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說到生活禪,很多人會想到夏令營,你是否參加過夏令營呢?你在生活中有沒有體驗到禪的喜悅?生活禪的“禪”究竟是指什麼?一起來聽聽淨慧法師怎麼說。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有的人擔心皈依後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也有人擔心皈依後,怕做不到,反而受到佛的懲罰,感覺還是件很可怕的事情。那麼,皈依以後究竟要做什麼?能做什麼?諸位不要怕,聽聽南京棲霞寺方丈隆相法師怎麼說。

生活的內容是多才多姿的,禪的內容同樣是極爲豐富圓滿的,而禪與生活又是密不可分的。

對於生活禪,講來講去還沒講透,我想這個題目永遠講不透,因爲我們的智慧有限、認識能力有限,而存在的實際、法是無限的。用我們的有限去面對無限,永遠也講不清,永遠也講不完,這大概就是我們要學習、要不斷地追求進步的一個根本原因。

生活禪是個大概念,不是一個小概念。這裏所說的“禪”,或者“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所說的“修行”,也是個大概念,是大智慧、大覺悟、大境界。它覆蓋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着世、出世法的全部,這就是生活禪的“禪”。

生活禪是根據祖師禪的精神和人間佛教的思想而提出的法門。若我們不能正確地或比較正確地理解生活禪的意義,那麼就會造成很大的誤解,就會走入一個非常嚴重的誤區。我們說生活禪是大智慧、大覺悟、大境界,這樣全方位地去理解生活禪,我們的認識就會全面一些,理解就會深刻一些。

首先要說明,生活禪的“禪”究竟是指什麼?這個問題不弄清楚,就不能把握生活禪的意義。生活禪的“禪”,不限於禪定的禪,也不僅僅是六度裏的禪波羅蜜,而是包括了六度的全部內容。這樣的禪就是祖師禪,這樣的禪也可以說是一個大範圍、大境界、大智慧的禪。它既包括見地部分,又包括功夫的部分。我們學佛就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見地,一個是功夫;也可以說是一個是理論,一個是實踐。我們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生活禪的“禪”,就比較容易把握在生活中怎麼運用它,怎麼樣去覺照。

既然生活禪的“禪”包括見地和功夫兩個方面,那麼它就要按照次第禪的修法來落實這種基礎功夫,這是一個根本。如果不按次第禪的基本功夫來落實禪修、落實功夫,那就做不到把功夫和見地統一起來。所以我說生活禪應該是包括我們修行的一切法門。生活禪應該覆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怎麼樣的覆蓋法?就是用禪的智慧、禪的覺悟來淨化我們的生活,指導我們的生活,超越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不會庸俗化,使我們的生活不會違備真、善、美的原則,不會違備清淨法、善法的原則。所以,生活禪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夠運用。

大家可能會想到,作爲在家佛弟子,我們的生活內容非常的豐富,也非常的複雜,生活禪是不是在有些地方能運用,在有些地方又運用不上呢?我想,佛法如果在一個地方還運用不上,那麼釋迦牟尼佛就不配“三覺圓萬德具”的稱號。因爲佛法不捨一切法,那就是說每一個法、每一個事事物物都是佛法,都是需要淨化、需要超越、需要看破的地方。所以在家佛弟子,甚至不信佛的人,都可以運用生活禪,在生活中起覺照。禪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說,信很重要。但嚴格地講起來,若真正地把握了禪的精神,則已超越了信的範圍。所以說一個人信不信佛不要緊,但要信真理。只要信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同樣就可以運用生活禪。

講到這個地方,我想到我們在修行、學佛方面存在着種種誤導。從這幾天大家的提問,特別是從昨天晚上普茶會上的提問看,大家的各種觀點、各種看法,從提問者的出發點來說,都有非常美好的意願。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看,也說明我們佛教徒的所作所爲,或者說信仰佛教的社會意義,並沒有引起社會的特別的關注。如果有所關注的話,往往是要防止某些負面的東西。而對這種宗教的正面價值關注不夠,我想原因不是單方面的,我們佛弟子首先要從自己檢討開始,我們做的很不夠。我們沒有真正地把佛陀的無我利他的精神比較好地發揚光大,我們所留給社會人士的印象,就是和尚喫了飯唸經拜佛,坐在那兒等死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說他們搞封建迷信活動,在老百姓那裏騙幾個錢以維持生活,都是些沒有出路的人才走到空門。社會人士對佛教的關注、對佛教的瞭解存在着很大的誤解,我想隨着我們佛教工作的開展、教化的發揚,隨着我們佛弟子在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做人做事中,體現佛陀的關懷他人、慈悲他人、幫助他人、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思想,我們的形象就會好一點,佛教的正面影響就會逐步地增強。從我到河北的12年來,這方面的工作應該說有很大的進步,但還要繼續努力。所以,佛教在社會上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究竟有着什麼樣的位置,完全靠每一個佛弟子或者關心佛教的人來共同努力。

修生活禪不離開生活來修行,不離開世界來修行,以一種關懷世界的心態來修行,可能是未來佛教的一個方向,還不能說是整體的方向。未來佛教的整體方向是什麼呢?就是從各個層面去落實人間佛教的思想。這是大方向、大前提,也是佛在根本精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