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 調控 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鍼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 黃帝內經》載:“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經脈則“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並有“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的特點,故鍼灸“欲以微針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營其逆順出入之會,令可傳於後世”。由此可見,經絡理論對指導中醫各科實踐有着決定性的作用。

經絡學說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源於遠古,服務當今。在兩千多年的醫學長河中,一直爲保障中華民族的健康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中醫把經絡的生理功能稱爲“經氣”。其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

1、溝通表理上下,聯繫臟腑器官:人體由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組成,它們各有其獨特的生理功能。只有通過經絡的聯繫作用,這些功能才能達到相互配合、相互協調,從而使人體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2、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必須通過經絡才能輸布周身,以溫養濡潤各臟腑、組織和器官,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3、感應傳導:經絡有感應刺激、傳導信息的作用。當人體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時,這個刺激就可沿着經脈傳入人體內有關臟腑,使其發生相應的生理或病理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可通過經絡反應於體表。針刺中的“得氣”就是經絡感應、傳導功能的具體體現。

4、調節臟腑器官的機能活動:經絡能調節人體的機能活動,使之保持協調、平衡。當人體的某一臟器功能異常時,可運用針刺等治療方法來進一步激發經絡的調節功能,從而使功能異常的臟器恢復正常。

下面就介紹一下12經絡的具體養生方法!

手少陰心經

1、關鍵點一一小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經常摩擦、技壓小指尖端有利於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

手太陰肺經

2、關鍵點一一拇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宜肺、利肺的功效,有助於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秋季, 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症狀。

手厥陰心包經

3、關鍵點一一手掌中央

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對調理月經、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 還有利於心臟健康

手少陰三焦經

4、關鍵點一一肩高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用力按壓肩高處,不僅能調節全身體體液循環、增強免疫力, 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鬆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

手太陽小腸經

5、關鍵點一一曲肘外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曲手肘,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 促進營養吸收,特別推薦有貧血症症狀者經常按壓此處。

手陽明大腸經

6、關鍵點一一鼻翼兩側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用食指指腹輕揉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祕或腹瀉時按壓此處對症狀也有一定改善。

足少陰腎經

7、關鍵點一一腳底中心

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質量,清晨按摩能帶來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有利於泌尿和生殖系統健康,建議用彎曲的食指關節擠壓2分鐘左右。

足太陰脾經

8、關鍵點一一腿伸直時膝蓋內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可用拇指按壓或熱水熱敷,按壓時儘量用力至感到陰顯酸脹, 經常操作能調理脾臟功能,並有助於増増加食慾、 使進消化和營養吸收。

足厥陰肝經

9、關鍵點一一大腿根部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爲避免皮膚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

足少陽膽經

10、關鍵點一一外眼角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閉眼,用中指指腹按壓外眼角是促進膽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還有明目的功能。

足太陽膀胱經

11、關鍵點一一臂橫紋中央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按壓臂橫紋中央有利膀胱健康, 還可治療痔瘡、坐骨神經痛、便祕,並且有提臀功效,注意按壓時先垂直向下用力,再用指力向上勾。

足明陽胃經

12.關鍵點一一足背橫紋中央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用力按壓足背橫紋中央能促進胃的蠕動,調節胃液分泌,胃疼、胃脹時按壓或熱敷此處,能迅速緩解不適症狀。

除了上述方法,拉筋也是打通經絡的好方法哦!

黃帝內經裏這麼寫着:「筋長一寸,壽延十年」。 身體因筋縮而導致的各種毛病,可借拉筋療愈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百,是「轟炸式」大範圍療法。 拉筋同時配合醫生的手法正骨,可更徹底的處理痛症與相關疾病。

下面動圖示範一下正確的拉筋方法拉筋法臥位拉筋、將兩張安全穩妥、平坦的椅子擺放近牆邊或門框處;

坐在靠牆或門框的椅邊上,臀部儘量移至椅邊;躺下仰臥,右腳伸直倚在牆柱或門框上,左腳屈膝落地,儘量觸及地面,雙手舉起平放在椅上(見上圖),上抬腳用力讓膕窩(膝蓋背部)壓向牆壁或柱子,下放腳則盡力平踩到地面,同時膝蓋靠向牆壁或柱子,如此堅持十分鐘;移動椅子至另一面,再依上述方法,左、右腳轉換,再做十分鐘。

重點:兩腳一定痛!痛了纔有效!!!也就是上抬腳要用力壓向牆壁,同時下放腳要用力平踩到地面,這樣才能把筋拉開。如果放上去感覺舒舒服服,那等於沒拉,不會有效。

一般拉完一條腿下來走幾步,會發現身體一邊重一邊輕,如此對比即可找到拉筋的效果。如很難堅持幾分鐘,則說明身上的病痛越多越嚴重,拉起來也會越痛,但多拉幾次其病痛就會好轉。每天拉二十分鐘,有病治病,無病則延年益壽。學過瑜伽或舞蹈的可將時間延長至每條腿拉30分鐘以上,更好。

十二筋經的走向與十二經絡相同,故筋縮處經絡也不通,不通則痛。拉筋過程中,胯部、大腿內側、膕窩等處會有疼痛感,說明這些部位筋縮,則相應的經絡不暢。拉筋使筋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於是“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脹等病症因此消除、減緩。

好了,今天的經絡知識就到這裏,我是健康養生醫師,每天分享中醫養生知識,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