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古人有很多有趣的俗語,這些俗語就是“話糙理不糙”將最現實的話用最簡介的語言說出來,而且說出來的效果非常有衝擊力。我們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聽老人言,喫虧在眼前”老人的經歷豐富,對人生的感悟也比較深,因此沒事的時候多聽聽他們說的話對自己是非常有益的。

第一句話:窮不走親,富不還鄉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並不向我們想象的那樣,比如說窮的時候應該找親戚的幫助,畢竟在親戚在血緣上面是最親近的人,但是這一句俗語中卻說“窮不走親”實則是一種無奈。窮的時候去走親戚會被親戚嫌棄,現在這個社會哪還有親戚,你有錢的時候就是親戚,沒錢的時候躲你還來不及呢?

下半句似乎和我們認同的“衣錦還鄉”是非常矛盾的,因爲從小就受教育以後有錢了,做了大官就要衣錦還鄉。可是當你真正大富大貴的時候想的卻是“富不還鄉”並不是說你有錢的時候看不起人,而是說的意思是,你大富大貴的時候必定出現一些趨炎附勢的人,這些人來求你,你幫還是不幫。非常的無奈。

第二句話:不聾不瞎,不配當家。

這一句話並不是讓你真正的成爲“聾子”“瞎子”而是說讓你能少管則少管,古人云,難得糊塗。如果無論大小事你都要過問,是主持不了大局的。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人生在世就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學會包容他人,這樣才能成大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