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準確判斷世界大勢,深刻把握新時代改革發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必將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

一、全面開放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出路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當今世界,開放融通的潮流滾滾向前。世界已經成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成爲促進共同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

抓住機遇擴大開放是我們的寶貴經驗。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正在實現從引進來到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的重大轉變,已經出現了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力度更大,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並在引領經濟全球化向正確方向發展上作出巨大貢獻。實踐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堅持對外開放,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才能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於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遠不敢到大海中去經風雨、見世面,總有一天會在大海中溺水而亡。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這是正確的戰略抉擇。”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加速融合的時代,只有打開國門搞建設,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才能獲得更多推動發展所必需的資金、技術、資源、市場、人才乃至機遇,オ能不斷爲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新形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總攬戰略全局,推進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創新,確立開放發展新理念,實施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倡導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更高水平的開放格局正在形成。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對外開放面臨的國內外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機遇前所未有,挑戰前所未有,機遇大於挑戰。

從國際上看,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加速演變。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發展失衡、治理困境、公平赤字等問題更加突出,“逆全球化”思潮湧動,保護主義和內顧傾向上升,世界經濟和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入調整期,面臨新的挑戰。新舊動能轉換成爲世界經濟復甦繁榮的關鍵。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改革創新潮流奔騰向前,人工智能等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層出不窮。同時要看到,世界經濟格局深度調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羣體性崛起,國際力量“東昇西降”、“南升北降”態勢更加明顯。主要發達經濟體試圖通過構築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爲今後“定規矩、樹標杆”,搶佔競爭制高點和發展主動權。經濟全球化是時代大潮,深入發展的大勢不可逆轉,但速度可能有所放緩、動力可能有所轉換、規則可能有所改變。世界面臨開放與保守、合作與封閉、變革與守舊的重要抉擇。如何在錯綜複雜的全球經濟形勢下抓住機遇、化解挑戰,是我國對外開放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

從國內看,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成爲我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己突破8000美元,這是個發展關口。我國勞動力成本持續攀升,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任務更加緊迫。如何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從而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對外開放工作必須把握的主攻方向。

從我國同世界關係上看,我國與世界的關係在發生深刻變化,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高,同國際社會的聯動互動空前緊密。我國是世界開放發展的受益者,也是世界開放發展的貢獻者。隨着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國際社會希望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在應對全球性挑戰中承擔更多責任。面對近年來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系列多邊峯會時,多次發出反對保護主義、支持經濟全球化的中國強音,起到了穩定人心、增強信心的重要作用。中國日益成爲世界亂局中的穩定器、變局中的正能量。

三、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

黨的十九大強調,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爲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這一重大工作部署,既包括開放範圍擴大、領域拓寬、層次加深,也包括開放方式創新、佈局優化、質量提升,具有深遠戰略意義。

堅持主動開放,把開放作爲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加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經濟的大海,你要還是不要,都在那兒,是迴避不了的。想人爲切斷各國經濟的資金流、技術流、產品流、產業流、人員流,讓世界經濟的大海退回到一個一個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歷史潮流的。”要準確把握經濟全球化新趨勢和我國對外開放新要求,努力在經濟全球化中搶佔先機。開放發展核心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目標是提高對外開放質量、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以對外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此外,面對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新態勢,要主動處理好對外開放同維護經濟安全的關係,堅持底線思維,注重風險防控和評估,在擴大開放中動態地謀求更高層次的總體安全。

堅持雙向開放,把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拓展經濟發展空間。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這是開放型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重要特徵,也是更好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的有效途徑。在引進來方面,適應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資質量,注重吸收國際投資搭載的技術創新能力、先進管理經驗,吸引高素質人才。堅持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提升利用外資的技術溢出效應和產業升級效應。在走出去方面,適應我國對外開放從貿易大國、對外投資大國邁向貿易強國、對外投資強國,以及市場、資源能源、投資“三頭”對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支持我國企業擴大對外投資,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

