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日韩东北山脊路线的差异(GE图示)

C3(海拔5300m)位于贡嘎山与6886米峰之间的海螺沟冰川上部,是强风肆虐的地方。与C2的高度差只有的400米,气温却降到了摄氏零下20—25度。日韩东北山脊路线的差异仅存在于雪沟底部到C4(海拔5800m)的线路。

日本队雪沟底部到C4线路:1200m 长的沿雪沟左侧的斜线路径,如图中紫色虚线所示

韩国队雪沟底部到C4线路:800m 长的雪沟中央直上路线

日本队贡嘎东北山脊路线概念图(1)1990年北海道山岳連盟隊的第二次冲击攀登(日方内部概要)

1990年

3月~5月北西稜北海道山岳連盟隊81年の再登隊として入山o

3月31日ヤンズーコー氷河の4,000mにBC設営。

4月19日C3を5,740mに出し、稜線上の6,460mから

5月1日隊長と山本が頂上を目指したが、

6,540mで強風のため断念した。

「隊長:川越昭夫(52)山本健司(40)松田幸一(40)富山昇(25)報道=工藤哲靖」

(2)1991年日本喜马拉雅协会队的初次冲击攀登(日方内部概要)

1991年

9月~10月北東稜日本喜马拉雅協会隊

9月15日に東面ハイローコー氷河の3,400mにBC設営。

22日に4,200mにC1、

10月13日北東稜のコル(5,800m)にC3設営。

20日6,400mに到達したものの登頂を断念した。

「隊長:山森欣一(47)松舘正義(47)伊藤清春(40)森谷雅春(37)松田靖彦(32)中川裕(31)居川康祐(29)河内正樹(29)林雅樹(28)千葉真嗣(25)高見清十(25)川上豪(22)」

(3)1994年日本喜马拉雅协会队的第二次冲击攀登(日方内部概要)

1994年

8月~10月北東稜日本喜马拉雅協会隊

8月25日に東面ヤンズーコー氷河の3,950mにBC設営。

9月19日階段状上のスノープラトー5,850mにC3設営。

20日北東支稜6,050mまで到達。

BCで休養後、C4設営のためC3に入った福沢、渡辺靖、鈴木、工藤の

4名が28日午前11時の定時交信を最後に消息を絶った。このため登山を中止し、

9月30日と10月1日の好天時に階段状氷河の途中まで

捜索を行うも何も得られずに捜索を断念した。

「隊長:山森欣一(50)渡辺斉(54)福沢卓也(28)高田幸子(44)渡辺靖之(27)鈴木洋介(27)工藤潤二(22)」

(4)1998年韩国队的第二次冲击(金载明队中文首登报告,登顶线路图)

1998年10月,在覆盖着厚厚冰雪的贡嘎山上,我们眼睁睁地看着队员吴从洛从海拔7300米的斜面向北壁3000米处滑去,坠至谷底。那是一个永远也清醒不了的噩梦。在30分钟前,大家还在峰顶为这条路线的首登成功而欢呼雀跃,互相拥抱。

这是中韩两国组成的远征队,怀着1996年悲惨经历带来的沉痛,抱着再次向山顶挑战的愿望,启程来到中国四川省。当时,山岳地带的山石因暴雨而崩塌,道路遭到泥石流的破坏,当地居民被动员修复道路去了,很难雇到挑夫,所以我们把行李物品搬运到BC(海拔3500米)就花去了两天时间。

1998年10月的贡嘎山区没有1996年那样能够把人吹飞的强风,但连续的暴风雪加上常常在下午2点以后刮起的暴风,让人饱受风吹雨打之苦。10月16日开始攀登,在冰瀑布右侧的斜面上扎下了C1(海拔4300米),19日在海拔4900米处扎下了C2,进展得相当顺利,队员们的状态也很好。但贡嘎山并没有让攀登者自始至终都受到惠顾。在这之后的3天里,大雪一直下个不停,C1及C2的帐篷中有三顶被全部掩埋掉了。由岩壁与碎石形成的通往C2的路被雪覆盖,延迟了我们的攀登进程。

10月27日,在海拔5300米的冰川上面扎下了C3,然后返回BC,体息调整。10月29日,再次向C2进发。雪周期性地持续着,11顶帐篷中有6顶被破坏掉了。上去以后对下面的帐篷,以及撤到下面后上面的帐篷情况会怎样,心里都没有底。除队员尹重铉身体状况不佳留在了C1外,攀登队于30日分为3名队员负责探路工作、3名队员负责运输物品,我与队员吴从洛、宗洞根则先向C3进发。C3位于贡嘎山与6886米峰之间的海螺沟冰川上部,是强风肆虐的地方。与C2的高度差只有的400米,气温却降到了摄氏零下20—25度。从这里到C4(海拔5800米),我们为了提高攀登速度,冒着危险,选择了雪沟中央的直线路径。

