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科學評價可持續發展狀況,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18年)》發佈會在京舉辦。數據驗證分析顯示:2017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廣東、重慶、山東、福建、安徽位居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10位。

此次發佈的“中國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排名2018年度報告”對全國100座大中型城市進行了綜合評估,對這些地方的可持續發展表現進行了排名。

▲2017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情況

通過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天津、廣東、重慶、山東、福建、安徽位居中國大陸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10位。

報告還顯示:2017年度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分別是:珠海、北京、深圳、杭州、廣州、青島、武漢、長沙、無錫、寧波。

江蘇6市入圍

本次,江蘇有6個城市入圍榜單。分別是無錫、南京、蘇州、南通、揚州、徐州6個城市,其中無錫排全國第9位(江蘇省內第一)、南京排全國第11位、蘇州排全國第16位、南通排全國第20位、揚州排全國第31位、徐州排全國第32位。

無錫

五大指標:

中國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由5個主要領域構成:

經濟發展

社會民生

資源環境

消耗排放

環境治理

城市的5個類別共包含22個指標,省級則包含26個。

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環境治理城市的5個類別共包含22個指標,省級則包含26個。

本次報告認爲,2010—2016年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狀況得到穩步改善,原因是環境資源、消耗排放、綜合治理等方面在2011年後得以重視,同時,中國的社會民生方面進步明顯。但是,國內社會經濟活動的消耗排放依然很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仍有短板。

▲2017全國100個可持續發展城市分佈情況

上圖可以看出,國內可持續發展水平區域還不均衡。沿海城市有更好的環境質量,但是中西部地區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造成環保壓力,導致可持續發展水平相對落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