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博鰲樂城求解“先行之困”:醫生請進島,國際新藥可離島)

在海南東海岸一隅,誕生了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含着銀湯匙出生的先行區一開張就被賦予了政策特殊的光環,招徠整個醫療領域的青睞和羨慕。

1月12日,海南省政府新聞辦發佈了一組數據:2019年,先行區預計全年接待醫療旅遊人數約7.5萬人次,同比增長134%;醫療機構營業收入約6.4億元,同比增長75%。

這是先行區自2013年成立以來一組最好的數據,但在先行區管理局局長顧剛看來,卻帶着些許憂傷。“每次我們講這個數字,與其他的一個縣醫院一年治療幾十萬的病人相比,我們這裏只有幾萬人。樂城也許不會成爲一個熙熙攘攘的醫院,但一定能夠提供解決健康問題的獨特的樂城方案。不過,這正是我們樂城現在面臨的困局。”

如何打造一個特有的先行區?博鰲樂城先行區要打破的困局還很多,高端醫療人才、患者、最新的藥械以及醫療質量安全,所有一切都需要齊頭並進。

先行之困

行走在萬泉河岸康祥路上,道路寬敞整潔,少了人聲鼎沸,多了鳥語花香。如此美景,竟也是先行區人之困。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鳥瞰圖。新華社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鳥瞰圖。新華社

“先行區只是一個政策優勢的平臺,從管理局到衛健委到藥監局共同搭建好這個平臺,這個平臺如何能夠使用好?得有好的醫生、好的病人流量,但是很可惜,你看這麼好的政策實施一年多以來纔有51個藥械品種、253名患者受益,所以受益人太少了,這個平臺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作用。”海南省藥監局局長賈寧表示。

這不是先行區想要的樣子。

2013年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同時發佈關於支持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九項政策,標誌着先行區上升爲國家戰略。不過,“先行”二字註定了它需要經歷艱辛的探索過程。

“2013年‘國九條’給了我們一片草地,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排水溝,我們不可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很多東西還是一步一個腳印行走,包括給的這些政策,並不是想走到這一步就走到這一步的。一定有摸着石頭過河,一定是我們到處碰壁,甚至喫盡了苦頭,跌倒再爬起來,再匍匐前行……”海南省衛健委副主任李文秀表示。

先行區已開發20平方公里,總投資達千億,已有9家醫院達到了試營業的狀態,可以接診病人,包括博鰲超級醫院、康養機構一齡生命養護中心、博鰲恒大國際醫院等。另外還有7家醫院在建。

李文秀說他每個星期大部分時間都在開先行區的會,賈寧說他80%的時間都在忙先行區的工作。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在苦惱着。

“很多地方都羨慕先行區的政策優勢,目前在這個優勢政策之下,更要打造人的優勢、醫生的優勢和患者的優勢。光有好的醫生來了,如果沒有適當的病人流量,醫生是待不住的;病人來了沒有好醫生,病人是不會來的。醫生病人是一個共生的圈,病人醫生怎麼能夠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先行區能夠吸引來這兩個羣體,這纔是核心,光有優勢的政策是不長久的。”中歐商學院醫改政策專家蔡江南認爲。

可是讓優秀的醫護人員來且留下,讓全國的患者選擇這裏,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留在這裏的醫生需要考慮教育配套措施,不僅僅是收入和房子,而患者需要的不僅僅是一線藥械,還有更好的醫療技術,夯實這些需求,先行區才能真正強大起來。”蔡江南表示。

而這一盤棋,在新“國九條”後,先行區開始了新的佈局。

破局體制

先行區存在着體制機制不暢、醫療技術水平不高、專業人才不足等短板問題,迫切需要從國家頂層設計的角度出臺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在老“國九條”之後,新“國九條”出臺,助力先行區。

2019年9月16日,國家四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建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實施方案》(下稱《實施方案》)正式發佈。根據實施方案,到2025年,先行區在建設特色技術先進臨牀醫學中心、尖端醫學技術研發轉化基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實現醫療技術、裝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到2030年,醫療服務及科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充分形成產業集聚和品牌效應,建設成爲世界一流的國際醫療旅遊目的地和醫療科技創新平臺。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行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新華社資料圖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內行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新華社資料圖

