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猫注:本文来源于创业黑马举办的“2018第十一届创业家年会”上,GGV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与创业黑马首席内容官卢旭成就“经济周期下的挑战与机遇”话题展开的对话。

卢旭成(左)符绩勋(右)

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能上市固然是最好的。如果是被并购收购,从创业的另一角度来讲,也算是一种成功。这两者的结局,一种是做“国王”,一种是做“富翁”。

整个对话是围绕公司该不该卖、要如何卖等话题展开。卢旭成抛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ofo该不该卖?”。符绩勋认为,在现在的市场下,ofo应该要卖,而且最好早一点卖。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暴露在外面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别的谨慎,现在的时机有点尴尬。而它的买家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市场当中仍然希望抢占出行的拥有者。

有很多创业者会认为卖公司是一种失败,但符绩勋表示,并购退出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而且也是一个里程碑。从美国的创业公司来看,更大的比例是被并购的公司。

如果避免不了要卖公司,要以什么姿态来卖才是很好的卖法?符绩勋认为,卖公司往往会有一个机遇,不管什么原因,创业者首先要把握时机,第二要从买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为什么要买你,而不是从你自身的价值来想问题。

“一般来说,公司被并购以后,有一个时间周期。这个过程本身还是一个需要比较简化的过程,唯一考核的就是对于创业者、被并购方的团队,存留在这个平台的时间可能是1-3年。”

至于是选择被A股并购还是美股并购,符绩勋指出,一般的互联网科技、技术驱动的公司,海外的并购价值体现会更大一些。如果公司有很好的利润、财务,可预期,国内的并购可能更合适。

符绩勋

以下为对话实录:

卢旭成:我们就聊一个话题,怎么卖公司?第一个问题我想抛给符总的是我们都知道ofo,这两天问题很多,说押金退不了了,您认为ofo的戴威是不是应该卖掉公司,这样他就没有今天这个窘境了。

符绩勋:首先本身我对ofo现在的情况不是特别的了解(当然各种报道很多),所以很难具体的讨论该不该卖。

但是我们确实是哈罗单车比较早的投资人,哈罗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发展的还是非常不错的,如果从这个格局上看,以现在的市场去看,我觉得ofo应该要卖,而且如果按我的看法来说,最好早一点卖

当年我们投资土豆的时候,劝说王微先行考虑,当时是2012年,视频的内容价格飙升,大家烧钱的节奏加快,这个是一个不可持续的现象。在不可持续的格局之下,你想你要做什么,如果你先推进一个合并,有可能对大家比较好,我说的大家包括创业者、投资人价值的最大化。

所以,当时我推进了这个事情,也成功推动了优酷和土豆的合并,在当时土豆的价值是被最大化的。

是否卖了公司就不是一件好事吗?其实对于王微来说,他卖了这个公司可以再创业,还有下一个选择。在当时卖了这个公司和优酷合并以后,土豆这个品牌得以延续,我觉得这个是对土豆的创业者,包括同事、投资人很好的交代。

卢旭成:但是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创始人,很多创始人都有一个情节,觉得我要娶到白富美、公司要IPO才叫人生巅峰,他总觉得卖公司可能是一种失败的表现,尤其可能中国对失败的宽容度没有那么高。你怎么看待卖公司是不是一种失败?

符绩勋:我觉得有一个时间点、周期性的。我们看一下美国这些创业公司,有多少是IPO的,有多少是并购的,从比例上来说,其实更大的比例是被并购的公司。

所以并购、退出已经是一个常态了,大家要能够以这样的心境来接受这样的事实。中国在这20年的发展当中,前面10年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确实有相对的蓝海,有上市的机会。

但在近8年的时间里面,这些巨头已经形成的情况之下,其实并购退出已经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所以我们也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

对于创业者来说,我觉得并购退出只是一个阶段性,而且我觉得也是一个里程碑。对于某些创业者来说,像庄辰超跟我们合作做去哪儿,像俞永福、何小鹏做了UC,后来跟阿里并购。

今天庄辰超也好、何小鹏也好,再次创业,再次启航,他们还有一波机会,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成功,而不是一个失败。

卢旭成:如果给在座可能有机会卖公司的创业者来讲,您觉得如果公司要卖,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卖是很好的卖法?

符绩勋:我觉得卖公司往往会有一个机遇,不管你是卖公司还是并一个公司,是有一个市场机遇存在的。所以对于机会点的把握特别重要,你怎么理解当下的格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想问题,买家的心态是什么,他为什么要买你。

往往买你或者并购是有一些战略思考的,这当中我要第一时间抢占市场,成为市场的绝对领导者,或者我要抢占你的技术。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创业者首先要把握时机,第二你要从买家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他为什么要买你,而不是从你自身的价值来想问题。

卢旭成:那您觉得ofo现在即便卖了,是不是时机也不对了?

