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个剪掉辫子

初到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大都留着辫子,有的把它盘在头顶,顶得制帽高高耸起,像一座富士山。鲁迅在江南班中第一个剪掉辫子。当天,他怀着喜悦之情,来到已剪辫的浙江班好友许寿裳的自修室,许寿裳说:“阿,壁垒一新!”鲁迅用手摩一下自己的头顶,相对一笑。

2. 鲁迅弘文学院毕业照

1904年摄于东京。鲁迅本应升入工科所属的采矿冶金科学习,但他决定改学医学:“待到在东京的预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的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3. 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留存的六个笔记本

红色为藤野先生修改笔迹。六种科目为:脉管学、有机化学、五官学、组织学、病变学和解剖学。藤野先生批改最多的是他亲自讲授的脉管学,有机化学、五官学和病变学虽然不是他担任的课,但笔记本上也有他的修改笔迹。

4. 鲁迅与合租公寓的五名同学合影

赠给房东宫川信哉留念。房东想象他们十年后的模样,给鲁迅等人画上了胡须,并在背面写道:“明治三十八年×月影,拾年后想象毙,大正二年现在,大家君在美国,周君不明,三宅君在大学小儿科,矶部君在米泽县,吉田君在朝鲜,施君不明。”

5. 鲁迅在仙台医专第一学年的成绩显示

他在全班140名同学中居第68名,准予进级(有30人因成绩不及格而留级),但他因此遭到几个日本学生的猜忌,他们怀疑鲁迅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鲁迅笔记上做了记号”。

6. 在东京

鲁迅穿着自己设计的外套照了这张像

鲁迅1911年赴日催促想在日本继续学习的周作人回国。这次日本之行使鲁迅感到自己“闭居越中,与新颗气久不相接,未二载遽成村人”。

7. 国徽草图、国歌曲谱

鲁迅与钱稻孙、许寿裳等共同完成国徽草图的设计工作,钱稻孙画草图。鲁迅与同事们合拟的《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说:“今中华民国,已定嘉禾为国徽,而图象简质,宜求辅佐,碑足以方驾他徽,无虑朴素”,“以表华国之令德,而弘施于天下”。下图为鲁迅参与审定的国歌曲谱。

8. 北京大学校徽

1917年8月7日,鲁迅日记记载:“寄蔡先生信并所拟大学徽章。”左上图为鲁迅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邀请为北大设计的校徽,圆形,白地黑字,书篆文“北大”二字,似二人坐于一人肩上。至今北京大学校徽仍以此为核心图案。

9. 鲁迅第一本小说集《呐喊》

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收录1918-1922年所作《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等。《呐喊》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手法,奏响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声。封面为鲁迅亲自设计。

10. 1925年5月28日

鲁迅在北京容光照相馆

为《阿Q正传》俄文译本拍摄照片

11. 鲁迅第二本小说集《彷徨》

收录1924-1925年所作《祝福》《肥皂》《孤独者》《伤逝》等小说11篇,1926年8月由北新书局出版。陶元庆设计了封面,鲁迅说这封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

12. 鲁迅、林语堂与文学社团决决社成员合影

两位文学家支持厦门大学文学团体决决社和鼓浪社的活动,指导他们出版了《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

13. 鲁迅与许广平、蒋径三合影

蒋径三邀请鲁迅到夏期学术演讲会做了题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讲述魏晋时代以曹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和文人生活情态,重点分析了该时代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14. 鲁迅景云里寓所书房

1927年10月8日,鲁迅和许广平迁入景云里23号。周围有不少商务印书馆的职员,三弟周建人一家住在景云里10号。入住不久,鲁迅由周建人陪同,到景云里11号拜访了茅盾。

15.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收录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10篇,1928年9月由未名社出版。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名篇长期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

16. 海婴

1929年9月27日,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出生。因为是在上海出生的婴儿,故取名“海婴”。

17. 海婴与鲁迅,“一岁与五十”

1930年摄于上海

18. 鲁迅五十

五十岁是中国人极为重视的“知天命”之年。鲁迅生日这天在家中吃了寿面,并到照相馆拍照留念。

19. 与冯雪峰一家

1931年4月20日,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摄于上海。据冯雪峰的后人说:“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许广平刚哭过,眼泪没干,头微微低着……”许广平不愿意拍这张照片,因为刚刚被当局杀害的柔石是冯雪峰的高中同学和挚友,但鲁迅坚决要与冯雪峰一家合影,因此斥责了许广平。

20. 鲁迅全家

1931年7月30日,鲁迅全家摄于上海。因鲁迅被捕或被害的传说令家人十分担忧,鲁迅特意拍摄全家平安照寄到北平,以释家人挂念。

21. 欢迎英国作家萧伯纳

1933年2月17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会欢迎英国作家萧伯纳,并与其合影,摄于上海中山故居。左起:史沫特莱、萧伯纳、宋庆龄、蔡元培、伊罗生、林语堂、鲁迅。

22. 鲁迅与萧伯纳、蔡元培合影

会见期间,萧伯纳对鲁迅说:“他们称你为中国的高尔基,但你比高尔基漂亮!”鲁迅答道:“我更老时,将来还会更漂亮。”

23.1932 年10 月,鲁迅作《自嘲》诗书赠柳亚子,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广为传诵。1954 年,柳亚子在上端加上题识,献给毛泽东、朱德。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

24.据鲁迅日记记载,1933 年3 月2 日“山县氏索小说并题诗,于夜写二册赠之”。鲁迅为《呐喊》的题诗是:“弄文罹文网,抗世违世情。积毁可销骨,空留纸上声。”

25.1934 年5 月30 日,鲁迅书自作诗《无题》赠日本友人新居格:“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26.1936 年5 月,鲁迅被诊断病危,宋庆龄闻讯立即写信给鲁迅,催促他尽快住院治疗:“因为你延迟一天,便是说你的生命增加了一天的危险!!你的生命,并不是你个人的,而是属于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为着中国和革命的前途,你有保存、珍重你身体的必要,因为中国需要你,革命需要你!!!

27.郁达夫非常尊敬鲁迅,对鲁迅评价甚高。1933 年1 月19 日,郁达夫拜访鲁迅,书赠自作诗:“醉眼朦胧上酒楼,彷徨呐喊两悠悠。群盲竭尽蚍蜉力,不废江河万古流。

28.在第二回全国木刻展览会上,沙飞为鲁迅拍摄了十余张照片。内山嘉吉见到这张照片,深情回忆道:“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正是昔日我在内山书店熟悉了的文静而和蔼的笑容。……与敌人不断展开无情斗争的鲁迅先生,对待可信赖的人们时却始终如同一个慈爱的母亲。

《鲁迅日历:2019》

这一年,每一天

回忆先生战斗的峥嵘岁月

全面认识鲁迅的文学功绩

战士形象及波澜一生

以鲁迅生平为线索

精选鲁迅手稿、照片、著作书影

藏书书影、信件、拓片、印章等

用日历的形式加以展现

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

鲁迅研究专家黄乔生编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