受着糟糕的教育,結交到一些狐朋狗友,就算考上大學也因爲昂貴的學費而止步,做着一份低薪的工作,然後結婚生子,他們的孩子還是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出生。

那時的我才10歲,卻開始真正理解這個世界。

@ Michael Cheng

在我進南加州大學讀MBA前,我都不覺得自己是一個窮學生。

因爲我努力攢了15萬美元,用來支付我在大學的兩年學費和生活開銷。

當我開着已有9個年頭的林肯車駛入校園後,我的幻想只持續了10分鐘。

一進學生停車場,就能看到時下最流行的車型,其中很多還是奢侈品牌。在我找停車位的時候,身邊剛好有一個金髮碧眼的本科生開着一輛閃亮的白色凱迪拉克唿嘯而過。

隨着與同學的交往頻繁(通常是網絡聯繫),我發現他們住在富人區的大房子裏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我的一些同學都只是爲了上學而買了新豪車,爲了方便在學校開趴而購入了高檔公寓。

然而,這些都只是物質上的東西,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是他們對日常開銷的態度。

很多人每週會參加兩到三次的夜間聚會,這些都是夾在緊張的課業之間的。在我每天精打細算不讓喫的開銷超過25美元時,他們每次出去都能在一晚上揮霍完幾百美元。

我也知道他們的錢有些來自學生貸款,但除開學費和基本開銷,他們也會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對身負額外5萬債務不以爲然的態度。

其實我並非身無分無,也能陪着他們一起玩樂。但我沒看到這種不必要花銷的好處,最終,我找到了另外一種讓我舒服的中產階級的標準生活方式。

後來我才知道自己有多麼天真。

我的一個同學靠着獎學金和助學金來到了南加州大學讀MBA,他真的是一個窮學生。雖然學費免除了,但他仍要支付自己的日常開銷。

他住在離學校很近的一個簡陋的街區,那裏正處於幫派和毒品交易區域,經常可以看到警察巡邏、聽到槍聲。

我住在他附近的另一個街區,雖然住的地方不大,但至少是安全的。他睡在一間公用房間的沙發上,經常停水,但租金很便宜,一個月只有幾百美元。

他沒有車,去哪裏都是步行;他也沒有很多朋友,因爲他沒有額外的錢出去玩樂;如果出去,必須確定不需要花任何錢。

他甚至會餓肚子,所以趁着課餘他會去大學食品服務部做兼職,那裏可以喫剩下來的食物。

當別的同學喫厭了熱門餐廳時,他只能颳着鍋裏殘留的食物。

但他從不對其他人的大手大腳嗤之以鼻,他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並且一直專注於自己的目標。

他讓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想什麼時候花錢就什麼時候花錢,餓了還能給自己買個煎餅果腹。

相比之下,那個起初爲手頭不寬裕而悶悶不樂的自己有多麼可笑。

身處窘迫生活的他,纔是真正展現了什麼是決心和驕傲。

另外,雖然都是在讀MBA,這個社會對花錢這件事還是有偏見的。

我那些揮霍無度的同學在畢業後都通過“人際網”找到了年薪六位數的工作,很快就還清了鉅額的學生貸款。

與此同時,我那可憐的朋友還在經濟上苦苦掙扎。

@Emma Martin

聽聽這些我同學的吐(xuan)槽(fu)吧:

“我老爸給了我25000刀去買輛車,你覺得我應該買帶皮革內裏的豐田普銳斯還是Cr-V?”

“哎,我可沒時間做暑假作業。從坎昆一回來我就要直奔法國,去紐約之前我只有兩天休息時間。”

“我真的要換雙新鞋了,這一雙我已經穿了兩個月了,而且它們有點髒……”

“昨晚我們喫了一次很棒的晚餐,四個人只喫了500多刀,感覺太好了。”

“要是你問我最喜歡兩位SAT私教中的哪一個,我也不知道。”

“我真納悶爲什麼不能只上完7個AP課程就直接考試。我是學校裏最聰明的學生之一,以後想申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我父母只爲我存了五年的大學學費,可我想讀六年來獲得我想要的學位。”

“夥計們,誰想這個週末去湖邊旅行? 別掃興嘛,爲什麼每個人不能放鬆放鬆,像我們一樣玩得開心點呢?”

