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來說,人工智能時代的品牌營銷與服務方向就是—— 建立感知和認知能力,實現面向每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智能體,記錄和分析用戶數據,交互式進行持續服務。營銷領域的資料收集,加上個性化的能力,這是訊飛具備的人機交互基本能力,之後還要做調動資料、語音識別、視覺形象和虛擬形象輸出,現在唯一差的就是人工智能對概念的理解、推理和交流。

內容來源: 2019年11月14日-17日,由msup主辦的“第八屆全球軟件案例研究峯會(簡稱: 壹佰案例)”上,科大訊飛副總裁、大數據研究院院長 劉鵬 進行了以《AI時代的智能營銷與服務探索》爲主題的精彩分享。 筆記俠作爲合作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佈。

封面設計  責編  | 馬暢

第   4495   篇深度好文:2838 字 | 8 分鐘閱讀

精彩筆記·人工智能

本文優質度:★★ ★+   口感:冰粉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 AI在哪方面無法超越人類?

  • AI能在營銷或品牌服務中的哪些要點上發揮作用?

大家好,近些年我一直在研究互聯網的計算廣告,市場上缺乏對這個領域的系統性介紹,所以我還寫過一本計算廣告領域的書,並有幸得到互聯網行業的認可。

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討一個案例: 在新時代,人工智能對營銷或是品牌服務有沒有幫助?

社會上普遍認爲,人工智能就是機器對算法的深度學習。 但我可以準確地告訴大家,這個概念是不對的。

人工智能是被計算機領域的泰山北斗們提出來的,目的是用計算機替代人,來解決一些智能問題,比如代替人的聽、說、讀、寫和交流。 人工智能可以用機器學習的方法實現這些,也可以不用。

也就是說, 機器學習是人工智能的方法和工具,而不是人工智能本身。

一、營銷與客服的2大關鍵意識

狹義的人工智能領域,主要包括“感知智能”和“認知智能”: 感知智能是代替人的五官,認知智能是代替人的思考交流。

波士頓公司在一本書裏面提到: 人工智能在企業營銷服務方面,能夠爲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廣告和互動。

現有的所有廣告營銷都是不與用戶互動的,像傳單一樣發到對方手裏就完了。 但數據顯示: 能創造個性化體驗的品牌,可以提高6%~10%的收入。

個性這個詞,大家都耳熟能詳,今天的廣告營銷就是個性化的,千人千面。 但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能讓廣告營銷在個性化的基礎上,與用戶互動起來。

我看到現在有很多人,在提到人工智能營銷或是智能服務時,他們總會說這樣一套話:

“我們有多少活躍設備”、“通過SDK採集到多少數據”、“構建了多少標籤”、“識別目標人 羣”、“進行精準投放”等等。

這些話不可證實,也不可證僞。 我相信他們使用了機器學習的技術,但不能說他們使用了人工智能本身。 我們今天探討的話題,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本身,促進營銷服務。

這個過程相當困難,因爲大多數人現在對人工智能本身的理解,還處於非常初級的階段。

今天所有的廣告營銷都有一個特點,主動出擊。但卻是以單向宣傳爲主,把廣告發出去後面就不管了。 這樣的廣告營銷,嚴重缺乏交流和互動,是不對的。

在發展營銷時,一個非常有用的技術是: 定向互動。 如此運用數據和機器學習,就可以靈活應對不同的情況,千人千面地去投放廣告。

再來看看客服。 與營銷相反,客服是用戶有問題直接來找,但不對用戶做調研,而是根據用戶的問題,就事論事來解決。

這兩項工作,本質上是一件事,而保險銷售員在這兩方面做得最好。

保險銷售員不區分營銷和服務( 客服 )的過程,首先他會與你溝通,跟你成爲朋友,目的是獲取你的資料,這個過程他們很耐心。

在營銷裏,我們獲取用戶資料是被動的,而保險銷售員的獲取是主動的,就像是客服一樣,針對收集到的需求而擇機銷售。

對於售後服務,保險銷售員也很關心。 逢年過節常給用戶寄小禮物,問問家裏有什麼情況,收集反饋,持續跟蹤更新用戶資料,最終目的是做二次營銷。

這種營銷和服務的無縫接軌,有兩點值得我們學習: 一個是服務意識,一個是客戶資料意識。

將來,我們也許可以模仿保險銷售員的方式,建立虛擬的營銷過程。 當然,這還需要時間。

二、對“智能體”要有更多想象

現有的人工智能研究分爲四類,感知智能、運算智能、運動智能、認知智能。

感知智能的問題,是人們長久以來最想解決的問題,感知包括眼睛、鼻子、耳朵、語音識別等等,這些的進化時間最久,從動物有了這些感官開始就在進化了。

對於運算智能的問題,人工智能可以憑藉極高的計算力找到快速的解決路徑,這很有難度,最典型的就是圍棋,但是相對來說,人工智能已經較早地解決了圍棋問題。 今天,在所有的博弈類問題上,機器都能秒殺人類。

