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林向明校长,刘奇峰老师谈及三国演义中,涉及到某人叫什么字的问题。许多人不甚了解,我笔记上恰有记录,我做个简略的介绍:

古人除在生下时取个名字之外,到20岁行加冠礼时还得取一个名,这就叫“字”。《礼记》中,所谓的“幼名,冠字”,就是这个意思。不过随着加冠礼的消失,人的字不一定非二十岁才取了。那么名和字有什么关系呢?一般的讲,不仅在含义上密切相关,而且在结构上也有一定的规律,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十种。

(周公瑾)

一,并列式,即名和字是同一属性的两种形态或两个方面。如:周瑜字公瑾,申屠蟠字子龙,谯玄字君黄。“瑜”和“瑾”同是玉器,“蟠”和“龙”都是鳞类,“玄”和“黄”同属颜色。

二,连贯式,即一个双音词的头尾,分别作一个人的名和字。如班固字孟坚,朱云字游,李纲字伯纪。连贯起来,分别为坚固,云游,纲纪。

(孙策)

三,注释式,即名和字之间有着互注的功能。如孙策字伯符,“策”是占卜用的蓍草,可解作符命。弥衡字正平,不偏不倚,平平稳稳是为“衡”;陈师道字履常,履行常规惯例,无疑是师法了先贤的道德规范。

四,对立式,即名和字的含义相悖逆。如吕蒙字子明,朱熹字仲晦,蒙与明,熹与晦一正一反,王债字无功,也是自相矛盾的。

(李太白)

五,纵横式,即名和字分别是经向和纬向。如张敞字子高,文彦博字宽夫,崔浩字伯深,其中宽敞对崇高,博大对宽厚,浩渺对深远,形如座标。

六,因果式,即名和字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如鲍照字明远,之所以明亮,是因日月高照;吕夷简字坦夫,既有夷平坎坷之前提,道途当然坦通无阻;刘安世字器之,才可治世安天下,受到器重那是必然的;刘备字玄德,具备较高的修养和操守,其德自然玄厚。

(关云长)

七,推理式,即由名可推断出字所表示的状貌,反之亦然。如周处字子隐,因其隐而知其为处士;李贺字长吉,吉宿长临,值得庆贺。

八,借典式,即名和和字之间,包含着某个典故,或某一经典上的名言。如关羽字云长,羽即翅翼,庄子《逍遥游》有鹍鹏展翅九万里之说,其云裎之长不言而喻;赵云字子龙,也典出云从龙,风从虎之说;刘基字伯温,《管子.形势解》中:温良宽厚,则民爱之。温良而广得民心,可谓根基厚实。

(诸葛亮)

九,同一式,即名和字用同一个字 ,或在名的前后加进排行(孟,仲,叔,季)爵阶(公,侯,伯,子)之类的字眼,如郭子仪字子仪,谢安字安石,李玉字玄玉,李白字太白,吴道玄字道子等。

十,综合式,即名和字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如曹操字孟德,张辽字文远,操与德,辽与远,既可并并列又可连贯;鲁肃字子敬,白居易字乐天,既可推理又是因果;魏收字伯起,既是对立又可连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苏东坡)

名和字虽说意义相关,但在使用时却有讲究。名,一般用于自称和正式文书,而字,则是同辈兄弟,同窗契友之间,或上级对下级称谓时使用,表示尊敬和亲切。一般情况下直呼某人的名是不恭的。如鲁肃和诸葛亮,自称时各自称肃和亮,互称时则说子敬和孔明,周瑜对孙权只能称主公,而不能称仲谋,孙权却可称周瑜为公瑾。由此可知,古人的字,既不是小名,绰号,也不是今天所指的笔名,而有爱称,昵称的意味。我国素称文明礼让之邦,这在人际间的称谓上,也得到了明显地体现。

费了二小时才整完,分享给大家。

(摘自内黄县二一老一笔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