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晃平

生於70年代

繼奈良美智和村上隆後

日本新生一代藝術家的代表

深受傳統文化影響

又擅長流行文化和新科技

“我想要不斷突破藝術的界限,設計、雕塑、建築、繪畫都不應被侷限於其形式中”

還記得這隻棱鏡鹿嗎?

無論你是去森美術館、香港巴塞爾藝博會、阿拉里奧濟州美術館或者國內偶爾的展覽上,總能看到PixCell透明玻璃泡泡包裹的小鹿標本,晶瑩剔透,如夢如幻,仿若定格了生命的瞬間,這就是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的作品。

《Throne》

2018年是日法建交160週年,紀念日法友好160週年大型文化活動“Japonismes 2018”,於2018年7月在巴黎正式拉開帷幕,日本藝術家名和晃平(Kohei Nawa)於巴黎舉辦個展,並在盧浮宮前的金字塔下展出自己的大型雕塑作品《Throne》,就是其中的重要板塊。

對於盧浮宮前的作品展示,名和晃平談到:“這是隻此一生的機會,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除了畫廊或室內場所,我希望藝術也可以發生、介入到公共空間中,我對在城市中創作公共藝術,與公衆形成連接也非常感興趣。”

作品簡介

《Throne》是一件這件規模壯觀的戶外作品,外部由金箔覆蓋,完美地把日本傳統漆藝文化和前沿科技結合於一體。

其創作靈感來源於亞洲傳統節日慶典所用的花車的形狀,創作理念是將最新的3D建模技術與盧浮宮典藏的古埃及工藝品的金箔技術融合在一起。

TIPS

通過展現一個坐在王座上的男孩,具有無限靈感的想象空間得以延伸,並超越了一切對象、形式與界限。“Throne”拓展了具對稱性且古典的美學理念,最終呈現出一個典雅復古的雕塑作品。

TIPS

通過這件作品,藝術家表現出自己對未來的一種預想:

從長遠來看,電腦科技與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終將取代傳統的政治權威,成爲社會政治與經濟生活中的主導因素。

《TRANS》

名和晃平在創作中經常運用新興技術,此前創作的“TRANS”系列,就是將模特進行3D掃描後,在掃描圖表層附加各種效果,然後設定材質和質感,最終制作成雕塑,作品呈現出的效果既有3D造型的流動性,又具有一絲真實感。但名和晃平始終堅信觀念與內容始終是作品的中心。

《Vessel》

2015年11月,名和晃平首次將個展帶到中國。在那場名爲"MOVEMENT”的展覽裏,他呈現了與比利時編舞家達米安·賈萊特(Damien Jalet)合作的表演藝術影像作品《Vessel》。

在這個影像作品中,幾乎一絲不掛的舞者們將頭顱深埋進臂彎中,手臂、背部和腿部的肌肉和骨骼線條在光影對比下顯示出雕塑感與幾何美。配合這件作品,名和晃平創作了一件同樣頭顱深埋的人形雕塑,並將它展示在影像作品旁的獨立空間中。

而在展覽“VESSEL"中,一件人形雕塑變成了20件。昏暗的展廳中,雕塑表面均勻潑灑的碳化硅粉末在射燈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配合特別製作的聲音效果,這些好似舞蹈表演中不同剪影的看不見頭的雕塑羣像似乎流動了起來。

名和晃平大型雕塑作品《Throne》,將於盧浮宮前展示至2019年1月14日,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名和晃平個展將持續至12月2日。

除盧浮宮前的作品展示,名和晃平還在巴黎狩獵與自然博物館(Musée de la Chasse et de la Natur),和日本京都的Villa Kujoyama同時舉辦個展。

狩獵與自然博物館展出名和晃平最具標誌性的“Pixcell-Deer”,藝術家將動物標本與玻璃球相結合,把原來鹿的輪廓完全覆蓋,以此來改變人們對這一古老動物的固有認知。鹿在日本是佛教的象徵,它是在這裏與現代技術圖像相混合,也是日本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話。這件作品也被狩獵與自然博物館永久收藏。

Pixcell(影像細胞)是名和晃平爲自己的雕塑語言新造的單詞,如同顯示器世界裏組成圖像的基本單元“像素”(Pixel)。名和晃平對“何爲生命”有探究到底的願望,他認爲宇宙中存在着“某些感性”,以物質爲媒介相互傳達着信息,他則嘗試着用雕塑的方式去展現物質間感性傳達的關聯性,他的理論是“Pixcell= picture+cell”,組成屏幕圖像的像素無法予人以視覺和觸覺的雙重感受。

“細胞”是名和晃平藝術中持續關注的核心概念。作爲構成一切生物的基本觀念,細胞的增殖和死亡是宇宙間生命更迭的最基本形式和過程。也許,藝術家創作的原始動力和靈感是提醒我們生命最本原最純粹的存在方式。

歡迎關注公衆號:1001數字化首飾設計

©2018"Design Power 1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