堅持全面開放,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追求全面開放是提高開放水平的必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將繼續全面對外開放,推進同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全面開放體現在開放空間上,就是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改變我國對外開放東快西慢、沿海強內陸弱的區域格局,逐步形成沿海內陸沿邊分工協作、互動發展的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體現在開放舉措上,就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堅持自主開放與對等開放,加強走出去戰略謀劃,統籌多雙邊和區域開放合作,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等。體現在開放內容上,就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放開一般製造業,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全面開放,還要求協同推進戰略互信、經貿合作、人文交流。

堅持公平開放,構建公平競爭的內外資發展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凡是在我國境內註冊的企業,都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公平開放要求改變過去依靠土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的做法,通過加強法治建設,爲外資企業提供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實現各類企業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公平公正對待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所有市場主體,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法律政策環境、高效的行政環境、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尤其是保護好知識產權。

堅持共贏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贏方向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對外開放,不是要一家唱獨角戲,而是要歡迎各方共同參與;不是要謀求勢力範圍,而是要支持各國共同發展;不是要營造自己的後花園,而是要建設各國共享的百花園。”要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繼續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讓中國發展更好惠及世界。共贏開放主張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以開放發展爲各國創造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促進形成各國增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合作共贏新格局。不能一遇到風浪就退回到港灣中去,那是永遠不能到達彼岸的。要堅定不移發展全球自由貿易和投資,在開放中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堅持包容開放,探索求同存異、包容共生的國際發展合作新途徑。當今世界,開放包容、多元互鑑是主基調。在 21 世紀人類文明的大家園中,各國雖然歷史、文化、制度各異,但都應該彼此和諧相處、平等相待,都應該互尊互鑑、相互學習,摒棄一切傲慢和偏見。唯有如此,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共享繁榮。我們的開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排他的,而是開放的、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是世界各國的合唱。我們的開放,主張要維護世界貿易規則,支持開放、透明、包容、非歧視性的多邊貿易體制,鼓勵各方積極參與和融入,不搞排他性安排,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近年來,從“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從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國始終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

四、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縱觀世界發展大勢,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要着力把“一帶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榮之路、開放之路、創新之路、文明之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把“一帶一路”打造成爲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最廣泛國際合作平臺,讓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各國人民。

加快貿易強國建設。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從以貨物貿易爲主向貨物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轉變,從依靠模仿跟隨向依靠創新創造轉變,從大進大出向優質優價、優進優出轉變。加快貨物貿易優化升級,鼓勵高新技術、裝備製造、品牌產品出口,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改革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大力發展服務外包,打造“中國服務”國家品牌。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健康發展,打造外貿新的增長點。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不以追求貿易順差爲目標,主動擴大進口,向世界表明中國願意打開自己的市場、分享發展機遇。

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加強利用外資法治建設,統一內外資法律法規,制定新的外資基礎性法律,與國家對外開放大方向和大原則不符的法律法規和條款要限期廢止或修訂。完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依法給予內外資企業同等待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我國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不以強制轉讓技術作爲市場準入的前提條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侵權假冒違法犯罪行爲,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

優化區域開放佈局。加大西部開放力度,完善口岸、跨境運輸等開放基礎設施,實施更加靈活的政策,在西部地區形成若干開放型經濟新增長極。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鼓勵地方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形成更多制度創新成果,進一步彰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作用。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穩步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

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在更高層面上、更廣空間內參與國際合作,培育互利共贏的新格局。加強對海外併購的引導,重在擴大市場渠道、提高創新能力、打造國際品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規範海外經營行爲,引導企業遵守東道國法律法規、保護環境、履行社會責任,遏制惡性競爭,努力實現共同、可持續的發展。健全服務保障,加強和改善信息、法律、領事保護等服務,保障海外人員安全,維護海外利益。

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多邊貿易體制,落實世貿組織《貿易便利化協定》,積極參與服務貿易協定、政府採購協定等談判。穩步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早日達成,推進亞太自貿區和東亞經濟共同體建設,逐步構築起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繼續與有關國家商談高水平的投資協定以及各種形式的優惠貿易安排,妥善應對貿易摩擦,既管控好分歧,又維護好利益。

人類的歷史就是在開放中發展的。40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成功實現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轉折。面向未來,我們也必將在更加開放的條件下,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實際行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小編薦讀

出品:崆峒區網信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