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十年力作《八佰》,打造華語戰爭史詩

繼《老炮兒》之後,導演管虎又一力作《八佰》,近日發佈海報宣佈定檔7月5日,進軍暑期檔。影片聚焦抗日戰爭中日首次正面交鋒——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堅守上海最後的防線。

爲了重現這段歷史,導演管虎花了十年準備,四年制作,耗時一年半一比一實景還原,和衆主創踏上了一場衆志成城的征途。

值得一提的是,《八佰》是中國電影人首次完成全片IMAX攝影機拍攝的嘗試。

《八佰》 取材於1937年10月淞滬會戰最悲壯一役,謝晉元奉命率領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一營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爲了迷惑敵人,他對外宣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

管虎十年力作《八佰》,打造華語戰爭史詩

海報中的五層建築就是四行倉庫,面前是數萬驕狂的日寇,身後是隔河守望的同胞。四個晝夜裏,日軍發動了十幾輪瘋狂的進攻,付出了陣亡兩百餘的代價也沒有推進一步。他們無懼生死,用血肉築成了上海淪陷前最後一道堡壘,也爲彼時弱亂的民族留下一個有關血性和尊嚴的傳說。

這場戰鬥也是人類戰爭史上第一場有觀衆的戰爭。市民、難民、各國媒體、租界駐軍齊聚南岸。北岸血戰之時,南岸依舊歌舞昇平,隔岸觀火者衆,甚至有賭場爲對岸的勝負開出了盤口。當然也有不甘旁觀者,戰鬥的第二天夜半,一名童子軍隊員,將旗幟裹在身上游過蘇州河潛入倉庫。於是,海報的視覺中心,有了那面在硝煙中獵獵迎風的旗幟。史載:“天亮時分,國旗飄展,隔河民衆經此地,紛紛脫帽鞠躬,感動落淚。”大家似乎意識到,對面那支孤軍在守衛的不僅僅一座倉庫,而是一個民族的魂魄 。

管虎十年力作《八佰》,打造華語戰爭史詩

作爲一位有着強烈人文關懷的導演,在《鬥牛》《殺生》《老炮兒》等作品中,管虎的視線始終關注着小人物背後的大國民性探討。選擇《八佰》故事之初,他也屢次強調,讓更多的人知道那場四百人爲了四萬萬人堅守的戰鬥是他的初衷。

醞釀籌備的十年間,管虎遍覽史料典籍走訪親歷者,劇本反覆打磨了40稿。爲了最有質感的還原這段歷史,華誼歷時一年半打造了四行倉庫和對岸租界的實景,並開掘了一條真實的蘇州河。在漫長的籌備期,除了導演管虎,攝影指導曹鬱、美術指導林木、錄音指導富康三位金馬得主也一直是同路之人。

爲最大限度還原這場有觀衆的戰爭,達到曹鬱口中“從一個窗戶就能看到對岸的一切”的效果,《八佰》全片使用業內最頂尖的ALEXA IMAX攝影機拍攝,這也是非好萊塢地區的首次嘗試。在此之前,僅有羅素兄弟執導的《復仇者聯盟3》和即將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使用同款機型拍攝全片。

《八佰》的攝製歷時近一年,在封閉壓抑的實景現場,主創們一關就是幾個月,或多或少和當年的壯士們有了某種心態上的共通。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在英魂的感召下,不計較時間、名利的投入,只爲在這個暑期,和今天的觀衆一起追憶那份生死爲國殤的勇氣,和不再麻木的看客們被點燃的人性光芒。

瀟湘晨報記者周詩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