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僅有兩位的求是終身成就獎,第二位得主楊振寧

2019年9月21晚,求是獎最終獲獎得主揭曉;楊振寧獲"求是獎終身成就獎",顏寧獲"求是傑出科學家獎"。求是獎在中國是一個極具分量的科學獎項,歷史上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更是僅有一位,"兩彈一星"元勳周光召先生。楊振寧此次獲獎,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卻在大多數不瞭解情況人中,不斷提出質疑。

國家需要你時,你不來,現在老了,回來養老了

中國僅有兩位的求是終身成就獎,第二位得主楊振寧

楊振寧是一位物理學家,也是見證了中國成立70年,從貧窮到富強,從弱小到強大的過程。中國在開始研發原子彈時,在外華人科學家,紛紛回國效力,壯大祖國,然而楊振寧沒有回來,這也是他被詬病的一大原因。物理學是一門很大的學科,並不是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能夠參與原子彈的研發中,強大祖國的科技中去。楊振寧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學、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作出了里程碑性貢獻。這是一門相當高深的學問,是對量子力學和基本粒子的研究,即使放到現在,能夠做出實質性的成果,也是難上加難,更多的停留在理論之上。他清楚的明白當時的國家,需要的是更加實際的成果,能夠解決當時局面的科學,斷然選擇了一條更加艱難的道路,促進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之路,在中美兩國關係緩和時,第一個探訪中國的華人科學家,更在世界著名的諾貝爾頒獎致辭中說道,"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爲驕傲",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國科技與國際的交流,大大改變了西方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2

中國僅有兩位的求是終身成就獎,第二位得主楊振寧

003年底,楊振寧回中國定居;2017年8月26日,95歲的楊振寧正式恢復中國國籍,成爲中國公民。因此不少人說,是回來養老的,在我看來,這不免有些可笑。一個世界級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哪一個頭銜不夠他,去任何一個國家舒舒服服的養老的,非要回來接受罵名嗎。中國國籍是世界上最難獲得的國家,沒有之一,即使從中國成立到現在,加入或者改回中國國籍的人物都不超過10位,楊振寧從2003年回國定居,到2017年改爲中國國籍,10多年來的努力,不斷奔波各大高校,成立基金,援助那些貧困人才,將自己所有的知識與獎項捐贈,在當時中國還沒有精力研究高端物理,現在可以了,我回國了,這是國家對他的認可。

老年再得知己,又怎麼在你們眼中,就是別有用心了

中國僅有兩位的求是終身成就獎,第二位得主楊振寧

人是一種羣居的社會結構,情感生活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他也是人,怎麼就不可以了。2004年12月24日,82歲的楊振寧教授與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翁帆在汕頭市民政局涉外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一時間引起了各大輿論的一片譁然,有人祝福,也有人質疑。科學工作是一個孤獨的工作,往往爲了一個研究課題,就要付出幾年或者半生的努力,默默地研究,只爲給人類帶來更美好的未來,交朋友,爲人處世,更給人一種書呆子的刻板印象,能得一知己更是困難,也正如楊振寧所說,翁帆爲"上帝恩賜的最後禮物"。人老心不老,即使再暮年,就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了嗎,請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擅自的評價,他既不是皇親國戚,也不是豪門望族,就只爲了一套房子的使用權嗎,誰會爲了青春開玩笑,我不做過多的評價,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知道,不容他人所三到四。

如今的中國缺的就是高端人才

中國僅有兩位的求是終身成就獎,第二位得主楊振寧

如今的中國科技高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着,唯獨在高端領域人才方面稀缺,楊振寧用了將近一生的時間學習和研究,走在科學的最前沿,最終又將其帶回中國,填補了中國科技在高端領域的空白,爲以後的人才儲備打下了根基。你可不要小看了這些方面,幾乎在西方都是壟斷髮展,國家機密,我們在高端技術上的喫虧,實在是太多了,就如訂購國外設備,臨時變價,說加錢就價錢,中國忍了,因爲沒有這種科技;中國每年進口2000億美元的芯片,還是因爲中國沒有這種技術,現在中國製造,高鐵,中國芯等不斷的發展崛起,也逐漸擺脫了西方技術的依賴,不遠的未來,我們也將是科技大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