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临床使用的三大降尿酸药物中,以非布司他降尿酸最为强效,而且副作用相对更小,因此广受欢迎。南宋的叶梦得曾经这样评价前朝词人柳永:“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我们也可以套用这句话来形容非布司他今天的地位:“凡有痛风处,皆能谈非布”。

不过,有些痛风患者虽然已经服用了很长时间的非布,但他们对药盒中的那张说明书,却未必花时间仔细研读过。非布司他药物说明书中的相关信息,对患者理解痛风的降尿酸治疗、规避或减轻降尿酸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接下来,我们就为您逐条解读非布司他的药物说明书。

1、适应症:适用于具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的长期治疗,不推荐本品用于治疗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

解读: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否需要治疗,目前医学界还存在争议,我国的痛风指南认为应根据血尿酸水平和合并症情况进行分层管理,但对降尿酸药物的种类没有特别说明。我们认为,是否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主要看风险和收益的评估结果,如果用药的风险大于收益,那么就不推荐使用药物治疗。非布司他降酸强效,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使用后,常常会造成关节内尿酸盐结晶的崩塌,进而引发关节炎急性发作,助推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

2、推荐剂量:用于治疗有痛风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时,推荐本品剂量为40mg或80mg,每日一次。推荐本品的起始剂量为40mg,给药本品时无需考虑食物或抗酸剂的影响。

解读:和日本非布的药物说明书相比,国产非布在推荐剂量的说明方面略显简单,起始剂量也更大。日本痛风指南中,对降尿酸药物的使用比较“保守”,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痛风降酸药,都推荐从低于常规的小剂量起始,然后逐渐加量;“给药本品后无需考虑食物或抗酸剂的影响”,这句话绝不是意味着服用非布司他后就可以放开饮食,而是说非布降尿酸作用的发挥不受胃酸和肠胃中食物的影响。不论是否服用降尿酸药物, 饮食控制都应贯彻痛风病程的始终。

3、轻中度肝功能损伤患者服用本品无需剂量调整。对严重肝功能损伤患者使用本品尚无研究,因此给药本品应谨慎。

解读:非布司他主要通过肝脏形成葡萄糖苷酸和氧化作用代谢(其他几种降尿酸药物也需在肝脏代谢),但其在肝脏的代谢产物为非活性物质。肝损是非布司他最常见的几种副作用之一,特别是合并脂肪肝的痛风患者,更容易出现用药后肝酶升高的情况。临床统计数据结果显示,痛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比例高达23.1%。因此,痛风患者如果合并脂肪肝,在应用非布司他降酸前应多些斟酌。

4、推荐使用本品时,同时给药非甾体抗炎药(NSAID)或秋水仙碱,以预防痛风发作。预防痛风急性发作推荐至少用药6个月。

越强效的降尿酸药,就越容易出现痛风的“溶晶之痛”。这是因为血尿酸的骤然下降,使得痛风动员性复发,尤其是痛风的敏感人群,这更是一条不可避免的痛风“好转之路”。对于溶晶之痛的预防,小剂量秋水仙碱的功效比非甾体抗炎药更好。6个月的用药期限,意味着大多数的尿酸盐结晶将在半年内溶解。总的来看,用药预防降尿酸过程中的痛风发作, 收益要大于风险。这是因为,每次痛风的急性发作,都是痛风石形成过程的积累,而小剂量的秋水仙碱用药方案,已被各地痛风指南证实风险可控。

5、以比格犬进行的为期12个月的毒性研究发现,15mg/kg剂量时(约为人给药80mg/天的4倍)在肾脏中发现黄嘌呤沉积物结晶和结石。

非布司他的降尿酸机制和别嘌醇相同,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来减少尿酸的合成。黄嘌呤氧化酶是嘌呤向尿酸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酶。不过,非布司他虽然能阻止嘌呤向尿酸转化,却无法阻止嘌呤(可以将其理解为尿酸的前身)的生成。服用非布司他后,大量的嘌呤被堵在向尿酸转化的关口,前方没有出路,后方又在源源不断地涌来,长期以往,肾脏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黄嘌呤的沉积物结晶和结石。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想起了大禹治水的道理:堵和疏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训服高尿酸血症这头“洪水猛兽”!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