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股份(300230-CN)於10 月29日發佈2018年度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共實現營業收入25.36 億元,同比增長15.82%;實現歸母淨利潤 3.53 億元,同比增長61.96%。同時公司2008年-2017年9年的跨度中保持了8年淨利潤正增長,其中1年的負增長不超過-3%,且複合增長率達到了32%。那麼在市場供求趨緊下情緒的負面波動以及估值的下沉中,永利股份能否從輕型輸送帶爲主導到輕型輸送帶與精密模塑產品爲核心的“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下重新把公司帶回高估值的賽道並迎來戴維斯雙擊呢?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回溯下公司的歷史發展。

輕型輸送帶龍頭,市場佔有率穩居第一

永利股份前身爲上海永利帶業製造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1月10日,2008年 11月30日經審計賬面淨資產折股整體變更爲上海永利帶業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6,300萬元,於2011年6月上市。

(來源:招股書)

永利股份作爲國內最大的新材料輕型輸送帶製造企業,從事各類輕型輸送帶的 研發、生產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普通高分子材料輕型輸送帶和熱塑性彈性體輕型輸送帶,產品規格近 800 種,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加工、物流運輸、農產品加工、 石材加工、娛樂健身、菸草生產、木材加工、紡織印染、電子製造、印刷包裝等行業。經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爲國內輕型輸送帶行業的龍頭,市場佔有率在國內穩居第一。

(來源:招股書)

(來源:招股書)

輸送帶一般由骨架材料、 覆蓋層和貼合層材料以及打底材料4個部分組成。按照覆蓋層的材質不同,輸送帶一般可以分爲橡膠輸送帶和輕型輸送帶, 前者的覆蓋層主要採用各類改性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後者則採用各類高分子改性材料,主要包括經過改性的 PVC、 PE、 TPU、TPEE 、硅膠材料等。

(來源:招股書)

全球來看,輸送帶行業隨着經濟的發展,其總體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當前,全球輸送帶市場規模約爲每年 6-7 億平方米,並以橡膠輸送帶爲主,佔輸送帶市場用量的 85%-90%,輕型輸送帶的佔比僅爲 10%-15%。

總體來看,橡膠輸送帶的下游應用在過去數十年中變化不大,仍然是以傳統的重工、礦業爲主,而輕型輸送帶的下游應用領域則在不斷增加,從最初的輕工電子生產流水線到紡織印染、石材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除傳統的鋼鐵、煤炭、電力、水泥、港口等五大行業外的其他領域目前幾乎都可使用,其性能和應用領域隨着高分子材料改性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輸送帶行業內,輕型輸送帶代表了輸送帶輕量化、安全、環保、節能的發展方向。

與傳統的橡膠輸送帶相比,輕型輸送帶更加安全衛生,通過充分發揮高分子改性材料的多樣性,PVC 和 TPU 是使用範圍最廣的兩類高分子材料,涵蓋了大部分下游行業的應用範圍。

疲弱的下游需求,轉型箭在弦上

永利股份所處的行業位置是供應鏈的中游,其上游是提供輸送帶原料的生產廠商,長期來看,世界範圍內若無發生較大變動,例如戰爭等因素,石油價格也會維持相對穩定的態勢,即便近期原油價格在2016年初觸底回升,其價格波動的反應到PVC的價格上是相對平衡的,當然PVC的價格波動是所有輸送帶企業共同面臨的背景,更重要成本控制來源於下游企業需求管理。

(來源:東方財富)

這也直接導致了輸送帶行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下游訂單的產業,輕型輸送帶行業的下游行業衆多,客戶集中度極低,銷售十分分散。同時輸送帶對於自動化流水線的正常運轉不可缺少,需求的及時性非常高,所以這也對永利股份這樣的中游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產品精準效率化生產。當然再怎麼精準、效率化的生產,其背後還是服務的行業是否持續增長,他們對於輸送帶的需求是否上升,如果下游某一行業進入高速成長,給公司帶來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這需要我們把目光放到下游行業的增長狀況上來,下圖反映食品加工、農產品加工、菸草生產、木材加工、紡織印染、電子製造、印刷包裝各下游行業的歷年的營業增長情況,我們發現,在2011年,下游行業綜合增長水平達到了歷年最高18.8%,並在2014年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達到8.7%,截止到2016年末,行業綜合增長情況只有4.8%的水平。

(來源:國家統計局、財華社整理)

觀察到2014年的下游行業增長的暴力減速,我們也就明白了爲什麼永利股份在2014年末開啓了轉型之旅,我們可以看到:

“2014年11月11日發佈重組預案,公司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英東模塑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根據方案,英東模塑100%股權作價4.82億元。公告顯示,英東模塑專注於向汽車及家電行業的高端品牌客戶提供塑料零部件、精密模具、高端檢具等產品,目標客戶定位於世界500強的汽車高端品牌廠商和國際知名家電廠商,主要產品包括汽車內飾、汽車外飾、座椅、發動機艙等汽車塑料零部件,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電塑料零部件,以及家電和汽車塑料零部件模具等。

2015年8月18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擬控股子公司欣巴科技於8月18日與申通快遞簽訂《戰略合作暨2016年分撥中心項目合作協議書》。雙方就申通快遞自動化系統等領域的合作關係達成共識。申通快遞願意與欣巴科技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雙方一致同意就欣巴科技爲申通快遞在全國各區域分撥中心提供自動化輸送及分揀設備等開展長期合作。

