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工业的进步是世人有目共睹的,而两年一度的珠海航展,也是这种进步的最直接展现方式。珠海航展从1996年开始,至今已举办了12届,22年的时间,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积弱走向辉煌。

珠海航展上的歼-20

2016年,国产五代机歼-20的出现,在国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它是中国航空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今年,歼-20再次以新涂装亮相,大迎角机动的表演更是体现出两年来中国空军与这款五代机的契合程度更高。

不过就在军迷们沉浸在喜悦中时,外界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俄罗斯媒体声称,歼-20的出色表现,完全是得益于俄罗斯提供的发动机,并再次放言“没有俄制发动机,歼-20根本飞不起来”。

珠海航展上的歼-20

诚然,在中国自主航空工业的发展进步过程中,俄罗斯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诸如歼-10、歼-11、歼-20、运-20都采用了俄罗斯发动机。

但抛开政治因素不谈,军售交易,本来就是“两情相悦”的事情。如果没有来自中国的军购支持,俄罗斯军工业的经济状况只会更加不堪,航发制造厂商能否维持生计都是问题。

歼-31目前使用俄制AL31发动机

而且,今时不同往日。先一批次的歼-20,动力总成确实都采用了俄制的AL-31发动机。尖端武器的对外依赖,也确实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一大痛点。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发出自己的优秀航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歼-10B战机携带国产矢量发动机惊艳亮相,我们就知道,中国已经成功了!对于矢量航发是否会装配歼-20的问题,也得到歼-20总师杨伟的侧面证实。

国产矢量发动机

“心脏”问题解决了,那么产量自然就要跟上。据消息人士称,成飞已经在不久之前为歼-20铺设了第四条脉动生产线,即将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在亚太空中局势愈发紧张的现在,快速列装歼-20的中国空军,必然会杀出重围,震慑一些宵小之辈。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先进战机依赖俄制发动机的局面,或许也该宣告结束了。到时候,俄罗斯媒体的口风或许就要变成:失去大量中国订单,俄罗斯航发制造商难以为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