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流行起來以後,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羣”,家長羣就是最常見的一種。本來建立家長羣的目的,是爲了方便老師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家長們更好的瞭解孩子在學校的狀況。

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家長羣開始“變了味”,被很多家長吐槽,覺得多了很多“附加功能”,讓人不勝厭煩。

1、把班級羣當做“家庭羣”,拉一堆親戚進去……

班級羣是老師用來發布消息的,一般爸爸媽媽在羣裏能看到消息就可以了,可是很多小朋友,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甚至是姑姑舅媽什麼的都在羣裏,簡直把班級羣變成了家庭羣,確實有點討厭。

2、老師都說了“不用回覆”,一堆家長還“收到”“收到”……

我們孩子學畫畫,每次上課前一天老師就會把第二天需要帶的工具發在羣裏,並標明“請不要回復,方便家長及時看到”,可很多家長依然回覆“收到”,不知道是讀不懂還是壓根兒沒看清楚,反正就是挺可氣的。

3、幾個家長在班級羣裏聊私事,而且一聊就是很久……

班級羣顧名思義就是跟班級相關的羣,一概與學校、學習和孩子無關的事情,就不應該在羣裏討論。可有些家長,私下有點交情,在羣裏你一句我一句就開始聊起來,完全沒有想到這樣會影響到其他家長。

如果想聊天,完全可以私下加個好友,好好聊,羣裏還是應該給大家以清淨。

4、老師白天發的消息,家長半夜纔回復,而且都是不痛不癢的“收到”“謝謝”

這個我有親身經歷,班裏有個小朋友,爸媽在國外上班,平時由外公外婆帶,不過老人不用微信,所以有什麼通知都是爸媽看了轉給老人的,這個並沒有問題。

可小朋友的爸媽回覆老師信息的時間,從來都是半夜一兩點,我很理解國內外有時差的問題,但是總那麼半夜三更的發信息,真的就沒想過會影響其他家長休息嗎?

5、經常在班級羣裏“賣弄孩子”,不是發獎狀證書,就是發照片,各種自誇

愛孩子是人之常情,每個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無與倫比的,這個我們理解,但是不能把這些放在班級羣裏,以博得他人的稱讚,因爲在他們眼中你的孩子也許並沒有那麼好,就算好也跟別人沒啥關係,你那麼做除了惹人煩沒有任何意義。

6、經常跟老師互懟,質疑老師的教學方法……

老師有高水平也有低水平,孩子也有差有好,我們既然選擇了某個學校,就必須認可老師的教育方法,即使有不滿,也可以私底下溝通,儘量達成一致。

可有些家長,不知道是不是爲了顯示自己“很厲害”,動不動就在羣裏質疑老師,說老師這不行那不行,各種挑刺,這樣做且不說對老師的教學有干擾,對孩子也沒有任何好處,何苦呢?

7、做微商、做代購等,在羣裏發廣告……

有些家長自己做生意或是兼職做微商什麼的,需要不斷的發廣告,本來在朋友圈裏發發還能接受,可很多人把班級羣也當做廣告的一部分,動不動就在裏面發產品信息,非常不合時宜。

上面幾種應該能概括大家最厭惡家長在班級羣裏做的事情,最後想引用網友的一段話,也代表我的看法:

因爲房子,讓很多不同生活環境的人走在了一起,有賣肉的,開公司的,有幹裝修的,有打工的,也有良好教養的,等等,所以大家對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很難統一。但一點,教養一定要努力保持,公序良俗要傳承。

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習慣,但請記住,班級羣是公共的地方,我們不僅應該做好自己,還應該不影響他人,要遵循規則纔行。

當然了,有些時候家長也喜歡上綱上線,比如只要回覆一聲“收到,謝謝”就被罵,家委會幫忙老師乾點事兒也被各種吐槽,這個完全沒必要。

打個比方,老師在羣裏發了通知,最後寫明“收到請回復”,那我們就應該回復,老師這麼做也肯定是有自己的想法,如果這個時候去指責回覆的家長,就真的有點不應該了。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約束自己,把班級羣當做一個真正傳遞信息的地方,共同去維護,不要做那個讓人厭惡的人才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