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貓注:本文來源於創業黑馬舉辦的“2018第十一屆創業家年會”上,GGV 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符績勳與創業黑馬首席內容官盧旭成就“經濟週期下的挑戰與機遇”話題展開的對話。

盧旭成(左)符績勳(右)

在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能上市固然是最好的。如果是被併購收購,從創業的另一角度來講,也算是一種成功。這兩者的結局,一種是做“國王”,一種是做“富翁”。

整個對話是圍繞公司該不該賣、要如何賣等話題展開。盧旭成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ofo該不該賣?”。符績勳認爲,在現在的市場下,ofo應該要賣,而且最好早一點賣。因爲有這麼多的問題暴露在外面的時候,大家都會特別的謹慎,現在的時機有點尷尬。而它的買家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市場當中仍然希望搶佔出行的擁有者。

有很多創業者會認爲賣公司是一種失敗,但符績勳表示,併購退出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功,而且也是一個里程碑。從美國的創業公司來看,更大的比例是被併購的公司。

如果避免不了要賣公司,要以什麼姿態來賣纔是很好的賣法?符績勳認爲,賣公司往往會有一個機遇,不管什麼原因,創業者首先要把握時機,第二要從買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爲什麼要買你,而不是從你自身的價值來想問題。

“一般來說,公司被併購以後,有一個時間週期。這個過程本身還是一個需要比較簡化的過程,唯一考覈的就是對於創業者、被併購方的團隊,存留在這個平臺的時間可能是1-3年。”

至於是選擇被A股併購還是美股併購,符績勳指出,一般的互聯網科技、技術驅動的公司,海外的併購價值體現會更大一些。如果公司有很好的利潤、財務,可預期,國內的併購可能更合適。

符績勳

以下爲對話實錄:

盧旭成:我們就聊一個話題,怎麼賣公司?第一個問題我想拋給符總的是我們都知道ofo,這兩天問題很多,說押金退不了了,您認爲ofo的戴威是不是應該賣掉公司,這樣他就沒有今天這個窘境了。

符績勳:首先本身我對ofo現在的情況不是特別的瞭解(當然各種報道很多),所以很難具體的討論該不該賣。

但是我們確實是哈羅單車比較早的投資人,哈羅在近兩年的時間裏發展的還是非常不錯的,如果從這個格局上看,以現在的市場去看,我覺得ofo應該要賣,而且如果按我的看法來說,最好早一點賣

當年我們投資土豆的時候,勸說王微先行考慮,當時是2012年,視頻的內容價格飆升,大家燒錢的節奏加快,這個是一個不可持續的現象。在不可持續的格局之下,你想你要做什麼,如果你先推進一個合併,有可能對大家比較好,我說的大家包括創業者、投資人價值的最大化。

所以,當時我推進了這個事情,也成功推動了優酷和土豆的合併,在當時土豆的價值是被最大化的。

是否賣了公司就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對於王微來說,他賣了這個公司可以再創業,還有下一個選擇。在當時賣了這個公司和優酷合併以後,土豆這個品牌得以延續,我覺得這個是對土豆的創業者,包括同事、投資人很好的交代。

盧旭成:但是我們在座很多都是創始人,很多創始人都有一個情節,覺得我要娶到白富美、公司要IPO才叫人生巔峯,他總覺得賣公司可能是一種失敗的表現,尤其可能中國對失敗的寬容度沒有那麼高。你怎麼看待賣公司是不是一種失敗?

符績勳:我覺得有一個時間點、週期性的。我們看一下美國這些創業公司,有多少是IPO的,有多少是併購的,從比例上來說,其實更大的比例是被併購的公司。

所以併購、退出已經是一個常態了,大家要能夠以這樣的心境來接受這樣的事實。中國在這20年的發展當中,前面10年我們看到的是互聯網,確實有相對的藍海,有上市的機會。

但在近8年的時間裏面,這些巨頭已經形成的情況之下,其實併購退出已經是一個很自然的現象,所以我們也應該接受這樣的事實。

對於創業者來說,我覺得併購退出只是一個階段性,而且我覺得也是一個里程碑。對於某些創業者來說,像莊辰超跟我們合作做去哪兒,像俞永福、何小鵬做了UC,後來跟阿里併購。

今天莊辰超也好、何小鵬也好,再次創業,再次啓航,他們還有一波機會,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成功,而不是一個失敗。

盧旭成:如果給在座可能有機會賣公司的創業者來講,您覺得如果公司要賣,以什麼樣的姿態來賣是很好的賣法?

符績勳:我覺得賣公司往往會有一個機遇,不管你是賣公司還是並一個公司,是有一個市場機遇存在的。所以對於機會點的把握特別重要,你怎麼理解當下的格局,要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問題,買家的心態是什麼,他爲什麼要買你。

往往買你或者併購是有一些戰略思考的,這當中我要第一時間搶佔市場,成爲市場的絕對領導者,或者我要搶佔你的技術。所以不管什麼原因,創業者首先要把握時機,第二你要從買家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他爲什麼要買你,而不是從你自身的價值來想問題。

盧旭成:那您覺得ofo現在即便賣了,是不是時機也不對了?

