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年是街頭抗議年的話,那麼2020年世界氣候變化問題或將變得炙手可熱。不僅因爲澳大利亞的跨年大火至今還在燃燒,過火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更嚴重的是,大火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向全球擴散,這場生態空難對人類的傷害僅僅是個開始。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據報導,澳大利亞山火的煙霧已經到達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國家,繼續向東環繞地球一週,不久又會重回澳大利亞上空。美國宇航局發佈的監測數據及宇航員傳回的澳大利亞鳥瞰圖令人觸目驚心。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這兩天,大火隨着雨季的到來雖有所緩解,但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據報導,澳大利亞即將面臨特大洪水的考驗。自去年9月以來,澳大利亞東部山火蔓延開來,至今超過四個月,已造成至少29人死亡,五億多隻動物消失,一些物種瀕臨滅絕。毫不誇張地說,這是21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森林大火,釀成的災難需要幾十年才能得以修復。

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乾旱始於2017年。儘管澳大利亞當局竭力否認這場大火與氣候變化存在關聯,但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專家貝茨認爲,"氣候變化提高了全球發生林火的風險。森林火災確實會自然發生,但氣候變化使這變得更嚴重,範圍更廣"。

一些專家警告,隨着地球氣溫的升高,澳大利亞將會變得更熱、更旱,甚至不再適應人類居住,這些居民有可能淪爲"氣候難民"。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如果說"數字難民"只是讓我們在信息世界中變得不方便、人與人之間缺少了思想碰撞的話,而一旦變成"氣候難民",將意味着我們無家可歸。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在倫敦發表了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新年伊始就把氣候變化問題推高到了一個新維度。

這件事證明 西方對中國的恐懼,已進入病入膏肓的狀態

展望未來10年全球五大風險,居然這些風險均與環境有關。即極端天氣、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失敗、重大自然災難、生物多樣性受損和生態系統崩塌、人爲環境破壞等五大類。

報告呼籲國際社會需儘快做出反應,才能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壞和不可逆的影響。這是世界經濟論壇第15次發佈全球風險報告。在白雪皚皚的達沃斯舉行年會,一直被批評人士斥爲乘坐私人飛機的精英們欣賞雪景的"空談俱樂部",但論壇總經理蒙克辯解道,多數參會者是從蘇黎世搭火車來的。面斥各國領導人的瑞典女孩桑伯格也將第二次出現在達沃斯會場,不知道她會不會與退出《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特朗普再一次怒目而視?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近些年來,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環境的要求及敏感度越來越高。儘管澳大利亞有輿論渲染中國部分民衆對澳大利亞山火"幸災樂禍",但抹黑中國的言論與事實不符。對於經歷過大興安嶺火災及前些年重污染天氣的中國人來說,此情此景我們感同身受。雖然中國與澳大利亞分處南北半球,但畢竟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天下同此涼熱,沒有例外。

這件事證明 西方對中國的恐懼,已進入病入膏肓的狀態

一些專家批評澳大利亞政府爲了追求經濟增長,拼命開採礦產,導致環境惡化。"只要澳大利亞政府願意爲民衆做事,而非爲少數幾個煤炭大亨效力",澳大利亞的減排努力就會邁出一大步。

一些媒體甚至把澳大利亞山火與中國聯繫起來,認爲中國對澳的大量煤炭需求導致該國環境惡化,呼籲減少對中國的出口。

在這個世界上,尤其是21世紀第二個10年以來,什麼事情都能與中國扯上關係。西方世界對中國的焦慮和恐懼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美國把貿易逆差的存在歸結於中國的傾銷;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把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大火歸結於中國購買那裏的大豆,刺激當地農民燒荒種植;臺灣地方領導人的選舉、香港的動盪,只要把矛頭對準北京,總能製造"羊羣效應",世界跟風者不在少數。這是西方世界價值觀的本能反映,恐中反華成爲他們共同的思想交集,這種邏輯植根於大腦變得根深蒂固,在相當長時期內都難以糾偏。

從貿易糾紛的脣槍舌戰,到澳大利亞的熊熊大火,再到臺灣和香港的"莫名"街頭怒火,自覺或不自覺地把中國作爲替罪羊,這既是兩大制度對抗的表現形式,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惰性體現。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就拿澳大利亞來說,一邊是悉尼新年照常施放煙花,一邊是新南威爾士的難民等待救援,真可謂冰火兩重天,冷暖人自知。當記者問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爲什麼去夏威夷度假?他的回答是,"早前就規劃好了。"

早在2008年,美國高盛集團就發表報告,稱"水資源將成爲21世紀的石油",一些國家或被迫爲水而戰。

與傳統威脅相比,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水資源的減少將直接導致糧食產量的下降,進一步激化國內矛盾,貧困加劇,引發地緣衝突。

這件事證明 西方對中國的恐懼,已進入病入膏肓的狀態

可以預料,碳排放指標越來越成爲全球性緊缺資源和生產要素,將引發全球碳交易機制和經濟貿易規則等變革,從而影響各國間競爭要素的變化,進而影響國家間的博弈和力量對比,這也是百年變局的一大變量。從這個意義上說,環境問題的戰略性將進一步凸顯。

這件事證明 西方對中國的恐懼,已進入病入膏肓的狀態

澳大利亞的山火漸漸熄滅,但那裏人們的怒火卻無法平熄,民衆拒絕接受莫里森的道歉。據最新民調顯示,59%的澳大利亞人對莫里森的執政不滿意。看來,給這位總理糾偏的時間已經不多,否則選民用腳投票將是必然的選擇。


澳大利亞東部地區的乾旱始於2017年。儘管澳大利亞當局竭力否認這場大火與氣候變化存在關聯,但英國氣象局哈德利中心的專家貝茨認爲,"氣候變化提高了全球發生林火的風險。森林火災確實會自然發生,但氣候變化使這變得更嚴重,範圍更廣"。

一些專家警告,隨着地球氣溫的升高,澳大利亞將會變得更熱、更旱,甚至不再適應人類居住,這些居民有可能淪爲"氣候難民"。

最近幾件事說明,這些西方人對中國的恐懼到了病態地步

如果說"數字難民"只是讓我們在信息世界中變得不方便、人與人之間缺少了思想碰撞的話,而一旦變成"氣候難民",將意味着我們無家可歸。世界經濟論壇1月15日在倫敦發表了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新年伊始就把氣候變化問題推高到了一個新維度。

這件事證明 西方對中國的恐懼,已進入病入膏肓的狀態

展望未來10年全球五大風險,居然這些風險均與環境有關。即極端天氣、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的失敗、重大自然災難、生物多樣性受損和生態系統崩塌、人爲環境破壞等五大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