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以京劇爲代表的劇中,一般都分爲生、旦、淨、醜等多個角色。表面上看,生角和旦角是男女主角,也是主要的明星演員,許多京劇大師就是從這兩個行當中產生的。但是,不爲人知的是,在京劇內部,丑角卻有這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傳統觀念下,戲劇團的領導往往都由丑角擔任。

不僅如此,在行業內部,普通丑角也有着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唱戲之前,演員們一般都要拜神,祈禱這一次演出順順利利,不要出什麼亂子。此時的劇團之中,無論是多大牌的明星,都要老老實實地下拜,不講排場,唯有丑角,無論年老者還是剛入行的新人,都可以不下拜。

在現在人看來,明星纔是劇團的靈魂,大牌的明星更是受到重視。然而丑角卻可以不賣他們的帳,可以第一個化妝,完全不用理會大牌名角們神氣活現的眼神。

這是爲什麼呢?丑角一般是劇中的喜劇人物,都是在鼻子上噴一塊白粉,因此被稱爲“小花臉”。別看是配角,一般是穿針引線,插科打諢,在舞臺藝術之中增加笑料的,但是在實際上,丑角所需要的基本功極高,他不僅需要記憶大段的獨白,而且還要身手靈活,能展現出精彩的空翻等技巧。

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來自於戲劇中的一段往事。在中國歷史上,喜歡看戲聽戲甚至演戲的皇帝不少,比如後唐莊宗還死於伶官之手,但唐玄宗李隆基對於戲劇的癡迷程度以及對戲劇做出的貢獻,則是誰也不能取代的。在《舊唐書.玄宗本紀》中記載:

玄宗於聽政之暇,教太常樂工子弟三百人,爲絲竹之戲,號爲皇帝弟子,又云梨園弟子。以置院近於禁苑之梨園。

因此,後來的人就將戲曲班社以“梨園”相稱,而唐玄宗則被稱爲“梨園天子”,被視爲戲劇藝術的祖師爺。直到今天,戲曲藝人在入行之前都先要拜唐玄宗。

唐玄宗不僅喜歡聽戲,對戲曲的支持力度很大,而且還精通戲劇。三百多人同臺演出,一旦有人走調,他總能第一時間發現並指出。(選坐部伎子弟三百,教於梨園。聲有誤者,帝必覺而正之,號皇帝梨園弟子)

這麼高的技術水平,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得來的,而是經過了經年累月的反覆練習。在他當臨淄王的時候,李隆基就時常親自上陣,專門來練習。當上皇帝之後,他仍然很喜歡唱戲,還要親自上陣演出。

作爲王爺,演戲也是雅好,這是無所謂的。然而,作爲皇帝,他卻不能隨心所欲。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主宰,是全天下的主子,在演戲中,就有各種各樣的劇情。劇中人有可能要捱打,要被罵,要發怒,甚至要發瘋,這些都讓皇帝來扮演,情何以堪?

更何況李隆基喜歡扮演的是丑角,爲了不讓皇帝的形象有所損傷。他便在鼻子上掛一塊白玉,表示這不是他本人。於是,丑角的臉上遮擋物就成爲了慣例,後來的丑角則用抹上白粉來代替。

從此之後,因爲皇帝演過丑角,丑角的地位就在劇團內和行業內直線上升,形成了不拜神的傳統。後臺化妝,丑角不動筆,別人都不能勾臉。在戲劇行業,尊重丑角,就是尊重皇帝本人。而且,由於這種文化傳統的沉澱,丑角往往在劇團中擔任領導。比如中國戲曲學院的第三任院長蕭長華先生、湖北省京劇院院長朱世慧先生等等都是丑角扮演者出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