2015年9月7日午間公告稱,公司下屬全資子公司青島飾件與特斯拉已簽訂合作合同。特斯拉將青島飾件納入其開發、供應產品、提供支持性服務的供應鏈,青島飾件根據特斯拉具體產品訂單的訂貨規格和要求,向其提供符合其要求的產品與服務。公司表示,青島飾件此次與特斯拉簽署合作合同,代表着青島飾件正式進入特斯拉全球配套體系,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合作,產品涉及模具,檢具,零部件等。

2015年11月16日晚間公告,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資不超過14.5億元,其中公司控股股東史佩浩承諾認購不超過2億元。募資中,收購煒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權項目預計投入募集資金12.5億元,剩餘部分補充上市公司流動資金。煒豐國際專注於向電子行業、玩具行業、電信行業、計算機行業等的高端客戶提供涉及消費類電子產品、精密玩具、電信及計算機組件、辦公自動化產品等領域的塑料零部件。交易對方承諾煒豐國際2015年度至2018年年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利潤分別爲港幣13434.30萬元、16121.10萬元、17708.80萬元、19540.80萬元。”

至此,永利形成了三個主要業務板塊:1、輕型輸送帶、自動分煉業務板塊。2、精密模塑業務——英東模塑板塊,主要面向汽車、家電行業。3、精密模塑業務——煒豐國際板塊,主要面向消費電子、智能家居、醫療器械、教育玩具行業。

(來源:公司公告,財華社整理)

從財務數據上很明顯的觀察到,永利股份正是基於2014業務轉型,其2008-2017之間的淨利潤複合增長才能達到32%的水平,不然扣除2015年及往後的業績增長,以2014年輸送帶原有業務淨利潤增速來看,到2014年末,其業績年複合增長率達16%,僅爲轉型後複合增長的一半。從股東收益角度來看,2014往後的轉型之路無疑是非常正確的。

精密模塑轉型,只是開啓了第一步

並且從近期2018年11月12日公司發佈的公告表明,轉型之路並沒有因此結束,而是一直在繼續,此外從公司控股股東史佩浩的股權減持數據來看,控股股東並沒有在股價的相對歷史高位急於將股權套現,反而在股價從高位一路下跌之中一股未減,這不僅僅只是勇氣問題,更實在的還是大股東對於公司轉型的信心,而這個信心的真與僞已經反映在今年3個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幅提升上了。

(來源:公司公告)

(來源:公司公告,東方財富,財華社整理)

當然從暫時的結果來看,轉型的方向對了,也得到了大股東最實際的支持,但是轉型質量到達了什麼樣的高度,這需要我們從同業的競爭發展的橫向座標中找到永利的準確位置。

目前,以輸送帶爲主要產品的上市公司一共有5家,他們分別是寶通科技(300031-CN)、雙箭股份(002381-CN)、三維股份(603033-CN)、永利股份以及艾艾精工(603580-CN),前3家的輸送帶類型主要爲橡膠型輸送帶,針對傳統重工、礦業企業廠商爲主,後2家公司則是輕型輸送帶,以各類輕工業加工爲主要服務對象。

(來源:公司公告,財華社整理)

以總體市值來評估國內輸送帶行業,這確實是一個只能做強但無法做大的行業,5家輸送帶公司,僅有寶通科技一家公司的市值超過了50億,但也僅僅多了一個零頭,這也從結果上說明輸送帶企業作爲行業供應鏈條上的中游,除了作爲上市公司多了一些融資渠道,但並沒有對小作坊廠商形成質量和成本上的絕對優勢,同時在面對國際高端廠商福爾波集團(Forbo Group)以及哈伯斯特(Habasit),德國的艾瑪拉帶業(Ammeraal Beltech)中,既沒有材料與工藝上的技術優勢,國內的資本市場對這樣的業務亦沒有太多的熱情,在這樣的境況下,轉型是唯一的選擇。

話雖然這麼說,但是真正要開始轉向,能夠衝破行業的路徑依賴與未知的風險,這並不容易。實際上,寶通科技雖然衝破了路徑依賴並開闢了新的賽道——5000萬設立醫療投資公司(2014.9月)、12.5億重注遊戲行業(2017.10月),但這個賽道離公司原有的業務有點太遠,在利潤波動的表現也顯示這塊投資並不穩健,我們不禁要問,公司能掌握遊戲行業的經營策略並保障利潤的可持續性嗎?

(來源:公司公告、財華社整理)

而雙箭與三維股份所做的“突破”,實在有些隔靴搔癢,僅僅靠參股醫療公司與股權基金以及電力公司是既無法充分利用原有業務的優勢,也無法在新的領域成爲主導,而艾艾精工則是繼續在原有業務深耕,只是這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提問,面對國內低端和國外高端產品的擠壓下,轉型是一道不得不越過的坎。

站在有利的位置上,繼續跟蹤觀察

顯然,就目前的上述上市公司中有利位置來看,永利股份無疑是站在了最有利的位置上,從業績的穩定性上以及轉型後業績的持續釋放上,或者從股價強勢的表現上,亦或者從低PE,低PEG低風險的考量上,綜合考慮,永利的得分是比較均衡的。但是未來需要進一步考量的問題是,當轉型後的模塑業務成爲公司利潤的主導後,那時需要觀察的是,在汽車、消費電子、智能家居等精密模塑的賽道上,他的競爭力該如何繼續保持,這是我們需要動態觀察的問題。

​作者:周治瑋

編輯:黎璐璐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