符績勳:我覺得現在的時機有點尷尬,因爲有這麼多的問題暴露在外面的時候,大家都會特別的謹慎。我覺得它的價值可能還是有的,買家可能會是誰?可能會是在市場當中仍然希望搶佔出行的擁有者,我們得看看是滴滴還是哈羅還是阿里還是誰,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因爲我對這些買家,現在也不能說他們爲什麼要做這個事情。

盧旭成:我們曾經猜想過,ofo當年如果賣給阿里的話,是不是就沒有你們投了哈羅的事了。

符績勳:我們投哈羅的時候,2016年9月份,ofo如果早一點賣給阿里,也有可能,因爲阿里再去支持另外一家的動力就會小很多,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要從這幾家公司的運營效率來看問題,我覺得哈羅還是有一線生機的,它還是有可能得到資本的青睞,得到資本的支持。

盧旭成:您覺得,如果公司真的要賣,怎麼選擇買家,其次什麼樣的心態能讓他更完美的退出?

符績勳:一般來說,公司被併購以後,有一個時間週期,可能是一年兩年到三年的時間,往往創業者會選擇退出,他會根據自身在平臺上是否能夠充分發揮價值來考慮,所以我們看到的時間都是1-3年左右。

什麼樣的心態?我覺得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來考慮這些問題,併購會有個鎖定過程,對於創業者來說也是一個考慮,他會考慮時間的週期,在適當的時候選擇一個更好的路。

盧旭成:如果同樣有兩個併購的邀約,比如說一個是A股的,一個是美股的,您建議創業者應該怎麼選擇呢?

符績勳:我覺得這個問題還是基於這個方案本身,A股的併購往往會有一些政策的制約,比如說估值的制約,還有對賭的要求。

併購本身的話,我覺得我做的大部分都是比較乾淨利落的。因爲併購以後,這個公司的資源、管理,就是創業者本身這個單獨被併購的公司已經沒有話語權和自主權了,所以他也很難圍繞自身的戰略去發展,一定是聽平臺和買家的考慮來做事情的。

所以,這個過程本身還是一個需要比較簡化的過程,唯一考覈的就是對於創業者、被併購方的團隊,存留在這個平臺的時間可能是1-3年。

盧旭成:其實我們經常看到A股的併購,包括其它的對賭在內的話,其實估值會偏高一點,美股、港股可能估值會相對市場化一點。您也給一些提醒性的意見,就是要選哪個,中間有坑的是哪個,您給一點建議。

符績勳:我覺得A股不一定估值最高,價值的體現往往是不太一樣的。對於一些併購來說,你想當年土豆被併購的時候是12億美金,當時的市值也就4個多億美金,已經是它市值的2-3倍了。

爲什麼大家願意付出一個代價呢?有背後戰略的一個考慮,所以估值的評估不僅僅是從財務上評價的,往往A股公司是用財務評估的,這個還是一個很大的不同。

所以,我覺得要看這個項目本身是哪一種方式的退出更合適,一般的互聯網科技、技術驅動的公司,我覺得海外的併購價值體現會更大一些。

盧旭成:就是說稍微本土化一點的項目,比如說收入利潤相對好的項目可能更適合賣給國內的資本市場?

符績勳:如果你有很好的利潤、財務,可預期,國內的併購可能更合適。

盧旭成:我們聊最後一個話題,我們都知道很多著名的公司退出以後,創始人退出以後只有兩三種路徑選擇:

選擇一:我退休了,我就不幹這個事了,創業也不幹,投資也不幹。

選擇二:我去做投資去了,這個有很多典型的案例。

選擇三:我再次出發,再做一把。

我覺得您幾種情況都遇到過,結合您見過的創始人,談談您的看法。

符績勳:我覺得每個人在這個過程裏面,心態在逐步的變化。比如說莊辰超,他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想做的是一個基金,所以他募的第一期基金是想作爲一個投資人,但是今天他其實更像是一個創業者,因爲他把錢全放到一個項目裏面去了,就是便利蜂。

雖然今天他不掛CEO的Title,但是他是董事長,他大量的時間在一個項目上,他其實更像一個創業者,這個裏面是心態上的變化。

何小鵬不一樣,小鵬汽車是孵化3年的項目。我當時說這個項目如果要做成,你必須全力以赴,你必須出來做這個事情。他今天也做了這件事,也全力以赴,不管是自己的身家,還是各個方面,都投入進去了。

我覺得對於很多成功的創業者來說,他們背後可能有一個考慮:我如果失敗了怎麼辦?所以對於他來說,再一次創業,心理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因爲對他來說他還是希望再次創業只能更成功,他對失敗的考慮是有所顧忌的。

所以,我覺得對於一個連續創業者來說,還是有一些不同。

盧旭成:剛纔您談到成功的創業者擔心失敗,所以很謹慎二次創業,您爲什麼要力勸何小鵬來創業?

符績勳:因爲他想明白了再創業的話,他的成功概率會更高。

(以上爲創客貓現場報道,轉載請註明來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