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23日訊(李小野 通訊員吳茜)“翻開舊相冊,照片裏爸爸媽媽的童年是這樣的:春天在草地上放牛、夏天在清激的小河裏捉魚、秋天在金黃的麥杆堆裏蹦跳、冬天依偎在土竈旁喫地瓜,那時的人和自然親密無間,生活雖然清貧,但其樂融融。”四川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川師附小 )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這樣感嘆,現在生活的環境,連蜻蜓、蛐蛐和螢火蟲都看不見了,到處都是蒼蠅,冬天也必須戴上專業的防霾口罩才能出門,家裏的新風系統全天不休息,遇到霧霾天氣,連體育課都必須在室內上,學生成了真正的“溫室裏的花朵”。

建設綠色環保校園 垃圾分類亮相川師附小

川師附小設立以“大學中的小學﹒小學中的大學”爲辦學願景後,2015年制定了“綠色環保校園”的三年計劃,垃圾分類回收活動成爲計劃中的第一步。

2016年,一批外形搶眼、造型別致的分類垃圾桶出現在了川師附小校園中,“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毒害垃圾”三個分門別類的投遞口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在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將自己身邊的垃圾投入到不同的垃圾分類桶中,享受着垃圾分類、貢獻環保力量的喜悅。可是這樣的新鮮感沒有持續多久,孩子們就發現了新的問題:“老師,爲什麼收垃圾的阿姨是把分過類垃圾又混合在一起拿走的呢?”垃圾分類流於形式,殊途同歸最終還是一起到了垃圾堆。孩子們的熱情也逐漸褪去,老師們也開始思索起來……

經過深思熟慮,2017年9月,川師附小的六位老師在學校副校長高濤的帶領下成立了“垃圾分類項目組”,成爲了成都市小學“垃圾分類”的先行者,希望從“垃圾分類項目組”開始,帶動全校師生一同踐行垃圾分類工作,讓更多的人自覺自願地加入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切實解決學校垃圾分類的教育困擾。

告別曇花一現 回收工作全面啓動

“垃圾分類項目組”雖然人少,但工作效率非常高,項目組成立後,聯繫了專業的垃圾分類公司,爲垃圾的出口找好了合適的途徑。後顧之憂解決了,可如何將垃圾分類工作變成學生日常的行爲習慣呢?垃圾有那麼多種類,每一樣都需要精細分類嗎?項目組爲了讓分類工作可持續進行,用心計劃,從簡單的紙張、塑料着手,爲全校66個班定製了132個回收垃圾桶:一個回收紙張,一個回收塑料。

小小的垃圾桶可裝不下多少垃圾,項目組將所有可能發生的問題考慮到了前面,通過購買了帶有二維碼的垃圾袋,老師們分工合作,迅速明確了每次幾百個垃圾袋發放的方式方法。班級堆放的垃圾袋怎麼拿給回收公司呢?設立垃圾回收點便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精心的設計,位於兩棟教學樓旁專業、醒目的回收點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更讓回收工作有了儀式感。

就這樣,不到一個月時間,垃圾分類日常工作的開展已經有了雛形,即將開展的垃圾分類工作的氛圍已營造好,一個清晰的垃圾回收流程在項目組老師不斷商討、推翻、質疑中敲定了:第一步,各個班級在垃圾分類公司的APP上註冊回收賬戶;第二步,領取通過掃碼綁定班級的垃圾回收袋;第三步,將垃圾分類投遞於垃圾桶,裝滿後整理在專門的垃圾袋中;第四步;將滿袋分類垃圾放至回收點;第五步,環保公司收走垃圾並通過掃描垃圾袋上的二維碼統計各班的垃圾回收數量。

一切準備工作已經就緒,在九月的一次升旗儀式後,項目組向全校發出倡議: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積極做好垃圾分類工作,反對不文明的現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爭做環保小衛士,川師附小垃圾分類工作正式全面啓動。

爲了讓回收工作儘快展開,項目組老師的班級率先行動,孩子們領會垃圾分類的重要意義,學習垃圾分類的流程和方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宣講,從大的話題--爲什麼我們要垃圾分類?到小的解決辦法--如何回收牛奶盒?大量的演講提高了全校學生的環保意識,更對如何分類回收有了系統清晰的瞭解,孩子們垃圾分類回收的熱情又重新高漲起來了。 建立校園微課程 實現垃圾的再利用