運動智能也是進化時間最長的,從原始時期就在開始進化。

認知是人類獨有的能力,是形成推理、思維和交流的源泉。 我們的交流、對話、理解,全都是認知智能。

人工智能在博弈問題上能超越人類,而人類將在感知、運動和認知三方面 得到進化

我們在營銷服務領域,也對人工智能研究做出過很多探討——

電話外呼機器人,我感受過它的交互體驗,和它聊天會覺得很自然,如果不是專業人士,根本分辨不出來它是機器人,這是交互領域邁出的一大步。

外呼機器人在營銷領域的效果還不錯,相當於一個保險銷售員,在爲你做合適的產品推薦,這種概念就是“精準營銷”。

然而,機器人客服與外呼機器人相反,客服是服務,外呼是營銷,但二者的邏輯是類似的,都是用技術解決營銷服務的問題。

總結來說,人工智能時代的品牌營銷與服務方向就是—— 建立感知和認知能力,實現面向每個客戶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智能體,記錄和分析用戶數據,交互式進行持續服務。

這個智能體,要有大腦( 交互的東西 )、可用的產品、個性化模型( 類似於保險銷售員的服務意識,針對客戶具體情況進行服務 )、客戶資料。

例如肯德基白鬍子老爺爺,完全可以在人工智能時代變成一個智能體,所有的營銷和服務渠道,都由這個形象來與客戶做交互。

現在的機器已經可以很主動地進行身份認知了,當然這裏有一個法規邊界。 比如分衆傳媒的屏幕,在合理授權的情況下,它就可以和人主動交互。

雖然這種場景還沒有實現,但我們可以暢想。

三、人工智能的弱點

很快,機器在感知智能領域,就能與人類越來越接近,因此在主動配合的場景下是可用的。

但是不要認爲人工智能因此到了一個拐點,其根本問題還沒有解決,人工智能在認知智能方面的能力還差得很多。

認知智能的問題非常有難度,萬物的靈感都是依靠認知智能獲得的。

我們的概念推理,不是從學校教育那裏學來的,就像一個大學生和一個文盲做基本的概念溝通,完全沒有障礙。 人類80%以上的概念和邏輯,都是在6歲以前,以一種非常奇妙的方式習得的。

現在,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弱人工智能。

比如這個常識——我喝完了一瓶水,所以瓶子變輕了——機器就沒法學,再比如有些新聞,人一聽就知道是假新聞,但是機器就不知道。

因爲做到這些,需要具備很複雜奇妙的常識,而機器找不到可以學習這些常識的語料,所以機器在對概念的理解和推理上,目前還不可能趕上人。

這也意味着,我們的暢想,要圍繞以人機交互的方式去營銷和服務,如果是在泛泛的領域,就很困難。

不過,在一些垂直領域,比如醫藥領域,我們感覺很專業,但是對機器而言很簡單。 這是因爲專業的知識書本上都有,只要有語料,機器就可以學習。

因此, 認知智能是人工智能目前最大的挑戰,這不是簡單依靠功能上的改進,或是資源的投入,就可以解決的,這是理論上的鴻溝。

四、總結

科大訊飛是做語音合成起家的,兩年前,訊飛就實現了機器模擬真人聲音,而且模擬得非常逼真。

模擬視覺形象也不比模擬聲音難,訊飛有一個虛擬主持人,不過目前還是影像,但這說明以後想要輸出一個真人形象不是難事。

訊飛還希望, 把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與營銷和服務結合起來 ,比如模擬一個人類的銷售員,持續地進行營銷和服務。

營銷領域的資料收集,加上個性化的能力,這是訊飛具備的人機交互基本能力,之後還要做調動資料、語音識別、視覺形象和虛擬形象輸出,現在唯一差的就是人工智能對概念的理解、推理和交流。

因此,我們要在泛場景的前提下做智能體,去進行營銷,還需要些時間,而這件事在一些特殊的垂直場景下,是可行的。

希望在下次跟大家討論時,我能展示出更多有趣和完善的案例。 謝謝。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由msup主辦的壹佰案例峯會是科技界一年一度的案例研究榜單,旨在發現有案例教學意義的項目或方法論,如同商業領域的哈佛案例,科技界的壹佰案例榜單每年精選100件案例題材,有別於媒體的追逐熱點和新奇概念,更崇尚專業的力量和案例落地實踐,自2012年創辦至今,壹佰案例榜單涵蓋了500+國內外知名軟件、互聯網企業。

筆記俠好文推薦:

思維導圖 | 張小龍微信公開課PRO演講:信息互聯的7個思考

專注於做好一個產品,砍掉多餘野心

人生就像轉化率,是個不斷優化的過程

嘿,你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