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1月16日電 題:青海西寧路面塌陷事故72小時直擊

1月13日17時30分許,青海省西寧市南大街長城醫院門前突然發生路面塌陷。從事故發生截至記者發稿的1月16日17時30分許,已過去72小時,事故造成9人死亡、1人失聯、17人受傷。

事故發生後,各方救援力量緊密配合,爭分奪秒搜救失聯人員、救治受傷人員並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根據當地政府部門發佈的消息,目前已找到9名遇難羣衆遺體,搜救仍在繼續。

千名救援人員與時間賽跑,搜救仍在繼續

13日17時30分左右,西寧市南大街長城醫院門前的公交車站,一輛剛剛停靠站點的17路公交車正在上下乘客,路面突然發生坍塌,公交車上和正在車站候車的部分乘客跌落塌陷坑中。就在部分羣衆展開救援和自救過程中,發生二次塌陷且塌陷坑中發生疑似燃爆。

國家電網西寧供電公司城中供電中心副主任竇巍告訴記者,南大街路面塌陷,公交車砸向敷設有10千伏高壓電纜的電力排管,直接致使電纜排管斷裂、電纜本體主絕緣嚴重受損,造成電纜短路併產生弧光,這是產生疑似燃爆聲音的原因。

事故發生後,當地迅速啓動應急預案,調集應急救援、公安、醫療等1000餘人,救援車輛30餘輛,成立8組救援隊按不同專業分工展開搜救,水電氣等相關部門切斷了供應線路。考慮到事故發生的地下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防工程,爲防止次生災害發生,應急救援部門立即將塌陷地附近長城醫院樓上的人員全部轉移。

截至13日21時,現場救出的13名傷者均被送往附近的青海省紅十字醫院救治。在展開搜救的同時,綜合視頻資料對比、羣衆報案等線索對失聯人員進行確認。

西寧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左西勝介紹說,事故發生後,找到失聯人員是首要任務,救援行動投入了青海最好的救援設備。

據西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郭偉介紹,醫療救援部門共救治傷員17名,其中,收住入院16名,門診治療1名。住院傷員中,1名因腰椎骨折,需擇期進行手術,其餘均爲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挫傷。

"醫療救援部門對所有傷員均採取專家、醫生、護士三對一救治,同時,安排心理援助專家同步對傷員及家屬開展心理干預工作。"郭偉說。

截至1月16日17時30分許,救援部門已經對找到的9名失聯人員遺體進行DNA比對,剩餘1名失聯人員仍在搜救中。

因救人導致脊柱損傷的孫萬紅是一名退役軍人。當天下午事發時,他帶着妻子和孩子回家剛好路過。面對災難,孫萬紅毫不猶豫地衝過去救人,拉住了緊緊扒在深坑邊緣的一名小孩和一名少年,但突如其來的二次塌陷將他捲入深坑。

除了孫萬紅,很多羣衆和消防員都奮不顧身投入救援:西寧市湟中縣職業教育中心的語文老師張宏禮,在拽住一名女性呼救者後,隨着第二次塌陷也陷入深坑;一名消防救援隊員的鞋子掉了,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環境中光着雙腳堅持搜救……

原因尚未最終確定

目前,西寧市南大街路面坍塌事件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尚未最終確定。

根據當地政府網站相關信息,西寧各區縣近年曾發生多起路面塌陷事件。塌陷原因主要歸結爲"近日連續降水致使路面下沉,管道基礎局部沉降,導致了一條供水主管道發生自然爆裂,造成路面塌陷""開挖實施排水管道鋪設工程,由於該工程結束後已到冬季,氣溫低造成回填處出現了沉降,同時近期我市雨水量大,其部分路面出現塌陷現象"等。

"西寧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接合部,土質絕大多數是溼陷性黃土,吸水易軟化、流動,形成凹陷。"西寧市一名相關行業專家分析認爲,西寧市是一個呈東西向條帶狀分佈的城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水往低處流,地下水位不斷升高,導致溼陷性黃土變形進而毀壞路基結構。