項目組不僅依託孩子們的宣講,微課程也利用校園電視臺等宣傳平臺上線,每週一期的環保節目深入紮實地面向全校近三千孩子進行環境教育,在超過20次的節目中,有紙品的回收;塑料的回收;世界各國環保行動;注重細節,規範回收垃圾;世界水日專題等教育目錄。形象的視頻、生動的介紹、豐富的畫面,在教育孩子們懂得環保知識,學會分類回收垃圾的同時,也引領孩子們爭做環保衛士,爲保護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收集可回收垃圾的同時,同學們將目光聚焦到自己每天喫水果剩下的果核果皮上。垃圾分類工作不是對垃圾處理的終極目標,減少垃圾產生量和實現垃圾的再利用纔是減少垃圾的根本途徑。2018年初,學校購置了有機堆肥裝置,並在校園內開闢了一塊土地,在貧瘠的土地中嘗試有機種植。

項目組將生活垃圾堆積成堆,保溫至70℃儲存、發酵,藉助垃圾中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將有機物分解成養分,從而把生活垃圾變成衛生的、無味的肥料。原本貧瘠的土地上種上辣椒、番茄、南瓜、扁豆等蔬菜,在師生幾個月辛勤的勞動和有機堆肥的作用下,菜地收穫了。通過實踐,證明有機堆肥和有機種植活動可以在校園內實施開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次並不是曇花一現,在學校的不斷推行和老師們的堅持下,垃圾分類工作有條不紊的開展了起來,孩子們大包小包提垃圾的背影,每週二如期而至的垃圾回收車……讓大家看到了在川師附小所盛開的希望之花。 校內活動精彩紛呈 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如火如荼開展的這一年中,項目組在每年例行的寒暑假活動表上也做了文章,不僅在校內讓孩子們堅持垃圾分類,寒暑假依然要保持好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把工作向外延擴展,讓垃圾分類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川師附小連續三學期的開學典禮以環境保護爲主題進行開學第一課,通過話劇表演、師生對話、校長講話等多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樹立和轉化。三年級八班的孩子爲全校師生帶來了變廢爲寶的舞臺劇《沉睡魔咒》;同學們對家中廢物進行“喚醒”,手工製作成有創意的新產品,向同學們揭示:垃圾分類是保護環境,垃圾回收與再利用,纔是從根本上保護環境,只有節約資源,才能減輕地球污染。環保意識在全校師生心目中撒下種子,傳播正確的環保價值觀,鼓勵學生愛護環境,努力創新,爲可持續發展、變廢爲寶盡一份力。

“變廢爲寶”系列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了廢品再利用的影響力。川師附小通過校園電視臺,組織各班級強化活動宣傳,讓全校師生和家庭參加“首屆巧手巧思環保創意大賽”,擴大垃圾分類活動的影響力,提高同學們垃圾再利用的積極性。活動得到全校師生積極響應,對家裏不要的廢物進行回收改造。孩子們和家一起動腦創意,動手製作,將廢舊物品進行更好的再利用,有拉罐製作成的燈籠、將瓶子製作成的編鐘、紙殼製作成的筆筒……在這次比賽中,學校一共收到同學們的創意作品近百件,大家無窮的創意更掀起了班級垃圾再利用的熱潮。

經過班級初次篩選,各班推出優秀作品,在學校的元旦遊園活動中開展環保創意大賽作品展,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現在展覽中,體會到愛護環境帶來的榮譽感。通過全校的公開評選投票,評選出了最佳人氣獎、最具創意獎、最實用價值獎、最有收藏價值獎等獎項,大範圍的參與面,大批次的獲獎作品,不僅對環保和變廢爲寶的知識進行了充分的宣傳,“環保”、“變廢爲寶”也成爲同學們口中的高頻詞。

項目組的老師們說,“巧手巧思環保創意大賽”結束後,很多孩子開始喜歡參與“變廢爲寶”活動,從不同形式做到垃圾的再利用,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活動中獲得了樂趣,對愛護環境的理解從抽象詞彙上升到身體力行的實踐,實現了從書本到實踐、傳統到創新的邁進;同學們深刻地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形成了校園中愛護環境、敢於創新、動手實踐的良好氛圍。 創意大賽的開展有時間限制,校外參觀組織學生輻射面不夠,學生參與以怎樣的方式進行才能更加有效激勵呢?項目組的老師們不斷給垃圾分類提出更高的要求。 老師們設想,如果能以團隊形式再次捆綁,更多的班級將會湧現出來,川師附小“環保明星班級”評選活動便應運而生了,每週根據垃圾分類的投放量,由回收公司公佈評出投遞最多的前十名班級,獲獎班級的名稱將寫在回收點旁的垃圾分類排行榜上,並頒發“環保明星班級”獎章。