“這些新衣服,只花了我一千刀哦。”

“太鬱悶了!爲了去倫敦度一個愚蠢的家庭假日,這次舞會我參加不了。”

以上情況都只是發生在一個公立高中,而不是私立高中。

我要申明的是,我不會把自己稱之爲窮人,但我也絕對不會像我的同齡人那樣去生活。

@David Ta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家庭,在我之前家裏幾乎沒有人上過大學。

當我來到斯坦福讀大學,我眼中的斯坦福就像一個精心佈置的鄉村俱樂部。

我在這裏喫到了人生中最美味的食物,在停車場看到的都是特斯拉和保時捷之類的豪車,每個人都穿着得體,全身散發着一種成功人士的自信感。

大一時我所在的宿舍樓還安排了與WhatsApp聯合創始人Brian Acton和黑人領袖Jesse Jackson共進晚餐的活動,我彷彿和世界上最聰明的同齡人們在參加一次電視節目。

作爲一個窮學生,你會對一些現象深感驚訝,比如怎麼會有人敢在上洗手間時隨意讓陌生人看護他們的蘋果筆記本呢?還有就是爲假期去法國蔚藍海岸還是瑞士阿爾卑斯滑雪而糾結不已。

我潛意識地覺得這些和我格格不入,因爲我沒有出生在這樣的環境中。

但我也慢慢明白一件事,比起我的囊中羞澀,我的學生身份纔是最重要的。

在斯坦福,大家也最關心自己的學業,如果你敞開心扉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你會很容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學習的同時,我也開始學會去開啓一個有趣的話題,學會和一個陌生人交朋友。

我曾經因爲自己的經濟狀況排斥過多的消遣娛樂,但事實往往是,這不會對你的人生有太大影響。

@Zaylan Jacobsen

上午12:58時分,我正乘坐地鐵綠線(Green Line )離開波士頓。

我讀的是美國最富有大學之一的巴布森學院(Babson College),在福布斯的最富裕國際學生排行榜中,巴布森名列榜首,它26%的學生來自國外,很多留學生都是富家子弟。

關於這個問題估計大家的點都各有不同,讓我們換個角度——比如交通方式來討論吧。

巴布森學院位於馬薩諸塞州小城韋爾斯利,距離波士頓約30分鐘車程。

可以說波士頓是所有巴布森學生的理想休閒之地,但每個人到達那裏的方式不同,這一點也讓我們和身邊的人不同。

有的學生直接搭45美元的優步就可以進城;有的學生要先搭優步到火車站,然後從那裏乘車;有的學生開着自己的普通汽車,將車停在付費停車場;有的學生開着瑪莎拉蒂、保時捷、蘭博基尼、奔馳或路虎等豪車一路唿嘯。

而我則在今天早晨,步行一個半小時到火車站,用2.75美元買了一張票纔到達波士頓。

沒錯,我們每個人的經濟情況都有所不同,但我也意識到,無論我們貧窮或富有,我們都有能力到達同一個目的地。

從這些回答中,我看到了貧富差距不只是體現在收入上,教育同樣也可以將它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的學生能夠依靠父母的支持走入理想的大學,有的學生則因爲高昂的學費在大學面前止步;有的學生畢業後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工作,有的學生則還在高薪和喜歡的職業中掙扎糾結。

家庭出生,確實是無法選擇,然而,出生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接受了這種設定而把它當做理所當然。

人生是否成功,關鍵不在於家庭背景,而在於你們自己的學習和人生態度。

經歷過匱乏的人,會更加嚮往生命的充實,也會更加感激那個不斷努力前進的自己,因爲他們懂得,只有努力一切纔有機會改變。

女性如何創造自我價值?這是我們家母牛教會我的

如何教孩子自學外語?自學6門外語的語言達人教你怎麼做

孩子對所有事物都興趣乏乏?也許正是你扼殺了他的熱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