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月初,高欄港區黨委書記姜建平在調研位於平沙鎮的珠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下簡稱“文創園”)時表示,要在保留知青文化、農場文化、糖廠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的基礎上,打造平塘河文創園沿河段環境景觀帶,強化影視文化交流,擦亮平沙影視文化名片。同時,在2018年出臺的《高欄港經濟區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中,也明確提出實施“三區”工程——遊艇小鎮專區、鄉村水網遊專區、田園綜合體體驗專區,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開闢港區特色鄉村發展模式,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特色鄉村發展的亮點區域。

昔日破舊糖廠 今日影視文化小鎮

高欄港區將打造成珠三角範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濱海田園旅遊目的地。圖爲平塘河文創園一角。

南方日報記者 關銘榮 攝

依山傍海、溫泉、水網,怡人的美景鐫刻在高欄港區廣袤的土地上;摩崖石刻、農墾、糖廠,文化的痕跡凝聚着過往的記憶……

一直以來,以第二產業著稱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高欄港區,其衆多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長期掩蓋在“經濟”的光芒之下。

本月初,高欄港區黨委書記姜建平在調研位於平沙鎮的珠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園(以下簡稱“文創園”)時表示,要在保留知青文化、農場文化、糖廠文化等特色文化元素的基礎上,打造平塘河文創園沿河段環境景觀帶,強化影視文化交流,擦亮平沙影視文化名片。

在更長遠的規劃中,高欄港將打造以田園生態觀光爲核心,集溫泉養生、文化創意、遊艇休閒、旅遊集散服務於一體的在珠三角範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濱海田園旅遊目的地,打造珠三角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區、珠海綜合旅遊體驗聚集地。

品牌建設

全省唯一影視文化主體特色小鎮

置身平沙鎮平塘河畔,宛如進入了魔幻世界,建築風格的快速變化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錯位感。

在河岸邊靜謐的古建築羣前,透過穿越千年的建築風格和精工細作的雕塑,彷彿聽到來自歷史縱深處的低吟淺嘆和悄聲笑語;把目光從古建築抽回,兩棟造型方正的銀灰色大型建築散發出銳利的未來感;河對岸,富有異域情調的歐式建築羣正在拔地而起……

很難想象,就在幾年前,這裏還只是一座廢棄的糖廠,破舊廠房、廢棄的煙囪和雜亂的荒草無不透露着凋敝的氣息。如今,凝聚着無數珠海人記憶的老糖廠,搖身一變成爲了平沙影視文化小鎮的主體區——文創園。

2017年8月,平沙影視文化小鎮還在作爲珠海市唯一上榜小鎮,入選廣東省首批30個特色小鎮,成爲全省範圍內唯一一個影視文化主題特色小鎮。

鮮爲人知的是,平沙影視文化小鎮的建設並不是從零開始的。事實上,廣東電影最早在全國範圍內產生較大影響,正是從珠海平沙開始。

1979年,電影《甜蜜的事業》在此取景,平沙糖廠作爲一個時代的產物,成爲一代人腦海中難以磨滅的印記。如今,這一帶有歷史印記的標誌性建築已完成了華麗轉型,從生產蔗糖的工廠,變成了攝製影視作品的影棚。

歷史記憶和發展藍圖在這裏交會,建設影視文化特色小鎮也有了新的支撐。

“現在的攝影棚就是將原來的平沙糖廠倉庫,投入上億元加固和改造而來。既保留了珠海人對糖廠的記憶,也展現了珠海影視文化的現代發展。”文創園的項目運營方、珠海市大成中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裁鮑海鳴介紹。

攝影棚改造的最大特點在於運用了“百變景觀區”外牆景觀拍攝技術,可以利用3D掃描、三維建模、全息投影等諸多技術,爲劇組合成出任意場景。

2013年,影視劇《容閎》在珠海開機拍攝。 “就是在這個攝影棚裏,成功模擬出海戰、美國南北戰爭、老耶魯大學、19世紀舊金山火車站等場景,相關特效畫面超過1700多處。”鮑海鳴說。

去年底上映,由葛優、岳雲鵬、杜淳領銜主演,蔡卓妍、包貝爾、小瀋陽等聯袂出演的賀歲喜劇電影《斷片之險途奪寶》在這裏拍攝;《人民的名義》劇組原班人馬打造的50集電視連續劇《捕手》,承載着80後、90後記憶的《李雷與韓梅梅》等影視劇,均在這裏拍攝、製作。

在攝影棚之外,文創園的北京四合院、恭王府、明清風格商業步行街、歐洲風情街等一系列景點,也將於明年投入運營,可以同時滿足影視拍攝、高端接待、會展會議和旅遊觀光及商業購物等多種需求。

產業驅動

文創園預計年收入27.3億元

特色小鎮發源於浙江,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也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其中尤以東陽市的橫店鎮和嘉興市的烏鎮最具代表性。