符绩勋:我觉得现在的时机有点尴尬,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暴露在外面的时候,大家都会特别的谨慎。我觉得它的价值可能还是有的,买家可能会是谁?可能会是在市场当中仍然希望抢占出行的拥有者,我们得看看是滴滴还是哈罗还是阿里还是谁,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我对这些买家,现在也不能说他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

卢旭成:我们曾经猜想过,ofo当年如果卖给阿里的话,是不是就没有你们投了哈罗的事了。

符绩勋:我们投哈罗的时候,2016年9月份,ofo如果早一点卖给阿里,也有可能,因为阿里再去支持另外一家的动力就会小很多,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要从这几家公司的运营效率来看问题,我觉得哈罗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它还是有可能得到资本的青睐,得到资本的支持。

卢旭成:您觉得,如果公司真的要卖,怎么选择买家,其次什么样的心态能让他更完美的退出?

符绩勋:一般来说,公司被并购以后,有一个时间周期,可能是一年两年到三年的时间,往往创业者会选择退出,他会根据自身在平台上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价值来考虑,所以我们看到的时间都是1-3年左右。

什么样的心态?我觉得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来考虑这些问题,并购会有个锁定过程,对于创业者来说也是一个考虑,他会考虑时间的周期,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一个更好的路。

卢旭成:如果同样有两个并购的邀约,比如说一个是A股的,一个是美股的,您建议创业者应该怎么选择呢?

符绩勋: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基于这个方案本身,A股的并购往往会有一些政策的制约,比如说估值的制约,还有对赌的要求。

并购本身的话,我觉得我做的大部分都是比较干净利落的。因为并购以后,这个公司的资源、管理,就是创业者本身这个单独被并购的公司已经没有话语权和自主权了,所以他也很难围绕自身的战略去发展,一定是听平台和买家的考虑来做事情的。

所以,这个过程本身还是一个需要比较简化的过程,唯一考核的就是对于创业者、被并购方的团队,存留在这个平台的时间可能是1-3年。

卢旭成:其实我们经常看到A股的并购,包括其它的对赌在内的话,其实估值会偏高一点,美股、港股可能估值会相对市场化一点。您也给一些提醒性的意见,就是要选哪个,中间有坑的是哪个,您给一点建议。

符绩勋:我觉得A股不一定估值最高,价值的体现往往是不太一样的。对于一些并购来说,你想当年土豆被并购的时候是12亿美金,当时的市值也就4个多亿美金,已经是它市值的2-3倍了。

为什么大家愿意付出一个代价呢?有背后战略的一个考虑,所以估值的评估不仅仅是从财务上评价的,往往A股公司是用财务评估的,这个还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觉得要看这个项目本身是哪一种方式的退出更合适,一般的互联网科技、技术驱动的公司,我觉得海外的并购价值体现会更大一些。

卢旭成:就是说稍微本土化一点的项目,比如说收入利润相对好的项目可能更适合卖给国内的资本市场?

符绩勋:如果你有很好的利润、财务,可预期,国内的并购可能更合适。

卢旭成:我们聊最后一个话题,我们都知道很多著名的公司退出以后,创始人退出以后只有两三种路径选择:

选择一:我退休了,我就不干这个事了,创业也不干,投资也不干。

选择二:我去做投资去了,这个有很多典型的案例。

选择三:我再次出发,再做一把。

我觉得您几种情况都遇到过,结合您见过的创始人,谈谈您的看法。

符绩勋:我觉得每个人在这个过程里面,心态在逐步的变化。比如说庄辰超,他一开始的时候可能想做的是一个基金,所以他募的第一期基金是想作为一个投资人,但是今天他其实更像是一个创业者,因为他把钱全放到一个项目里面去了,就是便利蜂。

虽然今天他不挂CEO的Title,但是他是董事长,他大量的时间在一个项目上,他其实更像一个创业者,这个里面是心态上的变化。

何小鹏不一样,小鹏汽车是孵化3年的项目。我当时说这个项目如果要做成,你必须全力以赴,你必须出来做这个事情。他今天也做了这件事,也全力以赴,不管是自己的身家,还是各个方面,都投入进去了。

我觉得对于很多成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背后可能有一个考虑:我如果失败了怎么办?所以对于他来说,再一次创业,心理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因为对他来说他还是希望再次创业只能更成功,他对失败的考虑是有所顾忌的。

所以,我觉得对于一个连续创业者来说,还是有一些不同。

卢旭成:刚才您谈到成功的创业者担心失败,所以很谨慎二次创业,您为什么要力劝何小鹏来创业?

符绩勋:因为他想明白了再创业的话,他的成功概率会更高。

(以上为创客猫现场报道,转载请注明来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