雖然是簡單的“9條”,但是每一條落地,都需要精心佈局,無論是監管層面還是招攬人才。

1月11日,中共海南省委機構編制委員會對“關於設立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了批覆,同意先行區設立醫療藥品監督管理局,這在中國醫藥監管體制中,尚屬首次。

“自先行區於2013年2月28日正式成立以來至今將近7個年頭,先行區醫療藥品等行業一直由省、市衛健和市場部門共同監管,不利於形成監管合力。”李文秀表示,“提升監管水平,科學整合下活‘一盤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藥品監督管理局承擔着園區公共衛生健康、藥品、醫療器械和化妝品安全監管、質量監管、主體准入、消費維權等多重職能。管理局不等於原來醫療、藥品監督管理的簡單相加。”

“這個園區是一個特殊的園區,它所囊括的不僅僅是最新的藥品,還有最新的醫療技術以及醫學科研項目,所有進行的項目都是醫療和藥品相交叉。成立醫療藥品監督管理局,可以提高衛生和藥監協同監管效能,更好地爲醫療和藥品器械新技術業務開展管理服務。”博鰲樂城先行區管理局副局長劉哲峯表示。

與此同時設立的還有先行區區域倫理中心、顧問委員會、共治委員會,這些佈局都將從機制上爲先行區解困。

“所有的新技術和藥品都離不開倫理,倫理會成爲一個最大的風險所在,一旦倫理出現問題,後面所有都會出現問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江帆表示。

這對於以新藥和新醫療技術爲生命的先行區極爲重要。“這些舉動,是早日實現‘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的重大舉措。而樂城先行區區域倫理中心的成立,必將進一步規範國內外創新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應用及研究的醫學倫理審查,解決目前先行區各醫療機構存在的學科不全、人員配備不足等短板和問題,提高醫學倫理審覈效率,加速全球創新藥品、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在先行區的落地,保證醫療質量、醫療安全和用藥安全。”一齡醫院管理集團董事長李瑋認爲。

賈寧表示,我們必須完善配套制度,實現監管能力和水平提升,確保國務院賦予先行區的特殊藥械政策,不僅能放得下,還能接得住、管得好。

展現能力

先行區能幹什麼?

這是先行區極爲迫切需要展示的內容。

早在先行區成立之初,它的定位已被描繪清晰:特許醫療、健康管理、照護康復、醫美抗衰等國際醫療旅遊相關產業,旨在聚集國際國內高端醫療旅遊服務和國際前沿醫藥科技成果,創建國際化醫療技術服務產業聚集區。

而在推動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方面,先行區更是採取多種措施改革創新,破解先行區能力障礙。

“爲確保患者及時用到臨牀急需進口藥械,協同省衛健委、海口海關、先行區管理局等部門,探索進口藥械‘先入保稅倉,後檢疫’的極簡審批模式,加快審批,2019年共批准臨牀急需進口藥品20批,我局當天完成審批10次,平均審批時間1.8個工作日。”賈寧介紹稱。

臨牀急需進口藥械政策產生的門戶效應,也有力促進了海南研發創新和醫藥產業協同轉型發展。特別是有別人所沒有的臨牀急需藥械,更是先行區的優勢,在臨牀急需進口藥械政策推動下,先行區已成爲世界級創新藥械進入中國的門戶。

截至2019年底,先行區已經批准臨牀急需進口藥械51個品種,用於253名患者。更爲重要的是,這些與國際同步的藥械,患者可以帶離海南省。

“最近我們琢磨了很多,我們不能解決全國所有問題,但是現階段我們可以解決的問題就是藥械:藥械開放,允許部分帶走。”顧剛介紹。

此外,擴大先行區臨牀急需進口醫療器械的使用範圍;對先行區內社會資本建立的醫療機構實行“兩證一批覆同發”,即核發醫療機構設置批准書的同時,一併核發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批覆;將境外醫師在先行區內執業時間放寬至三年。推動實現樂城先行區醫療技術、設備、藥品與國際先進水平“三同步”。

而在人才層面,先行區更是出了大招,有醫生來樂城執醫,第一多點執醫手續先行區代替來辦,其次首例手術獎勵3萬塊錢,每50例獎勵25萬元。使用多項藥械開展手術治療的,可累計獎勵,封頂獎勵金額達60萬元。

這些佈局,無疑是先行區在人才和病源招攬上都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國每年有近60萬的海外求醫大軍,相比之下,先行區更多了一成勝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