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將會同市綠化市容局,針對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在完善小區內垃圾廂房分類投放改造、提高小區垃圾分類駁運收運效率、規範小區內垃圾回收設施設置與後期管理等方面,研究具體措施,提升管理效能。在垃圾分類駁運方面,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已經委託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進行專題研究,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容器設置、分類駁運等工作內容納入重新編制的《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服務規範》、《上海市非居住物業管理服務規範》地方推薦性標準,爲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提供參考,明確各自權利義務。

垃圾分類還有哪些不足?調研上海9024個住宅小區後有了一些眉目

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生活垃圾全程分類管理專項監督啓動會今天下午舉行,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在會上彙報了一份覆蓋全市9024個住宅小區生活垃圾投放現狀進行了全覆蓋調查,我們來看看主要的問題:

垃圾廂房改造任務重:被調查小區中有6381個小區配建了生活垃圾廂房,其中3148個住宅小區還未實施生活垃圾廂房分類投放改造,佔比49.3%,已改造的3233個住宅小區中有87.1%的垃圾廂房改造費用由政府予以補貼。

垃圾分類駁運壓力大:調查發現4817個住宅小區需要將生活垃圾駁運至小區外的垃圾收運交付點,佔被調查小區總數的46.6%。這些小區中,駁運距離100-500米的佔27.4%,500米以上的佔37.6%。從物業服務企業駁運生活垃圾的方式來看,高達62.27%的住宅小區採用人力推拉方式。

垃圾回收箱設置需規範:從調查數據看,1647個住宅小區設置兩網融合回收箱,1240個住宅小區設置“小黃狗”等非兩網融合回收箱。其中,近60%的回收箱設置未經過業主大會同意,70%左右的回收箱設置單位未與業主大會簽訂協議。

在垃圾廂房改造方面,市綠化市容局將督促各區加大力度,加快推進居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和垃圾箱房新建和改造,對居住區垃圾投放點進行銷項式管理。在會上,長寧區就表示,將想方設法改造箱房、增加箱房;垃圾箱房的改建模式,要因地制宜,根據垃圾分類投放的量合理配置,做到節約成本高效利用;暫無廂房的小區要全力以赴、想盡一切辦法建廂房,經過區職能部門認定,確無條件的,再研究安排上門收集模式。

在垃圾分類駁運方面,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已經委託市物業管理行業協會進行專題研究,將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容器設置、分類駁運等工作內容納入重新編制的《上海市住宅物業管理服務規範》、《上海市非居住物業管理服務規範》地方推薦性標準,爲業主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提供參考,明確各自權利義務。現上述兩個地方性推薦標準送審稿已經上海市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技術審查通過,待市市場監管局審查通過後正式頒佈實施。

市綠化市容局也表示,將在今年督促各區完成分類收運車輛配置指標。溼垃圾車配置達到924輛。全面規範幹、溼垃圾車輛標識,加強溼垃圾車輛技術研發和選型,防止收運活動“二次污染”。加快可回收物“點、站、場”建設,回收服務點達到8000個、中轉站達到170座,繼續推進浦東、閔行、青浦、金山以及市城投集團“託底性”集散場建設。

近期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將會同市綠化市容局,針對調查中反映的問題,在完善小區內垃圾廂房分類投放改造、提高小區垃圾分類駁運收運效率、規範小區內垃圾回收設施設置與後期管理等方面,研究具體措施,提升管理效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