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辦公族都有頸椎、脊椎甚至腰椎的毛病,原因就在於一天到晚做在辦公室裏面一動不動,血液淤積在身體後側造成氣血不暢,長久以往就會產生嚴重的不適。開車也是一樣,很多人吐槽走路平時沒什麼問題,一開車就覺得腰痠背痛,感覺自己身上沒毛病但是又找不到好的辦法應付,其實很簡單,開車跟坐辦公室原理是一樣,都是固定姿勢,所以如果長期坐姿不正確的話,導致身體部分位置承受過多的重量,進而導致腰痠背痛的情況,甚至由此患上頸椎病等更加嚴重的疾病。

人坐在駕駛座上面,坐姿其實是相對固定的,要想調整的話,那就只有調整座椅了!雖然說學駕駛的時候教練會多次提醒,在繫好安全帶之前一定要調整好座位到最舒適的位置,但實際上很多人都是爲了偷懶,稍微弄一下就結束了。其實調整座椅的學問可大着呢,根據英國脊柱研究學會的醫學專家的研究報告指出,雖然汽車座椅是根據人體工程學研製的,並考驗到每個人的身高、體型都不盡相同,所以不可能有一款完美匹配人體的座椅的,所以只能發揮每個人的能動性,在五個方向調整座椅。

首先在上車之後第一步調整的就是座椅的前後位置,一般來說,身材較高的人會往後調試,而身材較矮的人則會往前調試。原理上是沒錯,遵守的原則就是腳在能夠踩踏板踩到底的同時,還能保持輕度的彎曲度。主要是這麼考慮的,不過距離過遠腳伸的太直,那麼踩踏板的力量就會不夠,容易影響緊急情況下的避險駕駛。而如果靠的太近,腳的彎曲度過大的話,在踩踏板的時候很容易扯到腰部,從而引發肌肉緊張和疲勞,所以適中纔是最關鍵的。

第二步是調整座椅的高低,這個其實很多人都會忽視,因爲他們認爲座椅的高度似乎是固定,實際上並非如此,一般來說任何座椅都是可以調整前側的高度的,而原則上是讓臀部和膝彎保持同一高度。如果膝彎低了,人體重心會前傾,踩踏板感覺就會彆扭,需要腿部加力。但如果膝彎高了,那麼人體重心會後傾,導致腰部壓力增大,甚至可能導致大腿前部懸空,這個時候會有種“窩着”開車的感覺。所以座椅高低同樣要適中,才能保持舒適又健康的狀態。

第三步是調整靠背的角度。靠背一般來說角度不需要做太多調整,除非之前已經放下去休息現在又要調整回來。一般的角度都是在100°左右,保持這個角度就可以了。如果角度過小(90°以內),那麼背部的重量就會直直壓到腰上,造成疲勞。而如果過大(120°以上),那麼背部的上半部分就會懸空,整個人會有一種“躺着”開車的感覺。

第四步開始就是進階攻略了,因爲很多車子沒有這方面的配置,那就是腰託。腰託的存在是對應腰曲,因爲人一般在正坐的時候,背部的下側其實是碰不到靠背的。這個部分沒有支撐,所以要承受人體不自覺從向側後方下靠的壓力,久而久之就會造成腰部的疲勞和不適。所以腰託的存在等於是給腰曲做了保障,確保背部和腰部都能得到緩衝。如果實在是車輛上面沒有腰託,你可以直接選擇網購一個,或者可以使用毛巾捲起來塞到腰部的後側,這樣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哦。

最後一步是調整頭枕,這個其實也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在科目四中間也會考到這種題目。頭枕的存在最關鍵其實是爲了在出現碰撞事故的時候保護你的脖子不至於扭傷甚至扭斷。所以調整的原則就是一定要讓你的頭部往後能正好靠在頭枕上面,不高不低。如果不好確定的話,可以用耳朵往後去比劃一下,如果正好在頭枕中間,那就八九不離十了。

做到以上這五點的話,開車就不會那麼辛苦了,不管是腰背還是頸椎都會得到比較好的保護。不過還是聽聽英國專家的忠告:畢竟人體是不適合久坐的,所以不管是開車也好,還是坐在辦公室工作或者在家玩遊戲看電視,最好在一兩個小時中間稍微活動一下筋骨,讓身體稍微放鬆一下,這樣纔是最科學的做法。脊椎病說實話預防看起來不難,但真正患上了可真的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