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6 15:02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陳胡南

柴芝紅(右一)和峨邊縣人民醫院醫生進行業務交流。 (資料圖片)

11月17日晚,在四川峨邊縣彝歷新年晚會暨“感動峨邊”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椒江援峨醫生柴芝紅榮獲“十大感動峨邊人物”稱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援峨醫生柴芝紅,聽聽她與當地百姓之間的故事。

曾兩次到貴州幫扶,這一站是峨邊

柴芝紅,女,台州市立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此前曾兩次去貴州的縣級醫院進行幫扶。今年4月17日,根據組織的選派,柴芝紅來到峨邊縣人民醫院。

第一天來到峨邊縣人民醫院時,柴芝紅被這裏的醫療條件驚呆了。醫療設備落後,藥品短缺,醫療人才更是缺乏。柴芝紅幫扶的婦產科,門診只有1名醫生,病房只有4名醫生,且年齡偏大,最小的也有46歲。科室業務以產科爲主,婦科手術一年不到20臺,而且只以急救的開腹的宮外孕和黃體破裂等手術爲主。

產房佈局更是沒有嚴格按照標準的“三區三通道”建設,整個就醫環境令人堪憂。面對這種情況,柴芝紅仔細查看醫院的手術器械、設備及藥房的藥品等,在現有的基礎上,和院領導商量採購添置了新的器械設備及藥品,並改變了醫生護士對手術操作的不熟悉等情況。在短短几個月裏,她邊教邊做,爲婦產科開闢了一個新的領域。

用精湛技藝,開創多項手術先河

柴芝紅憑着自己精湛的技藝,在峨邊人民醫院婦產科開創了多個手術的先河,2個月的手術量超過了該院婦科2年的工作量,爲衆多患者帶去了福音。

一名來自黃泥村的26歲患者,未生育小孩,卵巢里長了一個6釐米大小的腫瘤。她和愛人慕名前來找柴芝紅看病。柴芝紅爲她做了微創治療,只用了3個小小的切口就把腫瘤切除了,目前該名患者已順利出院。

一位75歲高齡的老奶奶,患有子宮III脫垂,因爲還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炎、心功能不全等嚴重疾病無法耐受手術。柴芝紅很是心疼老人,於是她想到了一種非手術的治療方案——子宮託治療。採取子宮託治療後,老人能夠再次正常走路,而且也解決了她的尿瀦留問題。一個月後來醫院複診的時候,老人還和柴芝紅一起留下了合影照。

完善治療體系,傳幫帶培養本地醫生

在峨邊工作期間,柴芝紅不但做好輸血型工作,還做好造血型的傳幫帶。由於腹腔鏡是一個二維空間的操作,和平時開腹手術有明顯的不同。爲了幫助科室成員適應並提高這種二維空間的操作能力,她組織了腹腔鏡模擬箱訓練,買來豬心教她們縫合、打結等技能,手把手傳授腹腔鏡及宮腔鏡技術。目前,當地醫生已經基本能完成簡單的腹腔鏡宮外孕手術。

柴芝紅不但對婦產科醫生進行培訓,還對婦產科護士進行培訓,教她們術前的準備工作以及術後的護理工作。考慮到當地產科及新生兒的工作開展得較少,她帶領產科護士及護理人員進行新生兒撫觸、新生兒游泳、新生兒智能訓練及產婦產後操等項目的培訓,多次開展全院性大講課和科室小講課,提高護士的業務水平。由於產房的佈局及無菌章程不夠規範,她親自畫圖紙規劃佈局,並指導具體操作,將婦產科門診、產房及新生兒中心進行改造,同時建立婦科微創中心、產科無痛分娩及導樂分娩中心、新生兒水上樂園及智能訓練中心,讓羣衆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大城市一樣的醫療技術。

“一句‘卡莎莎’,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原定3個月的幫扶時間轉瞬即逝,這裏的病人捨不得柴芝紅走,這裏的領導和醫生們也希望她能繼續留下來。禁不住再三邀請,柴芝紅處理好家中的事情後,再次飛往離家2100公里以外的峨邊。

很多患者聽到她又回到峨邊了,都說:“我們終於又把您盼來了,真想讓您長期留在這裏!”

今年10月23日,峨邊縣委組織部下發任職通知,柴芝紅將再赴峨邊掛職峨邊縣人民醫院副院長六個月,繼續爲峨邊羣衆的健康保駕護航。

柴芝紅說:“作爲一名醫生,不管身處何處,治癒病人就是我最大的快樂,看着她們一個個治癒出院,對我講一句‘卡莎莎’(彝語“謝謝”)時,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