一位建築行業專家介紹,西寧市近年來有多起塌陷事件發生在公交車站。專家調查發現,目前的一些公交車車型自重大、載客能力強,所行駛的路面卻是按照以前標準設計的,導致公交車專用道易破損、壽命短。

此外,專家認爲,老城區很多建築、道路的路基都是依據乾旱半乾旱的氣候條件建設,難以承載近年來明顯增加的降雨量,這也是近年塌陷事件多發的重要誘因。

這位專家介紹,在溼陷性黃土上建設工程,最安全的做法是換土。此次發生塌陷的南大街在老城區,是西寧解放後建成的一條城區大街,老建築多、居民多,一次性把"黃土"全部挖走回填難度很大。

全省範圍內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治

多位受訪人士認爲,此次事故造成較大人員傷亡,而且救援難度大,凸顯了在高原地質條件下城市發展建設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警示市政道路安全管理絲毫不能放鬆。有關方面應深入調查研究、因地施策,制定系統性措施,建立築牢市政道路安全防線的長效管理機制。

此外,事故防範化解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整合具有安全生產和環境風險管控職能的相關部門,建立統一的事故風險應對處置體系。

首先,對城市重點區域尤其是老舊城區的地下設施和道路安全須建立定期的安全普查和探測機制,以"防患於未然"的管理理念,有效預警、防範道路塌陷災害的發生。

其次,針對當前地下市政設施的多頭管理問題,應逐步理順相關部門間的關係、明確各方職責,進而壓實安全責任,形成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統籌管理,從而保障地下空間的有序、安全開發。

"最好的辦法還是科學系統地建設城市管廊",中國城市規劃協會地下管線專業委員會常務祕書長劉會忠建議,在管廊建設前要"透視"地下情況,摸清頭緒,施工中嚴格落實國家標準,完善監測與後期維護。

記者從有關部門瞭解到,目前,針對煤、氣、水、電管網等設施,青海已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整治。

據西寧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郭偉介紹,醫療救援部門共救治傷員17名,其中,收住入院16名,門診治療1名。住院傷員中,1名因腰椎骨折,需擇期進行手術,其餘均爲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挫傷。

"醫療救援部門對所有傷員均採取專家、醫生、護士三對一救治,同時,安排心理援助專家同步對傷員及家屬開展心理干預工作。"郭偉說。

截至1月16日17時30分許,救援部門已經對找到的9名失聯人員遺體進行DNA比對,剩餘1名失聯人員仍在搜救中。

因救人導致脊柱損傷的孫萬紅是一名退役軍人。當天下午事發時,他帶着妻子和孩子回家剛好路過。面對災難,孫萬紅毫不猶豫地衝過去救人,拉住了緊緊扒在深坑邊緣的一名小孩和一名少年,但突如其來的二次塌陷將他捲入深坑。

除了孫萬紅,很多羣衆和消防員都奮不顧身投入救援:西寧市湟中縣職業教育中心的語文老師張宏禮,在拽住一名女性呼救者後,隨着第二次塌陷也陷入深坑;一名消防救援隊員的鞋子掉了,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環境中光着雙腳堅持搜救……

原因尚未最終確定

目前,西寧市南大街路面坍塌事件的原因還在進一步調查中,尚未最終確定。

根據當地政府網站相關信息,西寧各區縣近年曾發生多起路面塌陷事件。塌陷原因主要歸結爲"近日連續降水致使路面下沉,管道基礎局部沉降,導致了一條供水主管道發生自然爆裂,造成路面塌陷""開挖實施排水管道鋪設工程,由於該工程結束後已到冬季,氣溫低造成回填處出現了沉降,同時近期我市雨水量大,其部分路面出現塌陷現象"等。

"西寧市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接合部,土質絕大多數是溼陷性黃土,吸水易軟化、流動,形成凹陷。"西寧市一名相關行業專家分析認爲,西寧市是一個呈東西向條帶狀分佈的城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水往低處流,地下水位不斷升高,導致溼陷性黃土變形進而毀壞路基結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