10月31日,天还没有亮我们就从C3出发,到了雪沟底部。扎保护绳时让人联想到军队作战,石头与冰的切端像子弹一样四处飞散,连军人出身的队员都紧张地叫道“这是铜弹嘛!’最后终于幸运地固定下了600米长的保护绳,回到C3。队员们工作替换进行,搬运行李与探路的同时也适应了高度。大家行动的目标是全队都登顶。但是到达C3时暴风雪开始肆劣,爬到雪沟的一半就因为体力消耗殆尽而返回C2,滞留在C1的尹重铉在恢复体力后又攀登到了C3,而尹宏澈等队员因体力下降又撤回了C1。翻译官通过无线电传来了一个悲伤的消息:“BC被完全破坏了!”大家都很震惊,失望致极,为没有了所归之处而悲伤。

11月5日,突破了雪沟上端部,但却是经过苦斗而来的。从C2向C3运送物品的林燎秀、禹基正、宗洞根因为过于劳累,连排雪前进的力气都没有了;负责开拓雪沟道路的我与尹重铉、吴从洛也因为一整天的超负荷运动,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海拔5800米的C4营地由于处于风口,我们在1996年攀登时,两顶冬季用的帐篷在下山时只带回了它仅存的撑杆。但今年我们在一个冰裂缝处撑起了2顶帐篷,还有作W.C的剩余空间,简直就像是高山上的乐园。只有在帐篷里的时候,才可以体会到不用担心身体被风刮走的幸福。贡嘎山的风非常强烈,一出帐篷脸就会被风吹得刺骨般疼痛。在固定了11节共650米长的绳索之后,我们停止了攀登,与申定澈加入的B组互相替换,下至C3时已是下午。

11月10日,全体队员在C4聚集,久违了的谈笑在C4弥漫。11月12日,最后的绳索在海拔6400米的地方找不着了,队员们在岩壁上悬空呆了一夜。我与宗洞根下到C4,第2天用3节共150米的绳索反复使用终于跟队员汇合了。攀至海拔6500米处,我们扎下两顶帐篷,作为C5。这就是我门最后的营地了,再往上已经没有帐篷了。高度差为2000米的北壁上,帐篷占用的小小空间就是我们的C5。这里景色十分美丽,但空间非常狭窄,队员们都很辛苦。

11月14日,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向期待已久的峰顶进攻。早晨3点20分,天还没亮我们就出发了。强风刮在脸上的刺痛预示着今天的艰辛。在海拔7000米处,宗洞根、禹基正等放弃登顶,围坐在一起的样子让人痛心。大学同级生的他们是队中的活力和原动力呀。

下午1点左右,越接近山顶风越强烈,大概是因为连续运动了近10个小时的缘故,腿变得越来越沉重,只是一边调整呼吸,一边机械地向前迈动。“队长,山顶了!我们成功了!”叫声从上面传下来,我抬头看到数米远的吴从洛、尹重铉在向我呼喊。我终于到达山顶了,用尽了最后的力气。11月14日下午2点5分,是我们创造的全世界第一次从东北脊路线成功登顶贡嘎山的瞬间!这也是贡嘎山登山史上的第七次登顶。

金载明队2000-2001年爱德嘉首登相关情况介绍

The Korean Expedition came from the Mokpo University Alpine Club and had attempted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range, Minya Konka (Gongga Shan, 7,556m), in 1996, 1998, and 2000. Kim Jae-myung, who made theFirst Ascentof Minya Konka’s northeast ridge in 1998 (during the ascent one member was lost, and the Koreans

returned to the mountain in 2000 to try to find the body), returned in 2001 with Lee Yong-boo and Kim Yong-jai and climbed Edgar by a predominately snow/ice spur on the west face. They established three camps, the highest at 5,900m, before Kim Jae-myung and Lee Yong-boo crossed a foresummit and reached the corniced main summit. Edgar, which lies north of Minya Konka, is named after J. Huston

Edgar, an archaeologist with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who was an important developer of the historical and topographical knowledge of this region

金载明队2000-2001年攀登照片。Mokpo University Alpine Club

(5)日本东北山脊路线的详细分析(含概念图、等高线图、实景图)

文字内容待补充,先上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