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橫店鎮,靠影視產業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地處偏僻山區的橫店影視城建立了中國多個朝代王宮寢殿及多個影視拍攝場地,成爲了全球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並被評爲國家“5A”級旅遊景區。有報道顯示,橫店每年接待遊客1500多萬人次,極大拉動了周邊地產、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產業發展。

“橫店的成功經驗在於,不斷延伸發展觀光旅遊、體育休閒、影視文化等影視休閒產業。”有過多年影視產業運營經驗的鮑海鳴總結,全國範圍看,只靠影視製作作爲營收的影視基地,有80%都經營不善。

鮑海鳴在國內外多次考察後,將目光投向了多元發展。文創園不僅是能夠滿足劇組“帶着本子來,帶着片子走”的一站式服務影視拍攝基地,還是集旅遊、休閒、娛樂、康體、影視拍攝於一身的綜合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去年接待了10個劇組,大量劇組成員給周邊酒店帶來了巨大的收益。”鮑海鳴介紹,一個標準劇組就300多人,拍攝週期少則4個月,多則半年以上。這些劇組成員在這裏生活、消費,“尤其是快捷賓館,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而在規劃中,文創園的年接待能力大約是30個攝製組。鮑海鳴算了一筆賬,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消費300元,單靠這些攝製組,保守估計每年能帶來旅遊收入2.5億元。

除旅遊產業外,文創園還將帶動當地影視全產業鏈的發展。

服裝、化妝、道具、後期製作、羣演……每一項都會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吸引資本、人才不斷進入。以影視產業爲核心,將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在一起,將平沙鎮打造成“產城融合”的新型特色小鎮。

“整個項目建設完成後,預計年收入27.3億元。”鮑海鳴介紹,文創園將有力帶動當地的高端旅遊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此外,文創園還是珠海影視產業孵化、人才培養基地。小鎮和珠海北師大、珠海北理工、珠海職業藝術學院等多家珠海本地大學院校以及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傳媒大學等開展合作,打造大學生實習、就業、創業平臺,已接收各類專業實習生100多人次,錄用畢業生70餘名,其中大部分來自珠海本地院校。

謀劃全局

“三區”工程打造田園旅遊綜合體

在高欄港區,近年來依託“3+1”臨港產業體系,第二產業高速發展。此外,高欄港區不乏旅遊資源和文化底蘊,第三產業同樣具有發展潛力。

位於珠海西部海濱的海泉灣度假村,是被國家旅遊局授予的全國第一家“國家旅遊休閒度假示範區”,是目前國內旅遊配套最完善的超大型旅遊休閒度假勝地之一;位於南部海面的荷包島,擁有長達4000米的天然沙灘,沙灘沙質柔軟細膩,是一處難得的天然海濱泳場……

文化方面:距今三四千年前,百越先民就在高欄港寶鏡灣的巨石上留下寶貴的文化遺存——摩崖石刻;700多年前,南宋與蒙古的最後一次大決戰——崖山海戰,就發生在高欄港區西面海域;上世紀,高欄港區平沙鎮平沙先後共進行了6次納入國家建設計劃的人工大圍墾,圍墾的時間前後20多年,書寫了農墾文化的壯麗篇章……

近年來,高欄港區在鞏固其珠海實體經濟主戰場、經濟發展重要引擎的地位的同時,也在不遺餘力地打造本地文化旅遊產業。

根據《高欄港經濟區總體規劃(2016-2030)》,高欄港區構建了“一園兩心多節點、一環兩帶多片區”的旅遊發展框架。

“一園”是中央田園休閒區,“兩心”是平沙新城綜合旅遊服務中心、珠海西站集散中心(遠期),“多節點”是指4個小鎮旅遊服務節點及2個次要服務節點;“一環”是聯繫各主要旅遊節點的綜合旅遊環線,“兩帶”是中央田園服務帶和水上田園觀光帶,“多片區”是人文創意體驗區、生態休閒觀光區、濱海溫泉體驗區、遊艇休閒觀光區、古鎮風情體驗區及海洋風情遊覽區。

同時,在2018年出臺的《高欄港經濟區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中,也明確提出實施“三區”工程——遊艇小鎮專區、鄉村水網遊專區、田園綜合體體驗專區,打造集現代農業、休閒旅遊、田園社區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開闢港區特色鄉村發展模式,成爲粵港澳大灣區特色鄉村發展的亮點區域。

此外,高欄港區還將圍繞生態鄉村旅遊、現代特色農業實施連片開發、整體推進,培育特色農業品種,辦好廣東省種業博覽會珠海分會場。通過有機串聯濱海、田園、水網、溫泉資源,利用山林湖澤之利,打造高欄港特色旅遊品牌。

南方日報記者 王韶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