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原创】新东方在线通过上市聆讯 俞敏洪面临内外交困

【财联社】(研究员 朱洁琰)11月18日,新东方创始人兼董事长俞敏洪在2018年学习力大会中声称“现在中国是因为女性堕落导致整个国家堕落”,言论迅速引发舆论哗然,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边,11月19日,新东方在线(H00947.HK)通过港交所聆讯,准备上市。

强敌环伺 竞争激烈

新东方在线脱胎于新东方的网课平台。2014年,新东方分拆旗下所有在线业务,组成新东方在线,目前是一家即将独立上市的互联网教育公司。

国金证券研报认为,互联网教育公司与传统教育公司(主要指培训机构)不同,其首先是互联网公司,其次才是教育公司。传统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品牌商业连锁的逻辑,从选址到产品再到管理和营销,都是利用一个品牌体系,形成网点辐射和品牌力的共振。在传统商业连锁的逻辑下,是有很多品牌可以共存的,例如在英语培训领域有新东方、韦博英语和英孚教育等,在K-12教育领域有好未来教育(原学而思教育)、精锐教育和昂立教育等。传统教育公司根据不同特色、不同地域,形成一种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然而,互联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中心化的互联网逻辑,马太效应极强。从其他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来看,其特征是前期靠融资来发展,扩张市场占有率,挤死对手,最后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并实现规模化盈利。

图|传统教育公司VS互联网教育公司,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按照上述逻辑,互联网教育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马太效应也会逐渐显现,每个细分领域最终或许只会剩下2-3个大玩家。这对于新东方在线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母公司新东方在传统教育领域已经是毋庸置疑的行业龙头,并且其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导流能力将帮助新东方在线更好地发展,但是在互联网教育的各个细分领域里都有强大的竞争对手存在。

在英语培训领域,首先就有来自沪江教育的竞争。11月22日,沪江教育(H00932.HK)紧跟新东方在线的步伐,通过港交所聆讯。相较而言,沪江教育更早地专注于在线教育,并且着重在技术发展上;新东方在线则是更多地着重在名师培养上。财联社查阅两家公司的招股书发现,沪江教育的发展战略首要是继续加大基础互联网教育科技研发的投入;新东方在线的发展战略首要是扩大内容供应和系统性培训教学人员。现在很难判断重科技和重名师究竟哪条路更好,但未来公司之间的激烈角逐是可以预见的。

财联社查阅新东方在线招股书还发现,未来公司将大力发展客单价较高的K-12教育。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K-12教育2017年的市场规模为219亿元,预测到2022年将增至790亿元,增速显著。然而,新东方在线的K-12教育发展较晚,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已经成为中国市占率最高的K-12在线教育平台。学而思网校已经拥有绝对优势,新东方在线想要在该领域突围必然会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

网络化生活习惯加上教育需求上升,驱动互联网教育公司快速发展,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在线教育市场有望在5年内实现超过三倍的增速,在2022年达到3102亿元。互联网教育或许会是一门好生意,但在行业没有形成稳定格局之前,厮杀就还要继续。新东方在线所处的外部环境可以说是强敌环伺,四面楚歌。

在外部竞争激烈的同时,新东方在线业务也存在隐忧。

录播为主 天花板更低

互联网教育拥有直播和录播两种模式,新东方在线主要以录播为主,录播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直播模式是线下“课堂场景”的线上化,互动感很强。其发展思路是培养用户习惯,烧钱抢占市场,等到市占率足够高的时候,自然形成品牌、流量等多方面的壁垒。而录播模式则是线下“看书学习”的线上化,互动感很弱。其发展本质是优质内容的积累和扩散,录制内容可以重复传播,带来持续盈利。国金证券研报还指出,直播课边际成本较大,单课时价格较高,录播课则相对便宜。

图|直播模式VS录播模式,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

新东方在线录播模式的优势在于避免公司在前期持续烧钱,所以帮助其率先实现盈利。但是录播模式在一定程度的增长后,或许会遇到市场空间瓶颈,并且由于模式相对传统,在未来的平台竞争之中可能会落后。这一点其实从公司的财务状况中也可窥见一二,招股书显示,新东方在线2016财年(6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到2018财年的净利润分别为5955万元、9221万元和8203万元,今年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1%。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在线教育的规模和收入都在保持高速增长,而新东方在线却已经开始趋缓。

图|新东方在线2018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1%,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经有6家内地教育机构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但与上市首日相比,股价均出现下跌。截至今日收盘,跌幅最大的天立教育(1773.HK)已经较发行价跌去4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