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福建藝術節|國家級非遺壽寧北路戲《大山裏的支書》參加會演

福建第七屆藝術節

第七屆福建藝術節於2018年11月8日至12月3日在福州舉辦,每三年舉辦一屆的福建藝術節是全省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綜合性文化藝術活動。本屆藝術節以“相約七藝節、放歌新福建”爲主題,薈萃戲劇、音樂、舞蹈、雜技、曲藝、美術、書法等多個藝術門類活動,多樣化、多角度展示福建文化,充分體現福建的藝術水準、文化特色。體現文化惠民,讓廣大羣衆有更多獲得感,更多參與。

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將於11月26日晚上19:30在福建芳華劇院演出,參加福建省第七屆藝術節省第27屆戲劇會演。本屆戲劇會演涵蓋全省18個劇種,共將有42臺優秀劇目將輪番上演。

戲劇會演日程表

北路戲新編劇目

《大山裏的支書》

演出時間:11月26日 19:30

演出地點:福建芳華劇院

演出單位: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

劇情簡介

下黨鄉,壽寧縣最邊遠的山鄉,但是她對於壽寧,或者寧德,甚至整個福建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在閩任職時曾經三進下黨調研考察,爲他的扶貧工作留下一段佳話,也使得下黨鄉從當年的“五無鄉鎮”發展成現在美麗的旅遊鄉村。

本劇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下黨,她是一個無公路、無自來水、無電燈照明、無財政收入、無政府辦公場所的“五無鄉鎮”。一方水土養育不了一方人,山裏的窮苦難以言表,地委書記帶着縣裏各級領導經過實地考察,瞭解情況後,撥以建設資金大力扶持下黨百姓擺脫貧困,而此時的下黨村老支部書記王慶福疾病纏身,爲了不耽誤下黨的建設,他顧全大局、急流勇退向鄉黨委推薦了年輕的支部書記楊德水,在那個惡劣的自然環境中,楊德水克服村民們的種種質疑,不怨天尤人,不急於求成,與天鬥、與自然鬥,以“弱鳥先飛”的意識,以“滴水穿石”的韌性,帶領村民慢慢走向致富的道路……

《大山裏的支書》11月20日、21日晚先後在壽寧北路戲劇院公演。20日晚,壽寧縣委副書記張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傳洪,副縣長鍾瓊,寧德市文廣新局副局長陳德平和社文科、劇目室相關同志等觀看了首場演出。

領導們和劇組合影

精彩劇照

劇種簡介

北路戲,俗稱福建亂彈、橫哨戲,是清初以來北方梆子腔、亂彈腔南傳後,經安徽、江西、浙江傳入閩北,再傳入閩東的地方戲劇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壽寧北路戲劇團成立於1960年,是全國唯一的北路戲專業藝術團體,被譽爲“天下第一團”。2006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015年劃轉更名爲壽寧縣北路戲保護傳承中心,承擔壽寧北路戲的挖掘、研究、保護與傳承及開展舞臺藝術創作、促進文化藝術繁榮的職責。近年來創作編排了《網癮少年》《少年張高謙》《馮夢龍打虎》等劇目,參加福建省多屆戲劇會演,獲得較好成績,產生了廣泛影響。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