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医生天天和您说健康】

张女士是一位有十多年病史的糖尿病患者,一直服用降糖药治疗,血糖基本控制的还算可以,去年曾有过心绞痛发作史,经检查确诊得上了冠心病,又加上了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

前段时间,张女士被朋友拉去参加了一个专门为“三高”人群举办的“学习班”,了解到每天喝三次特制的羊奶粉就能调理血糖,很多人还可以不再吃降糖药。想到自己每天要吃好种药,如果喝了羊奶粉真能不用吃降糖药,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于是张女士把降糖药停了,喝起了羊奶粉,没想到喝了几天查血糖,和原来吃降糖药时的血糖没啥区别,真的没有高起来。这下张女士放心了,一下子买了够一年喝的羊奶粉。

可从上个月开始,张女士出现了几次突然的胸痛和心慌,到医院一查说是典型的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医生说和血糖控制不佳有直接的关系,果然一查空腹血糖十几,餐后2小时血糖竟然二十多。张女士大惑不解,难道羊奶粉降不了血糖?可为啥刚开始喝了羊奶粉也没吃降糖药,血糖确实没高起来呢?

相信类似的事在糖尿病患者中时有发生,甚至很多糖尿病人对此坚信不疑,乃至因血糖失控引起严重后果时还万般困惑,实际上这是被降糖药治疗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所迷惑的结果。

糖尿病的根源是由于胰岛细胞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致使血糖不能得以充分利用而导致血糖升高的一种疾病,而降血糖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激活并调动残存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以分泌出更多的胰岛素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很多降糖药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被研制出来,服用后能够将胰岛细胞潜在的分泌功能充分调动,但这个调动的过程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初次使用降糖药不会有立竿见影的降糖效果,往往需要经过1-2周的时间,血糖才能明显下降并趋于平衡的原因。

同样的道理,当停用降糖药后,胰岛细胞对降糖药存在“记忆效应”,仍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强的分泌功能,血糖水平仍然能得以维持,但随着这种“记忆效应”的消失,血糖便会迅速反弹而升高,甚至会变得更加难以控制。

有些糖尿病人可能会发现,偶尔少吃一次降糖药或是几天没吃降糖药,血糖并没有大的升高,就自作主张减少降糖药的服用次数,甚至有患者隔天或是隔几天才服一次降糖药,其实这是一个对自己极不负责的做法。

举个例子,从不跑步的人让他突然跑5公里会很费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适应后,他便能够很轻松的跑下来;但如果停止跑步一段时间,再想轻松的跑下5公理就会和从前一样很费力。其实降糖药激发和调动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的作用同样如此。

因此,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药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后,不应轻易改变服药规律,更不能擅自停药,特别是不要被降糖药的“记忆效应”所迷惑,更不要因此而被他人利用,伤害的是自己的身体甚至是生命。

要知道糖尿病的治疗没有投机取巧的捷径,多学习了解糖尿病防治知识科学治疗,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幸福生活,还有什么比这样的结果更重要的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