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公衆號騷客文藝授權轉載

  《資治通鑑》從周威烈王23年寫起,直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千年記載中,“大飢,人相食”這句話出現頻率很高,一共33處。人喫人的歷史,最早記載時間是公元前205年6月:“關中大飢,人相食”。最後記載是894年5月:“王建攻彭州,城中人相食。”最討厭的記載是109年,因爲在“大飢,人相食”的“飢”後面加了個引文註釋⑧。

  這33處記載很簡練,沒有提及人肉的味道。中國歷史上喫人事件層出不窮,細心查閱終於找到了一些事例。《舊唐書·列傳第137》說了一件安史之亂時的喫人事件。

  至德二載,鹿邑縣令張巡起兵討伐安史兩逆賊,張巡到睢陽後被圍困,士兵每日能分到一勺米。喫完捉麻雀老鼠,再喫完喫鎧甲,再喫完樹皮草紙,再再實在沒東西了。張巡拎出自己小老婆說:“我不能割自己肉給大夥喫,喫她吧。”於是殺了喫了。書中沒說味道,個人猜測應是海鮮風味,俗語云: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蔘。

  唐朝喫人的事件很多,《新唐書》說神龍元年,張易之、張昌宗被殺後被喫了,“士庶歡踊,臠取之,一夕盡。”兩人的味道書中依舊沒有描述。張鷟在《朝野僉載》中記述這兩個兄弟被殺時說“百姓臠割其肉,肥白如豬肪,煎炙而食。”兩兄弟的肉被切成又肥又白的小塊,百姓爭搶。其肉就像豬的脂肪,被人們煎烤喫掉了。

  有爭議的是“肥白如豬肪”,到底是形狀還是味道像豬油?張鷟並沒有說清楚,個人認爲應該是形狀。而味道,因爲張家兄弟生前是武則天的職業面首,也就是鴨子,其肉大概具有濃郁的全聚德風采吧。

  《大明宮詞》裏的張易之

  真正描述過人肉味道的文字在《盧氏雜記》裏,書中說唐朝的河中節度使張茂昭常喫人肉,張茂昭到京城時,同僚好奇地問他到底喫沒喫過,老張答:“人肉腥且肕,爭堪喫。”意思是人肉腥並且韌。這東西怎麼喫?張的回答有兩種可能,一是喫過,難喫不喫了。另一種是別人喫過,告訴他腥,難喫就沒喫。但有人被喫應該是肯定的,味道“腥”也可以肯定。難得的是,還描述了口感“韌”。

  “腥”且“韌”讓人不由得聯想到這個被喫的倒黴鬼應該是雙魚男,腥嘛。而韌?雙魚男都是不要臉的滾刀肉。當然,也可能是巨蟹。但雙魚的可能最大,因爲剛咬了下自己的手,確實很腥並很臭。

  《朝野僉載》和《盧氏雜記》都是文學筆記,經不起推敲,而被喫和喫人的兩個主角又都姓張,你們應該知道,姓張的說話從來《一個都不正經》,所以存疑。

  而治學嚴謹的周作人先生在《蝨子》一文中談到人肉時,說了一個嶄新的味道。文中記述“日本傳說,佛降服鬼子母,給與石榴實食之,以代人肉,因石榴實味酸甜似人肉雲。”按此說法,日本人肉的味道是酸甜的。這讓我開始懷疑歌手張含韻的國籍了。她曾唱過一首歌叫《酸酸甜甜就是我》。據說她認可人肉酸甜這個說法,但是很遺憾,她也姓張。姓張的說話《大家說,都很二》,所以還是存疑。

  《蝨子》一文是引用“日本傳說”,但上世紀40年代日本確實發生過喫人事件並被記錄下來。日本軍人荻原長一在《骷髏的證詞》一書中回憶1944年,在菲律賓棉蘭被美國人逼得走投無路彈盡糧絕後開始喫人。書中說“肝臟嘛,那可是我最愛喫的喲!腸也切成小段,好好煮一煮,嚼起來就像喫蘑菇一樣,別提多鮮美了!” “腦漿,那東西可好喫呀,軟得就像喫豆腐一樣。” 這段記述裏的豆腐和人腦,讓我想起前天跟人“豆腐腦鹹甜之戰”,於是把這段話發到了網上,於是萬籟俱靜。

  荻原長一記述了內臟的味道,人肉到底什麼味道?

  查閱了許久,終於在《舊唐書》找到了終極答案,文字記錄在《卷60·列傳第6·硃粲傳》說隋末反賊硃粲走投無路,只好降了李淵。李淵派散騎常侍段確接收降賊,接風宴上段確問硃粲“你的軍糧就是人肉,人肉到底什麼味道?”硃粲對曰:“若啖嗜酒之人,正似糟藏豬肉。”

  人肉味道跟酒糟豬肉一樣。

  好了,有食堂主廚在此附送一款菜譜:幹糟豬肉。做法如下:整塊豬肉冷水下鍋煮熟。撈起瀝乾抹鹽。紗布包裹酒糟,分兩袋。一袋酒糟放在密封罐底部,放肉,肉上再蓋一袋酒糟。密封后置陰暗處,半月即可食用。

  寫完這道菜,意猶未盡,忽然想到《西遊記》裏妖怪捉到唐僧後“且蒸一蒸,嘗下人肉滋味。”那唐僧規定臺詞是驚呼“悟空救我!”唐長老若看過《硃粲傳》,大概會改臺詞:“八戒救我!”

  蒸籠裏的唐僧:八戒救我!

  

  下面的廣告,你都可以點,也都可以買

  更多近期精彩內容

  喜喪就是墳頭蹦迪嗎? 日本是如何應對家暴的 ?家庭暴力不是“家醜不可外揚“ 年輕人爲什麼又開始自嘲“舔狗”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