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順富

“我既然選擇這13年前嚮往的教育事業,就安於平凡的工作,用心用情教好書育好人,讓青春在教書生涯中綻放光芒。”這是巧家縣茂租鎮九年一貫制學校80後教師何昌武的莊嚴承諾。

他自2005年3月從教以來,與時俱進,熱愛學生,樂於奉獻,憑着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嚴謹的工作態度,在平凡的崗位上踐行着一名普通教師的執着與追求,彰顯了一份責任與擔當。

控輟率清零的“勸導者”

何昌武感慨地回憶說,他2005年3月被分配到東坪鎮樹葉小學任教。那些年樹葉村很貧困,許多家長並不重視教育,有的學生要步行兩三個小時才能到校,輟學率比較高。於是他捨棄了休息和回家探親的時間,利用下午放學或週末的時間對所教班上的學生挨家進行家訪,從不顧忌路途的艱辛,溝壑交錯,一心只求通過與家長悉心溝通,講道理,舉例子,說明讀書的重要性。最終他所帶的班級連續5年沒有一個學生因爲貧困而輟學。

在何昌武的記憶中,一位名叫柏發聰的同學,小小年紀就認爲家裏貧困,即便成績再好,將來父母也供不起自己上初中、高中和大學,還不如早點輟學算了。於是,何昌武經常找柏發聰談心,給他講那些貧困學生勵志求學的故事。後來,柏發聰更加好學,並在2014年以優異的成績被昆明醫科大學臨牀醫學專業錄取,成爲雲南省免費定向醫學專業學生。

“當年要不是何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導,或許我早已輟學,更不會有機會成爲一名醫生,做着自己熱愛的工作。目前,我已在昭通市第一人民醫院實習,我定會認真學習,不辜負老師對我的期望。”柏發聰滿懷感激地說。

留守兒童的“關愛者”

據車有玲回憶,當年12歲讀小學的她是一個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有一次不慎被村裏的野狗咬傷,是何老師親自揹着她翻山越嶺,並聯系龍師虎老師用摩托車把她送至金沙江邊,坐溜索橫渡金沙江送至涼山州金陽縣對坪鎮衛生院治療。“當時何老師的工資還不足1000元,依然爲我墊付了600多元的治療費用,至今歷歷在目,永遠感謝何老師。”

據瞭解,像車有玲一樣得到何老師關愛的貧困兒童數不勝數。比如還有將羅仙、羅願等十多位特殊的學生安排在校內寄宿,與他們同喫一鍋飯,親如弟妹;還組織全班同學爲班級裏某些特殊留守兒童過生日,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他們紛紛感慨道:與何老師在一起的日子是他們最美好的回憶。

別樹一幟的“管理者”

“何老師所教的班級總是充滿和諧,充滿陽光,隨處可見鷹雁的影子及愛心火種的傳遞。”茂租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校長郭太芬告訴記者。

由於工作的需要,何老師於2010年9月調入巧家縣茂租鎮九年一貫制學校任教。現爲該校政教主任,中學部語文骨幹教師,優秀班主任,巧家縣劉文輝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連續8年的班主任工作經歷讓他專業素養更高,思想更成熟,認真領悟學校內涵發展的精神,把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有聲有色。

據何昌武介紹,他經過一番努力成功創立了“鷹雁集體”班級,希望自己的班級像雁羣一樣,團隊協作,目標一致,甘於奉獻,如鷹般頑強拼搏,展翅翱翔;另外還在班級成立了別樹一幟的“愛心基金會”,號召學生自覺自願捐獻零花錢,定期利用愛心基金幫助有特殊困難的學生,幫他們買幾個小小的作業本,一雙雙暖和的襪子……

他從教13年來,猶如一隻辛勤的蜜蜂不斷耕耘,盡情演繹着愛的教育,把愛的內涵和外延無限擴大,教育教學工作也屢創佳績,先後多次榮獲過縣、鄉不同等級獎。尤其是2012年至2018年連續7年年終履職考覈均爲“優秀”,其中2018年還被評爲巧家縣優秀教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