截止目前,在爲期一年的時間內發放了超過300次“環保明星班級”的獎章,全校大多數班級都獲得過至少一次明星班級的榮譽稱號。參與者不僅是學生,更是每一個班級背後的家長,每週二,川師附小的校園格外熱鬧,因爲每個班都有數量不等的家長志願者參與其中,共同爲班級榮譽而戰,爲保護環境節約地球資源而戰。截止到2018年10月,川師附小二年級六班共投遞2241kg的垃圾,二年級五班和二年級七班,分別投遞了近兩千公斤的垃圾。這樣的行爲模式真正影響了師生背後三千多個家庭,讓活動產生更大了的社會影響,讓更多的家庭、單位和個人能夠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並自覺自願的加入到垃圾分類的活動中。 取其精華校外拓展 宣傳環保開闊眼界

川師附小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工作後,四川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實驗外國語學校、金蘋果公學、錦江區團委等學校、單位相繼來到學校參觀,除了參觀堆肥裝置、有機實驗地、垃圾分類排行榜之外,項目組還詳細給老師和學生代表展示了每個班具體的回收流程,以及學校開始實踐的初衷及歷程。現在除了項目組老師,川師附小所有老師談到垃圾分類工作都是滿臉自豪,老師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的涵義,希望通過川師附小在垃圾分類工作中的成功探索和實踐,讓成都市的孩子們都開始樹立環保的意識。

在市、區各級各類活動中,越來越頻繁的看到了川師附小垃圾分類項目的身影,如市級“會分類、慧生活”的紅領巾故事,圍繞“垃圾分類”主題,川師附小組織少先隊員尋找、講述參與垃圾分類的故事,幾名參賽的代表被評選爲優秀紅領巾故事大王,不僅將垃圾分類活動進行了更爲廣泛的宣傳,還激勵了同學們做垃圾分類的倡導者、參與者和宣傳者;教師代表在全市大隊輔導技能大賽中榮獲市級一等獎,面向全市大隊部宣傳川師附小垃圾分類工作,積極發出倡議,希望更多的學校能夠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

川師附小垃圾分類的教育初衷是讓孩子影響家庭,家庭影響社區,社區影響社會。9月15日是世界清潔日,學校五年級六班家庭環保志願者走進成都市青龍湖溼地公園,孩子和家長們三五成羣,拿着鐵夾,牽着黑色塑料袋,認真搜索着草坪上一個廢棄菸頭或一張小紙屑。兩個小時後,三十多個家庭共撿拾塑料瓶150個,易拉罐和牛奶盒67個,菸頭1055個,塑料等可回收品重量37.5斤,不可回收垃圾3斤。孩子們還在現場表演了小提琴,用藝術傳遞環保理念,引起路人紛紛駐足觀看,宣傳了此次的環保教育實踐活動。

在垃圾分類工作不斷向外推進的同時,川師附小也在不斷的向外學習。環保大賽的獲獎選手來到成都一家污水處理公司參觀,通過參觀孩子們瞭解了污水是如何進入氧化池,進入消毒池,淨化乾淨的過程,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了當前水資源匱乏、污染、浪費等問題。環保意識從校園中愛護環境上升到了認識世界環境問題的高度,從不亂扔垃圾到愛護水資源、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新認識。學校大隊委前往青白江參觀了成都一家再生能源公司,瞭解到成都市日均產垃圾量高達17000噸,而所參觀的工廠一天只能處理1800噸,全成都市目前運行的只有四座這樣的工廠。通過學習同學們知道了垃圾回收的幾種方式,並親眼見證了大型抓鬥如何工作將垃圾焚燒併發電的過程,對垃圾回收分類工作有了更新更明確的認識。

