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初一时她提出退学

  此后学过裁缝、当过保姆

  天赐“神笔”

  三十岁时

  她“流浪”才开始画画

  一个只上过

  5年学的闽北山村女孩

  30岁开始学画画

  距离艺术家的路有多远?

  汪化用她的人生逆袭证明:

  有梦想坚持就会了不起!

  汪化

  1981年出生,本名:季红燕

  父母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汪化最初被人熟知时

  她还是中央美术学院食堂的一名服务生

  多年来一直坚持画画的梦想

  即使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

  在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中画画

  她登上了中国梦想秀的舞台

  在那里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和梦想

  

  前两年受邀参加《中国梦想秀》

  感动万千观众

  1

  央美“励志姐”,事迹获法国纪录片大奖

  2013年春,中央电视台的张楠,

  听说央美食堂服务员在画画的消息,

  就找到汪化跟拍了一部纪录片,

  后来,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片子,

  还获得了法国阳光纪录片最佳提名奖!

  三十岁时她“流浪”

  (汪化自侃的说法)到上海,

  为转移生活窘迫的压力,

  她开始画画,画那延续不断、纠结缠绵的线条,

  终于她心中汹涌澎湃的情感、

  似潮水般倾泻在画纸上,

  丝丝笔墨,熠熠生辉!

  长卷作品《裂变》局部

  一日偶看到《百家讲坛》上

  在讲述李清照的生平

  引起了她情感上的共鸣

  于是在自己房间的墙壁上一气呵成画满了线条

  但她仍不满足

  于是任性地买了35米长的画卷

  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这是她第一次尝试画长卷

  没有参照物,任凭线条随心而流、由想而发

  她越画心越静,越画越充实

  生活也越“画”越明朗

  在如此良性循环之下

  她仿佛找到了上天赐予的“神笔”

  绘画中的她,红尘三千墨

  不如卷上繁华皆凉薄

  一线一成酌

  辗转北京,爱上央美

  可能正是那份宁静淡泊,

  让她日渐明晰,

  要把画画作为终身依靠的梦想

  2012年秋天

  汪化从上海坐火车来到北京

  她在这座城市几乎不认识任何人

  她先后到798、草场地、宋庄求职,

  但因学历低,终无所获。

  后来,她机缘巧合地来到央美参观,

  立即就被图书馆里精美的画册深深吸引,

  决定无论做什么也要留在这里工作。

  后几经波折找到食堂经理,

  汪化对他说:“我只要包吃、住,

  可以不要工资,但我只上半天班,

  其他时间我想画画。”

  经理同意了,但仍然坚持给她1000元工资

  让她可以买些画材

  就这样,她留在了央美工作

  一下班就回自己的小小地下室画画

  享受一个人的简单快乐生活

  她后来说

  是画把我带到了这里

  从那时起,她就开始

  住在这间拥挤、潮湿的地下室

  汪化在其居住的地下室内作画

  因为爱画画

  汪化每天上三个小时的班

  每天下午两点之后

  结束了中央美院食堂的工作

  任线条在黑色卡纸上流动

  自那之后每天下班

  她便跑到图书馆或食堂一楼画画

  不上班时

  便从清晨画到深夜

  当她醒着的时候

  一天的时间除了

  在中央美院食堂工作的三个小时

  其余的时间都交给了画画

  美院外的某处地下室不足十平米的小屋

  是她的栖身之所

  屋子里有少许从地面上泄下的阳光

  一张床和一张书桌

  占据了屋子的大部分面积

  她就在这张小桌子上完成了数张30米的

  线描长卷作品

  不仅如此

  她还喜欢听学校的课程和讲座

  在这里我找到了共鸣

  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很满足

  这些画

  只是对我生命态度的一种自然呈现

  我画画之前根本不会总体地去构思

  或者先要想好一个主题或模式

  而是趴下去就这么画了

  有时候一画就是一整天

  不吃不喝,也不会觉得饿

  我的画都是长卷的

  画小幅的根本不过瘾

  因为我要表达的东西太多了

  我想说的话太多了

  我把想说的话和我的感情

  全部倾注在我的画上面了

  《黄河》局部

  2

  化茧成蝶

  后来,在央美学生的引荐下,

  她认识了袁运生先生

  袁运生教授在看了她的长卷画作后,

  不由地赞叹道:

  “很独特,我没见过这样的学生

  她很有才华

  而且这种才华

  不是靠专业训练出来的

  并鼓励她说:“汪化,你成功了!”

