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跳龍門,它的真正寓意你可能搞錯了

藝術是感性的,激發想象的

一千個人對藝術就有一千種看法

玉雕是理性的,棱角分明的

其所包含的空間卻又有千變萬化

當感性與理性交融聯動

又會帶來怎樣的化學反應?

就讓“鯉魚躍龍門”來告訴你

鯉魚跳龍門,它的真正寓意你可能搞錯了

鯉魚.跳龍門

鯉魚是我國流傳最廣的吉祥物,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更賦予了鯉魚以豐富的文化內涵。

其中“鯉魚跳龍門”的美好傳說,還使人們在鯉魚身上寄託瞭望子成龍的期盼,這種觀念甚至遠傳東鄰。

傳說,黃河中有鯉魚每年春天逆流而上,千里迢迢,來到從壺口咆哮而下的晉陝大峽谷的最窄處的龍門(即今禹門口)。

龍門水急浪高,只有鯉魚中的少數佼佼者才能劈波斬浪,奮力一躍飛過龍門。此時,鯉魚會遭雷劈電擊,尾巴被天火燒掉,從而變化爲龍。

“鯉魚跳龍門”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祥瑞圖案,常被用來比喻中舉、升遷等飛黃騰達之事。其中更暗寓着逆流前進,奮發向上的積極進取精神。

有記載,唐代時改虎符爲魚符,把銅鑄成鯉魚的形狀,作爲兵權和皇權的象徵。除了“鯉”與皇帝姓氏“李”同音以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取鯉是“魚之主、能神變、能躍龍門而成龍”之意。

鯉魚跳龍門,它的真正寓意你可能搞錯了

此外,鯉魚也是繁榮富足的象徵,寓意年年有餘。

尤其是明清以來,因“魚”與“餘”的諧音,人們常在春節過年時,張貼“年年有餘”、“富足有餘”的年畫。

而在江南一帶,則有將鯉魚作爲禮品饋贈親友的習俗,以討個“年年有餘”的好口彩。

鯉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諸多象徵意義,鯉魚文化幾經流變,融合,演進,終於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傳統鯉魚文化承載着民族傳統觀念的文化內涵,在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放射着璀璨的光芒。

化龍是鯉魚的夢想。

鯉魚不畏艱辛、意志堅定地跳過龍門,傳達出作者對堅持夢想,爲了夢想不斷拼搏的讚美。

也是希望爲夢想拼搏的人能夠早日圓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