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在近期發佈的年度報告中提出,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的年增長速度將爲每日增加100萬桶,之後增長速度會變慢,每日需求量只增加25萬桶。在2040年之前,石油需求將會增長12%,並在2040年達到每天1.06億桶。

也就是說,需要等到2040年,才能觀察到石油消耗的下降。而此前,OPEC也表示,到21世紀30年代後半期,全球的石油需求將觸頂。相對應的,該組織今年已經連續四個月下調2019年需求增長預期,佔據OPEC近1/3產量份額的沙特,甚至在考慮若是油需下降導致OPEC搖擺不定甚至解散時,市場會作何反應。

可以看出無論是國際能源署還是OPEC,都預測未來全球石油將發生重要變革,石油需求將下跌,而油價長期來看也將保持下降趨勢。兩大能源組織表態,油市供應過剩!國際油價應聲下跌。

國際油價13連跌,中國或將重回6元時代?

從十月初到現在,油價持續震盪下跌,期間最長連跌13個交易日,創近34年最長連續下跌記錄,跌幅超20%,主要原因是供需關係扭轉,年中以來,中東產油國、俄羅斯和美國的原油增產量已經超過伊朗和委內瑞拉原油減產量,而全球經濟放緩又使得需求增長趨於疲軟,供大於求的情況進一步凸顯。

油價的下跌,對於中國、日本、印度等主要進口國而言無疑是個好消息。首先,中國國內成品油開始下調,11月16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510元和490元,創造近四年來的最大跌幅,預計到11月30日,國內成品油將迎“三連跌”,6元時代可能真的要來了。

其次,油價下跌可以拉低通脹水平。油價一直是通貨膨脹的主導因素,近期油價的大幅下跌也就意味着通脹率的下跌,隨着油價繼續走低,日本的通脹水平預計也將在未來6個月內減半。此外,對於新興國家來說,貨幣貶值和高油價的雙重打擊,使得石油進口成本大幅提高,印度經常項目赤字已經逼近佔國內生產總值(GDP)3%的警戒線,印度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突破8%,而油價下行有助於緩解經濟壓力。

外媒:做空原油者再創新高,油價漲不回來了?

其實市場上關於全球石油需求見頂的看法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放緩,石油需求減少,油價只用了一個季度的時間,從每桶146美元跌至每桶36美元,2014年,國際油價從140美元/桶,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跌至33美元/桶。油價的大幅度漲跌,除了供需的變化,更有對沖基金的幕後操縱。

國際油價

最新消息顯示,由於近期的油價逆轉,對沖基金擔心又出現2008年或者2014年的情況,於是立馬調轉槍頭做空原油。美國商品期貨交易所持倉週報顯示,對沖基金空頭壓過多頭的現象已經持續七週,創下2011年以來最長做空週期,超賣水平甚至比2016年初油價跌破30美元時的超賣程度還高。

油市供應過剩,和未來各國傾向於清潔能源和電動汽車的總趨勢,使得原油市場充斥着悲觀情緒,雖然沙特等產油國爲了挽救油價可能會減產救市,但油價想大幅回漲是難上加難了。

關注【金十數據】頭條號,第一時間瞭解國內外財經大事件、掌握最流行的賺錢祕籍!

嚴正聲明:本文爲金十數據獨家編撰,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