走出國門開闊眼界 中法交流對比研究

法國是歐洲最早推出垃圾分類制度的國家。在2018川師附小的“你好,法國”活動中,作爲垃圾分類先行者的川師附小几百名學子也陸續在暑假的夏令營時間遊學訪問了法國SIDOMPE Centrer de tri西多普垃圾回收處理中心。

法國的工作人員通過播放電影的方式爲同學們展示了法國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讓大家對法國垃圾分類有了更加直觀的瞭解,還帶領川師附小的同學們一起進入垃圾分類工廠實地觀看操作流程:巨大的翻斗車將大量混合垃圾傾倒在地上,機器和工人進行再次分揀處理,垃圾被再次細分,無用的垃圾會被清理,留下有用的垃圾回收。

機器無法做到完全精準分類,爲了能讓垃圾實現最大化再利用,工人們在機器分類後再一次手動分類,經過精確的分類後,機器將同類垃圾打包成方形的“多彩魔方”,整齊地堆在一起,由大型的抓鬥機把固體垃圾抓起裝車運走。

垃圾分類回收不僅成爲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每年還讓60%的廢棄垃圾得以循環利用,經再處理後加工成初級材料,或轉化成爲石油、熱力等能源。這一堂生動直觀的課讓川師附小師生都更加懂得了垃圾分類的必要性,艱辛又長期的垃圾分類工作不管在法國還是中國,都需要人類的共同努力。

回收工作成效顯著 寶貴經驗開創新思路

多維度的學習豐富完善了孩子們對環保教育的理論認知,親眼所見、親手所做、親身所爲的過程中,既開闊了眼界又強化了孩子們對垃圾分類的認同。從活動初每週二少數學生帶垃圾來校到現在每週二幾乎人人提着垃圾來上學的現象轉變;從一開始教室裏的分類垃圾形同虛設到現在人人會利用;從校園裏分類垃圾桶的混亂到現在的井然有序,學生的行動力提升效果明顯。不僅是學生和家長,學校很多教師也養成了“拎着垃圾來上班”的固定習慣。步行的教師拎着垃圾上班;騎車的老師馱着垃圾上班;開車的老師,後備箱全是一袋袋的可回收垃圾。

通過學校“多位一體”的環境教育課程實施,師生的行動力得到了明顯改善。項目組自主研發錄製的系列垃圾分類回收的微視頻課程,引導全校師生共同學習垃圾分類的意義及具體操作辦法。

成都市環保教育組織來川師附小與師生分享世界環境現狀,引導學生思考,作爲中國公民、地球的一份子我們能做些什麼?讓學生產生了較強的認知衝擊;“自然教育”機構進行帶領孩子們體驗自然教育課程,讓孩子們通過戲劇的形式體會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繫;成都市農科院的專家親臨川師附小的種植園爲項目組及四年級五班的同學做種植知識輔導,親自指導如何科學開展種植活動。

目前,項目組正在積極蒐集相關信息並精心設計學生活動記錄單,希望能讓更多學校和機構借鑑。

爲了能讓新入學的孩子快速投入到校園垃圾分類活動中,根據一年師生參與垃圾分類回收活動的實踐總結,項目組不斷總結反思活動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整理編撰了《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將口述的理論變爲實物化的學習讀本,從垃圾的前世今生、爲什麼要回收垃圾、垃圾該如何分類、垃圾的回收利用、獅山學子垃圾回收流程、綠色習慣我養成等方面來詳細解釋了垃圾的分類、再利用和源頭減量,讓孩子們對回收工作有更系統的瞭解,也爲工作的延續和提高做好了準備。

根據垃圾分類公司近期統計,川師附小全校66個班級近三千學生共計投遞垃圾5461袋,回收可回收垃圾34167.24公斤,相當於少砍伐537.79棵樹,節約石油43.86噸,減少碳排放量57.97噸,節約土地129.38立方米,共計現金收益價值37068.71元。

此外,在垃圾分類校園的基礎上,川師附小通過學校帶動家庭的方式,形成學校、家庭一體化的垃圾分類教育體系,計劃打造成一所垃圾“零廢棄”學校。學校即將成立的“環境教育聯盟校”, 致力於營造綠色生活,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向有志於垃圾分類環境教育的兄弟學校進行經驗分享,帶動更多學校參與到環境教育之中。

川師附小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綠色的未來”應該掌握在每個人手中,只要每個人都身體力行爲垃圾分類和環保事業貢獻一份力量,這個世界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