  长卷作品《无界》局部

  然后随行看画的一位学生,

  发了一条关于她的微博,

  引起3000多次的转发。

  第二天《新京报》前来采访

  对她的故事做了报道

  继而央视九套找她录纪录片《我的生命线》

  2013年春天,汪化的故事被带到了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工作的张楠面前,台里有一个讲述“新青年”的“中国梦”的拍摄计划,最初,汪化的故事被放进这个系列中。这年3月,张楠到美院食堂找到汪化,接触她之后不久,他却被她的经历带到了更远的方向。

  

  纪录片《我的生命线》片花

  在2015年6月26日落幕的第26届法国阳光纪录片大会上,一部以素人艺术家为题材的纪录片征服了国际评委,摘得“Sunny Side Special Mention”奖项,该片曾在3月的第六届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上获得了唯一的“最佳中国提案”奖。

  这部名为《我的生命线》的纪录片讲述了来自闽北乡村、在中央美术学院食堂工作的“素人艺术家”汪化的故事。

  而后《中国梦想秀》联系到她

  播出了她追求梦想的事迹

  《中国梦想秀》的舞台

  说出自己的故事

  却让千万人动容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她参加完《中国梦想秀》的节目之后

  她说,一切顺其自然,没有规划

  不想强求

  依旧坚持自己“画好一幅画”的梦想

  如今,她的生活仍和以前一样,

  住在小小的地下室,

  仍然长时间画画,

  仍然看书、看画册,

  赏戏曲、听音乐会,

  生活中的她依旧恬静如池,似水绵长

  唯一不同的是她已经不在央美食堂工作了

  汪化用的笔芯

  是5毛钱一支的油性笔

  0.5毫米细

  一幅30米长的画

  一提笔就要画上整整一年

  至于很多人关心的汪化近况问题,

  现在的汪化依然单身,

  不过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创作环境,

  虽然还是比较艰苦,

  但她对这一切都满怀感恩,

  她的作品风格也有了一些细微的变化。

  名字由来

  由于酷爱画画,

  就想给自己取一个与“画”相关的名字,

  于是取了与“画”谐音的“化”字。

  “化”乃变化之“化”,

  且“汪”、“化”二字相合,

  亦有一滴水终将回归汪洋之意。

  汪化在看展览

  她继续画长卷,

  一幅画一年。

  丝丝线条,笔笔生花,

  生成各种魔幻多姿的图案。

  画就像一个万花筒,

  画出了她所见、所思、

  所悟的人间百态、纷繁芜杂。

  《龙脉》局部

  画画对我来说是一种休息,

  我可以边画边修心,可以反省自己,

  它可以提高我很多方面的感受能力,

  其实画画就像我的救命稻草一样,

  我只要抱着它,运气就会来。

  我也非常感激我身边的老师和朋友,

  像美院的袁运生老师、刘礼宾老师,

  我一直抱着这样的感恩之心在作画。

  画画是我这么多年来唯一坚持的事情,

  不管生活上遇上什么困难,

  都不会阻挠我画画的意志,

  所以我的这种坚持

  也得到了很多老师的认可。

  作品也登上画册

  对于以后的发展,

  我自己并没有想太多,

  还是随其自然,只要能够天天画画就可以,

  画画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是上天赐予我生命中的一份礼物。

  2015 年、2016 年汪化

  连续参加 Almost Art Project 绘素计划

  2016 年,单向空间为其举办个展:痕迹

  2017 年,Tabula Rasa 画廊

  与单向街公益基金会

  一起为她举办个展:十道

  2017

  单向空间新款和纸胶带

  也有三款截取了

  汪化长卷中的线条

  一款像《白夜行》

  如今,汪化

  已经是单向空间的驻店艺术家

  不仅是画作,她的线条

  还出现在单向空间的文创衍生品上

  2016 年单向空间推出的

  诗情画意情人节巧克力礼盒

  用巧克力玫瑰浮雕还原了汪化的画卷长篇局部

  引你进入爱情的繁花秘境

  还有去年单向空间出品的美得不像话的艺术包装纸,也选了汪化的作品,展示生命无穷力量。

  汪化作品“涌”

  2017 年

  汪化的“十道”画展展出了《十道门》系列作品,

  由十幅三十米长的手卷组成

  这些作品汪化画了 6 年之久

  直到 2016 年年底才全部完成

  展览大厅中

  十幅三十米长的绘画长卷自半空中倾泻而下

  绵延不断的线条在画卷上

  无拘无束地肆意发散,很奇妙的画面

  作品吸引了央美全体老师和学生

  前来观赏

  那些细密弯曲线条

  在白纸上蔓延

  组成的繁复图案

  它们毫无生硬

  没有局部断裂

  线条一气呵成

  2018年9月22日

  展览主体:时间之域

  汪化与艺术家:高煜、陈联庆、何云昌进行同展

  4

  一幅作品15万,打工妹蜕变美女画家

  有人想帮汪化办画展

  让其作品登上画册

  而北京现代艺术馆以15万元的高价

  收藏她这位“素人画家”的一幅画!

  汪化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口回绝。

  “我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

  画自己想画的画,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汪化一直很抗拒艺术商业化

  尽管她的生活很落魄

  几年来,她一直租住在那间

  不足10平米的地下室里埋头作画

  2016年初,父亲生病住院

  她才不得不卖出几幅画

  在2016年办的作品展

  共售出大小17幅画作

  为汪化带来几十万元收益

  她却将其中的20万元

  捐给了北京一家艺术基金会

  汪化并没有

  把自己的人生蝶变归结于天赋

  她说:只要能坚持

  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极致,

  你也能成为所谓的“天才”!

  部分图源自Artand,素材源自艺术新闻中文版、新京报、央美

  艺播网编辑整理

  版权声明:坦腹斋致力于中国艺文的推介传播。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谢谢!联络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