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荆州文星楼修缮工程进展顺利!今冬明春登新楼......

沙市有这么一处历史建筑,其大门两侧有一幅石刻楹联曰: “云宵占斗极,都会控江津。”该联仅用10个字,可谓极其省略,然其气势之磅礴、对仗之工整,却为世人称道。这座历史建筑便是大名鼎鼎的文星楼。

提到文星楼,老辈沙市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一因为它历史悠久,最晚也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其二因为它的位置特殊,不仅建在江汉平原的命堤——荆江大堤之上,而且地处沙市城区东端。老沙市人有句民谚“上起金龙寺,下止文星楼”,常用来描述城市风貌,从中可见文星楼地望之隆,当年无可取代。

据《沙市志略》记载,文星楼为当年文人墨客供奉“奎星”之处,故名。该楼前身本为建在荆江大堤之外的奎文阁,清康熙年间(约在公元1680年前后)被迁至现址。道光中(约在公元1830年前后)正式更为现名。同治甲子(公元1864年)曾重修。1940年曾毁于水灾,翌年重建。1952年荆堤加固时,又重建一次。

文星楼是科举时代莘莘学子们祈求神灵保举和如愿之后叩谢神恩的场所。传说上天主宰文道的星宿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旧时读书人为求科举仕途顺畅亨通,每年春秋两季应考之前,必来此虔诚拜谒奎星,祈求保佑;有幸及第者,亦必再来叩奎星的在天之灵。

科举时代,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希望中举人乃至于点状元,以显亲扬名,因而供奉“奎星”。每年春二、三月,秋八、九月,文人学士都在该楼聚会,推举功名最高或年纪最长者主祭,并给与会者分赠祭品,以示纪念和光荣。

文星楼为砖木结构,共三层,通高16米,加上石围台基,由底至顶总高近20米。楼基平面呈正方形,底层周边长约10米。在周围无高大建筑、构筑物的情况下,行至台基之前,令人顿感其巍峨。文星楼原本位于民主街东端,后因民主街东段改建为沿江路的一段,如今已被孤零零地甩在荆江大堤之上了。

记者今天从市文旅委获悉,文星楼修缮工程进展顺利,目前工程量已完成50%以上。

按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施工人员正在对施工设计图纸与原结构不一致设计进行更改完成,对主体梁架结构糟朽损坏构件正按照原形式、原结构、原式样和原风格进行修缮和更换和防腐、防虫、防火等安全技术处理;扩建台基回填土正在进行素土回填和夯实,并已完成大部分工程量施工;主楼及两侧管理房砖砌体项目,梁架、屋面、门窗和地板等木结构修缮项目正在进行施工修缮。

文星楼修缮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届时,市民又多了一处游览观光的好地方。

——  荆州之声  ——

来源:荆州文物旅游、荆州台记者佘国俊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