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鏈接線】麻拉河村的香甜旅遊飯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黨的十九大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我們麻拉河村鼓了勁!村裏正在做鄉村旅遊提檔升級,讓大家的旅遊飯喫得更穩更香甜。”說起村子旅遊業發展,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八寶鎮麻拉河村黨支部書記馬福元激動不已。

卓爾山下,幢幢磚瓦房炊煙裊裊,紅色的山峯、金黃的牧草交相輝映,遠處的松林蒼翠挺拔,麻拉河村如世外桃源般隱在這如畫的美景中。“以前知道我們這裏風景好,但是沒想過用這個來賺錢,‘旅遊’的概念也是到2011年才慢慢有了。”馬福元說。

“幾年前,村裏主要是種點油菜和青稞,一年下來,在土地上的收入很少,眼看着日子越過越窮,年輕人們都出去打工了,村裏就剩下老人孩子。”馬福元說,生產資料的匱乏,自然條件的限制,導致麻拉河村人的收入普遍較低,外出務工成了大家掙錢的最主要渠道。

爲了實現增收,八寶鎮重點加強農業技能培訓,領導幹部也走出去學習交流經驗,農業向二、三產業轉型。開拉麪館、跑運輸……各村人的技術性收入增多了。“外出打工讓大家見了世面,觀念思想轉變了,有人帶頭開始搞起了旅遊業。”馬福元覺得,村裏人能夠發展旅遊業,除了村子依靠着卓爾山景區,還得益於外出務工後,大家接受了市場和經營的理念。

2013年,麻拉河村有了第一家農家樂,村民王生財和另外4個人合夥,在村裏開了家名叫“丹霞農莊”的農家樂,剛開始也就是幾張桌椅,飯菜的花樣也不多,但是生意非常不錯。有了第一個“喫螃蟹”的人,村裏的農家樂、農家賓館慢慢多了起來。

2015年,在麻拉河村修建了上卓爾山的擺渡點,有了這樣一箇中轉站,來到卓爾山景區的人,基本都會在麻拉河村駐足,這成了麻拉河村發展旅遊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看到村裏人都喫上了旅遊飯,外出務工的王宏財坐不住了。2016年返鄉,將家裏的五間房改建成家庭賓館,招攬遊客提供食宿,開起了農家院,收入可比外出務工強多了。這一年,麻拉河村也有了專業的客房、烹飪等技能培訓,看到大家靠着旅遊業有了不錯的發展,返鄉參與旅遊業的人越來越多了。“2016年,光旅遊的收入我們就人均增加了1000多元。”馬福元說。

走進麻拉河村,一幢漂亮的生態木屋映入眼簾。這座生態木屋是2015年的扶貧項目,現在以每年42萬元的費用承包給青海青鵬商貿有限公司運營,這筆錢用於麻拉河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分紅。

在生態木屋前面的停車場,有幾處攤位在出售各種旅遊紀念品。“我今年六月份開始在這兒擺攤了,以前賣喫的,今年賣披肩、帽子之類的東西。”其中一處的攤主馬生有,邊給遊客挑選披肩的顏色邊說道。

馬生有以前就在縣城附近打零工,乾的是背沙子這樣的苦力活,祁連縣旅遊發展得越來越好,馬生有也成了旅遊行業中的一員。去年,他還拿出自己的積蓄,貸了小額貸款,湊足了20萬元錢,建了8間住房的農家賓館來經營。

如今,麻拉河村218戶人家中,專業從事旅遊的有15戶,農業飯換成了旅遊飯,麻拉河村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第45屆伊卡洛斯國際飛行節、首屆祁連麻拉河‘玩偶狂歡節’,藉着這些活動,我們正在將麻拉河村打造成爲中國首個‘飛行小村’示範村,今後,我相信麻拉河村的旅遊會發展得很好,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 馬福元笑着說。

來源:海北新媒

責編:嚴久芳

監製:馬海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