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爲什麼會低估環境對他人行爲的影響,而不會低估環境對自己行爲的影響呢。當我們理解他人的行爲的時候,會低估環境造成的影響,高估個人的特徵所造成的影響。

核心內容

本書是全球社會心理學領域最爲經典的教材和入門讀物。它通過展示社會心理學領域的整體概貌和重要主題,介紹了那些與我們的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理論與研究。

1.什麼是社會心理學,它主要關注什麼?

2.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認識自我時,普遍性存在自我服務偏差,也就是人們總傾向於以一種有利於保護自身良好感覺的方式,來認識自我。

自我認識偏差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們存在自我服務歸因,表現在人們通常把好的結果歸因於自身,比如我能創業成功,多虧了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把壞的結果歸因於其他,比如這次創業失敗是因爲運氣不佳、因爲環境不夠好等等。二是當人們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時,其實自己內心深信,自己比普通人要強、貢獻要大,也就是會自己恭維自己。比如多數司機,甚至包括出過重大車禍的司機,都認爲自己比一般司機駕車更安全,更熟練。三是人們普遍存在盲目樂觀的傾向,人們預期未來自己的生活會比過去改善很多,但有時候事實上並非如此。比如大學生們往往認爲自己要比其他同學更可能找到好工作,拿到更高的薪水,而那些不好的事情,比如酗酒、突發疾病等,更可能發生在別人身上。四是人們過分高估或低估其他人和我們一樣思考或行動的程度,會出現“虛假普遍性效應”和“虛假獨特性效應”。比如,我們支持某項政策,往往就認爲其他人也會和我們觀點一致。當我們對某個異性產生了濃厚興趣,也更容易高估對方對我們的興趣。

3.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我們在理解他人行爲時,存在基本歸因錯誤。

當我們理解他人的行爲的時候,會低估環境造成的影響,高估個人的特徵所造成的影響。舉個例子,我們看到某人摔倒了,心裏往往認爲是因爲這個人比較笨拙,而不會覺得是因爲地上有個坑,絆了他一下。我們會覺得,人們微笑是因爲他們高興或開朗,而不會覺得他們是在裝作友好。約會的對象遲到,我們會覺得他是個不守時的人,而不考慮他可能遇到了意外情況,比如堵車。

人們爲什麼會低估環境對他人行爲的影響,而不會低估環境對自己行爲的影響呢?一種解釋是,我們對自己的環境信息比較清楚,而往往不瞭解他人的環境信息。比如,如果我們自己暴跳如雷,那是因爲當時的環境讓我太生氣了;而看到別人這樣,就會覺得他脾氣太不好了,沒剋制力,無論如何不該發這麼大脾氣的。

基本歸因錯誤會影響到我們的觀點,以及可能採取的行動。如果我們將貧窮和失業歸咎於個人的原因,比如懶惰、守舊,就會認爲這些人不值得同情,不應該出臺針對他們的補償性政策。如果認爲貧窮是由於他們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受到歧視,缺少啓動資金支持等,我們就會傾向於給予他們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