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7年,中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活動更趨於活躍。就在8月1日建軍節的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隊進駐營區儀式在基地營區舉行。這標誌着我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將更好地履行起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以及開展人道主義救援等國際義務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而這次中國海軍派駐該基地的,是071型船塢登陸艦999"井岡山"號和868號多用途半潛船,這兩艘船排水量大、裝載能力強、用途廣,在亞丁灣護航編隊的支持下,能夠搭載大量人員、油水、主副食品等物資以及保障基地需要的特種裝備、車輛等體積龐大的器材和物資在中東和東非展開軍事行動。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時間除了在吉布提基地部署的999特種艦艇編隊外,中國第27批護航編隊正在進入印度洋而此時第26批護航編隊正巡航在亞丁灣海域,由150號導彈驅逐艦"長春"艦等艦艇組成的海軍遠航訪問編隊則正在中東地區國家進行訪問,而結束中俄聯合演習的174艦編隊已經結束對芬蘭的訪問現已開始訪問拉脫維亞,同時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則正在執行"和諧使命-2017"任務現已進入斯里蘭卡港口,此外北海艦隊的502號"黃石"艦正在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海洋之杯"艦艇比賽並取得了2項冠軍。

    過去,中國海軍主要的任務是捍衛主權,如今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綜合來看,從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戰艦不斷下水,到中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再到中國海軍同時有6支艦艇編隊航行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亞丁灣、海灣等不同地區,這一切充分顯示了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的堅定決心和實力。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對此,正如西方媒體對此普遍指出的那樣,過去,中國海軍主要的任務是捍衛主權,如今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但值得指出的是,與中國海軍強勁的發展勢頭相比,中國是否已經擁有發展全球性海軍的地緣政治條件,或許纔是美國海軍更爲關注的着眼點所在。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要知道,判斷中國目前是否擁有發展全球性海軍的地緣政治先決條件,這比中國是否擁有足夠的技術和經濟資源支撐其海洋雄心更爲重要。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是必備的,但僅靠這兩者是不足以發展爲真正的全球性海軍國家,只有地緣政治環境也創造出必要的有利條件,才能真正支撐起一個面向全球的海洋雄心。

    這在歷史上並非沒有先例。以往爭奪全球性海軍地位的國家都擁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但它們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爲在它們的地緣環境中不得不拆分資源,既要拿錢建立強國陸軍、又要拿錢建立遠洋性海軍,這樣才能同時應對海上和陸上的安全挑戰。

    冷戰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 全球性海軍要向中國靠攏

    比如19世紀60年代,法國放棄尋求成爲海上強國的努力,不再與英國皇家海軍競爭,承認英國擁有更強的海軍資源。1912年,由於德國同時準備在陸地上與俄羅斯和法國作戰,因此放棄了與英國在海上力量的比拼,並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先在海上戰場爲英國所擊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試圖同時建立覆蓋整個中國的陸上帝國和囊括整個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帝國,結果日本人的帝國因兩個完全不同的戰略目標而最終崩塌。

    冷戰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 全球性海軍要向中國靠攏

    俄羅斯帝國同樣曾經努力要在發展海上力量的同時維持陸軍力量,但其結果卻是海上的一再失利,先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給了英國,後又在日俄戰爭中輸給了日本,這種海上的失敗反過來又對陸上實力造成了損耗,沙俄帝國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轟然倒塌。

    而冷戰時期的蘇聯努力要同時抗衡歐洲的北約力量和東亞的中國地面部隊,結果是其海上力量的發展同樣受到了限制,雖然蘇聯紅海軍的實力一度達到了與美國海軍抗衡的程度,這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的事情…….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DDG1000對陸攻擊驅逐艦的AGS 155mm艦炮系統是爲對陸縱深火力支援量身定製的然而,令美國海軍並不愉快的是,發展勢頭迅猛的中國海軍,其地緣政治環境卻很可能比歷史上這些全球海權的挑戰者們更好而非更壞。事實上,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能否長期享有對陸上鄰國的優勢地位,以便能夠有穩定的資金支持其陸上部隊的運轉和海軍預算的大幅增加?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簡單來講,就是中國的政治地理是與英國和美國的更接近,還是與法國、德國、俄羅斯(原蘇聯)的更接近?固然,中國陸軍面臨着多重的邊境挑戰。中國有14個陸上鄰國,其中4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俄羅斯、朝鮮、巴基斯坦和印度。

    只有來自強國敵手的領土威脅或是中國長期預算對陸軍的偏重纔會限制中國海軍的雄心壯志。印度是與中國接壤的一個強國,但是印度卻沒能持續發展經濟來匹敵中國的經濟增長,這就意味着印度不太可能是一個潛在的強國敵手,也就不需要中國爲之進行廣泛、長期的大型陸戰準備。自冷戰結束之後,中印之間的經濟差距就開始增大

    冷戰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 全球性海軍要向中國靠攏


    "印度崛起"沒能達到預期目標。同樣,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發展相比,印度武裝力量的現代化程度實際上被人爲誇大了,中印軍事現代化的趨勢是有利於中國安全的。總體來說,中印發展軌跡形成了對比。這種情況的結果就是,相比於中國的崛起,印度是相對衰落的。

    冷戰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 全球性海軍要向中國靠攏


    此外,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了一道壯觀的地緣政治障礙,使得中印之間不會發生大規模的敵對狀況,因此可以減少印度軍力對中國領土安全形成重大威脅。另外,近期其他一些重大發展態勢也是有利於中國海軍力量擴張的,這就是俄羅斯力量突然發生持續的重大下滑。冷戰之後,對中國安全形成的最大的潛在長期威脅就是俄羅斯軍事力量的復甦。


    進入2017年,中國海軍在全球範圍內的活動更趨於活躍。就在8月1日建軍節的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駐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隊進駐營區儀式在基地營區舉行。這標誌着我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將更好地履行起在亞丁灣、索馬里海域護航以及開展人道主義救援等國際義務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而這次中國海軍派駐該基地的,是071型船塢登陸艦999"井岡山"號和868號多用途半潛船,這兩艘船排水量大、裝載能力強、用途廣,在亞丁灣護航編隊的支持下,能夠搭載大量人員、油水、主副食品等物資以及保障基地需要的特種裝備、車輛等體積龐大的器材和物資在中東和東非展開軍事行動。

    冷戰後美國海軍的戰略調整——中國海軍開始扮演全球性角色

    有意思的是,在同一時間除了在吉布提基地部署的999特種艦艇編隊外,中國第27批護航編隊正在進入印度洋而此時第26批護航編隊正巡航在亞丁灣海域,由150號導彈驅逐艦"長春"艦等艦艇組成的海軍遠航訪問編隊則正在中東地區國家進行訪問,而結束中俄聯合演習的174艦編隊已經結束對芬蘭的訪問現已開始訪問拉脫維亞,同時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則正在執行"和諧使命-2017"任務現已進入斯里蘭卡港口,此外北海艦隊的502號"黃石"艦正在俄羅斯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17·海洋之杯"艦艇比賽並取得了2項冠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