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勾春蕾

跑到“下廚房”App廝混,完全是因爲買了一個46升的大烤箱。用於練手烤出來各種歪七扭八的餅乾,不好意思發在微信朋友圈,好在發現了這塊“寶地”——不論早中晚,都有從菜鳥到廚神各個級別的廚友秀出自己的作品,不管做成啥樣也會有人跑過來點贊。

“棒棒的”是我收到的第一個留言。看看自己烤的那盤奇形怪狀,火候還有點過的蔓越莓曲奇,簡直讓人淚流滿面。

作爲烘焙小白,第一步要學習菜譜。我果斷關注了圈子裏的男神君之,成了他36萬粉絲中的一員。君之一共上傳菜譜437個,我決定先挑容易的阿拉棒、燕麥餅乾、檸檬餅乾、蘇打餅乾……一道道做出來,在菜譜下面提交作品,認真寫製作心得,虔誠地給樓主留言請教——但是男神從不回覆從不回覆從不回覆……

在最終得出“按照君之的配方,糖減半就對了”的結論的同時,我也發現,在App上,君之只有菜譜,從來沒有上傳作品,也從不回答粉絲的提問。

被虐之後,再遇到像佳佳這樣會一口氣給你點20多個讚的美廚娘,難免會受寵若驚。而這20多個贊,不過是因爲我在她那道和刷鍋水煮菜渣異曲同工的“百變青菜鉢”下面留言“看起來好健康”。

佳佳只寫過32個菜譜,粉絲不到5000,但是人氣超旺,因爲她率真、幽默,喜歡互動。這個東北大妞下廚“不爲悅人,只爲愉己”,自稱“無腥不歡,從不節食減肥,一頓飯少喫就會抓狂,與其病態地瘦着,不如健康地胖着”。不過後兩句別太當真,看她偶爾秀出的自拍,其實是又美又瘦的。她自己刷單最多的自建菜譜是“那些靈光乍現的隨意料理”,食材:不限;做法:以愛心、耐心、專注來創造屬於你的味道。從一盤簡單的燒茄子,到幾隻清蒸大閘蟹,菜品都偏家常,背景永遠是黑色,手機拍攝,最多用一下美圖秀秀,但看起來就是那麼美味,讓人垂涎。正應了她自我介紹中那段“萬變不離其宗,掌握了烹飪的基本技法,餘下的就交給腦洞和時間好啦”。

成了佳佳的死忠粉,是因爲我給她留言必定有回覆,刷她的菜譜,一定會有鼓舞人心的評價。除了刷菜譜,佳佳也會在每道菜下面,記錄自己生活的點滴。“幹煎紅臘魚……戶主發燒嗓子不舒服,只喫了幾口,又被我喫光光啦,哈哈哈”。

雖然沒有見過面,但佳佳已經是我從心底認同的一個朋友了。

本來我一直安心當別人的粉絲,刷刷別人的菜譜,覺得多換回幾個贊就滿足了。直到某天,看到有1000個網友上傳作品即被推上“榮譽殿堂”“好喫到流淚”的那道“洋蔥炒肉”,用料簡單到一個洋蔥、二兩肉。這沒啥,而做法居然就是,“將洋蔥切片,放鍋內加辣椒、肉炒熟,加一點醬油料酒”,就連標題圖片裏的那盤炒洋蔥也是要刀工沒刀工,要賣相沒賣相,黑乎乎的一盤。

這是什麼鬼?這也行?這樣的菜譜,我也會寫啊!還能寫得比他強一點點。

“創建菜譜的人是廚房裏的天使”,伴隨着App首頁的忽悠,我開啓了自己的天使之旅。做了幾年飯,家常菜還是有一些心得的,冷油下蔥花爆鍋,蔥香會留在油裏,而不是熱油爆鍋時揮發到空氣中;需要烹醋的菜,醋要在起鍋前沿鍋邊淋入,翻勻馬上出鍋,不然只酸不香……我向來對中餐菜譜的少許、適量(那讓多少廚房小白哭暈在廁所)深惡痛絕,自己的菜譜,必須寫上鹽3克、糖5克、油15克……烘焙菜譜沒有標明克數,用量都是杯、小勺、大勺、茶勺,我就自己做一遍,把克數量出來,重新寫一個菜譜。

直到某一天,一個妹子在我的“辣炒海帶絲”下面,上傳了自己炒的那一盤,萌萌地留言“交作業嘍”。從此,我開啓了有粉絲的人生。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佈,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