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將強化環境標誌和政府綠色採購,倒逼企業“洗綠”產業鏈,並推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體間的綠色貿易和綠色消費,以及環境合作進程。

第一財經記者今天(26日)瞭解到,經生態環境部批准,其下屬單位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獲得國際綠色採購網絡(IGPN)祕書處證書,並正式啓動祕書處工作。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副主任程春明表示,“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在綠色採購、綠色消費和綠色供應鏈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成績的普遍認可。”

中環聯合認證中心總經理張小丹表示,中國祕書處將充分發揮國際綠色採購網絡的作用,繼續推進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和企業綠色採購的發展,積極推動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並藉助APEC、瀾湄、東盟等多種合作機制,推動“一帶一路”區域綠色共贏發展,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11月26日,國際綠色採購網絡主席中原秀樹將祕書處授權證書正式交給中環聯合認證中心。攝影/章軻

國務院出臺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由生態環境部牽頭,各有關部門參與,“樹立綠色消費理念,積極推進綠色採購,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強化企業治污主體責任,中央企業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引導綠色生產。”

“綠色採購”要求各級政府機關和團體組織,在使用財政性資金進行採購時,要優先選用符合國家綠色標準的環保節能產品和服務。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政府採購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採購規模達32114.3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加6382.9億元,增長24.8%,佔全國財政支出和GDP的比重分別爲12.2%和3.9%。

其中,綠色採購範圍繼續擴大,新增“以太網交換機”“摩托車”“投影儀”等9種優先採購節能環保產品。全國強制和優先採購節能產品規模爲1733億元,佔同類產品採購規模的92.1%。全國優先採購環保產品規模爲1711.3億元,佔同類產品採購規模的90.8%。

國際綠色採購網絡於2005年4月在日本仙台由日本綠色採購網發起成立。目前成員包括12個國家和地區的綠色採購網絡,並由綠色採購領域的國際知名專家和學者組成了IGPN理事會和顧問委員會。多年來,國際綠色採購網絡領導並支持開展了多項國際合作項目,並作爲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公共採購10年框架項目”的合作伙伴,爲推動區域和國際綠色採購發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專家表示,實行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利用市場機制對全社會的生產和消費進行規範和引導,對於樹立政府環保形象,提高全社會的環保意識,推動企業環保技術進步,促進資源循環利用,引導公衆消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公衆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此前對記者表示,通過綠色採購或綠色供應鏈倒逼排污企業達標排放的方式,比依靠行政手段更有效。

張小丹說,下一階段可以考慮將環境標誌產品作爲APEC經濟體的典型綠色產品大力發展,加快各經濟體綠色發展的進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