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初冬寒凉,萧索冷清,老吴家门前的冬青却绿油油一片,映衬着灰瓦白墙红门的新房,越发有生机。棕底黄字的“豆腐人家”标识格外显眼。

老吴能脱贫,多亏了“豆腐”。

老吴叫吴宏民,今年54岁,是白水县雷牙镇尧头村人。一家五口,他和儿子身体不好,不能外出打工,偶尔做做豆腐,补贴家用。妻子种着七亩地,一年到头打的粮食只够自家吃。儿媳妇照顾两岁的孙子,也没收入。全家住着漏雨漏风的破烂窑洞,日子飘摇无定数。乡邻们忧心忡忡:“老吴脱贫——猴年马月的事!”

老吴却总想把自家豆腐“做大做强”,摘了贫困户的帽子:“咱不干坐在门口晒暖暖,等着政府送小康那事,丢人!脱贫得靠劳动。”

白水是渭南市唯一的山区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至2018年8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4933户15799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民在家门口找到致富路。2016年以来围绕“白水苹果”“白水豆腐”两大支柱产业及花椒中药材抓产业扶贫。目前通过产业扶贫己脱贫4339户12791人。

老吴所在的尧头村本来就有“豆腐村”的美名,村里280余户,有80户余户都是豆腐加工户。县里在小豆腐上做大文章,为尧头量身定制了新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尧头豆腐文化产业园,将豆腐产业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打造三产融合的脱贫综合体。

村里也成立了福兴盛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对豆腐家庭作坊进行环境整治、改造提升,并且还引进了飞龙豆业现代化高科技生产线,对豆腐进行深加工,延伸豆腐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政策指了路,老吴心里就有了底儿,把豆腐制作技艺也教给了妻子。但是屋子这么烂,也没个像样的作坊和做豆腐的机器,咋办?

还没等他说,村主任王彦忠就找到他,危房改造的资金下来了,可以帮他翻修房子,另外村里正在改造豆腐作坊,还能把他家里的制作设备升级,顺带联系卖家,到时候,就把豆腐当主业,靠着豆腐不但能脱贫还能致富。

没多久,老吴就从烂土窑搬进了三间小平房,前面还专门盖了一间厨房,光亮的白瓷砖、黄白相间的地板,崭新的研磨机、大铁锅、成叠的白纱布,墙角摆放的一袋袋黄豆,老吴成了职业的豆腐匠。

我们见到老吴时,黑色夹袄包裹着瘦小身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他手里捧着一块嫩的掐出水的豆腐,一脸笑颜:“看我做这豆腐咋样?一天两座,一座纯利润有150元,一年下来最少卖5万元,光靠‘豆腐’,贫困户这帽子咱也摘定了。”

一旁的妻子呵呵笑着:“今年娃也大一点了,我儿子、媳妇平时没事也到村里的豆腐产业园打工,一天两个人也能挣二百,他两还准备在那里头开个小商店,这几年村里游客多了,商店收入也差不了!”

老吴家,全靠豆腐过上了新光景。

(白水宣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