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原罪渗透,海信激光电视或成下一个“蚂蜂窝”

【烽巢网-科技PRO】

体面与格局不能同位对等

最近,互联网行业颇为热闹,一篇《估值175亿的蚂蜂窝竟是一座僵尸和水军构成的鬼城》爆红,以此揭开了互联网行业的秘史,但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原罪“水军”并不仅存在于OTA领域。

随着互联网发展范围的不断扩大,一些传统行业正在朝互联网方向靠拢,而在这靠拢的过程中,互联网行业衍生出的“水军”也逐渐朝这些传统行业伸出了魔爪。

以传统电视行业为例,经过与互联网接轨不断深入化,“水军” 这一群体也逐渐延伸至电视领域中,而且相比于蚂蜂窝,电视行业“水军”水平似乎更高。

随着2018年彩电第三季度数据的出炉,电视行业的高水平“水军”开始逐步增多,现在在网上随手一搜,都可以看到各大电视品牌“力压群雄”的消息,而海信激光电视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么,面对铺天盖地的夸赞,海信激光电视是否真的名副其实?

互联网原罪渗透,海信激光电视或成下一个“蚂蜂窝”

激光电视势头正劲,然前路仍荆棘遍布

对海信激光电视进行剖析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激光电视行业的现状。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电,其形态也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演变,OLED、量子点、曲面等技术被先后应用到智能电视领域。如今,随着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领域,电视行业也开始尝试这一新的技术。

自激光电视出现以来,其发展走势可谓“一日千里”。2017年,电视行业全年的销量约为4800万台,同比增长17%,创造了电视行业近几年的历史新低,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由于整个电视行业面板的大幅度涨价,导致行业销量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随着电视行业销量增速下降事件的发酵,2018年第一季度中,电视行业甚至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激光电视的增速却在反其道而行。奥维云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激光电视市场销量为6.7万台,销售额为20.8亿元,同期增速分别为116%、109%,预计到2020年,激光电视的销量将达到23.2万台,销售额达43.1亿元。然而,激光电视虽然以高速的增长率在市场上站稳了脚步,但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激光电视想要保持这种高速前进的劲头难度不小。

一来,激光电视价格昂贵,受众群体较小。尽管现如今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消费水平的进一步升级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更注重品质,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相反,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各大商家都在推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准则正在助长消费者高要求的消费观念。对于消费者来说,品质偏中等,价格更实惠的商品才是能够获得大部分人青睐的商品。

这一消费心理适用于现如今的电视行业。在同样的配置下,激光电视的售价相比液晶电视要高出1—2倍,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价钱还是稍显昂贵。因此,激光电视目前的受众群体仍局限在消费较为高端的用户,而这部分用户在社会结构占比中所占份额仍处于少数。

互联网原罪渗透,海信激光电视或成下一个“蚂蜂窝”

二来,激光电视普及率较低,消费者的接受量也略低。事实上,激光电视的确是一个颠覆传统的存在,相比于传统的电视和目前市面上受众度更广的液晶电视,激光电视屏幕更大,色域覆盖率更高,画面的清晰度和饱和度优势更为突出,且对人眼没有辐射。因此,就体验效果而言,激光电视要更胜一筹。但问题在于,激光电视是近几年科技发展下的产物,人们对于激光电视的认知度都不高。打个比方,在路上随便问10个路人液晶电视和激光电视,这10个人里有7、8个人知道液晶电视的概率要比知道激光电视的概率高。

加上激光电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体验感上,而体验感这东西需要亲自试用才能有所感受,但在各大电器城的现场实物展示过少,导致用户没有太多机会近距离亲身体验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光电视普及的难度。此外,激光电视作为新产品,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具体的产品定义,导致市场推广难以实现统一,而混乱的产品名称和不一致的性能描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消费者的认知难度。

前路漫漫且亮点难寻,海信激光电视难掩被吹捧嫌疑

面对痛点频频的行业,海信激光电视是否真的如网上所说,具备足够的实力和夯强的底气?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激光电视行业中的老牌玩家,海信的优势显然要比其他新入局的玩家多,但就目前海信的发展来看,“力压群雄”似乎还言之尚早。

首先,一时的销量和数据并不能代表成功,况且内行人都知道,销量、数据这两样东西在某种情况下会被夸大。因此,尽管网上资料显示,海信激光电视在2018年彩电第三季度中夺得销量第一,遥遥领先其他品牌这件事还有待验证。

互联网原罪渗透,海信激光电视或成下一个“蚂蜂窝”

要知道,其他品牌在公布数据的时候也会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比如,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坚果激光电视销量达1.5万台,处于行业领先位置,销量份额远超海信、长虹、极米等品牌。再比如,据钟波介绍,在2018年上半年中,极米出货量已经突破26.5万台,在市场上已经超过了爱普生。所以说,这些数据所表达的,可能只是某个时间段内的收获,更何况这些数据并不一定真实可信。

其次,超大屏幕尺寸并不能成为海信的亮点,而且相比屏幕尺寸,大部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更高。一方面,超大屏幕尺寸是所有激光电视都具备的优势,所以其他品牌也会有与海信相同屏幕尺寸的产品,例如长虹、爱普生等。

另一方面,消费者追求大屏化的速度减缓,转向尺寸内升级。当下激光电视的尺寸已经达到了100寸左右,相对液晶电视的50—60寸来说尺寸过大,对空间要求也更严。因此,可以预见,人们对电视屏幕尺寸的需求会逐渐缩减至一个范围,也许是50-60寸、60-80寸,甚至是80-100寸,但100寸以上的除了特定用户,大部分的消费者估计都不会选择。

最后,与行业中的其他品牌相比,海信激光电视在清晰度、流明度、色彩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过去,由于受限于技术原因,大部分激光电视所用的投影设备无法投射4K分辨率的影片,所以当时的激光电视画质大多只能达到1080P,而采用的流明度大多在2000流明的亮度,色彩则较多单色。现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各大激光电视品牌已经普遍采用清晰度4K的分辨率,流明度达到2500,色彩也多偏向双色。

海信激光电视也采用的清晰度和流明度以及色彩也不例外,根据中关村在线测评报告显示,测试的8款激光电视产品,包括海信激光电视,流明度基本维持在1800—2800之间,其中,极米A1和小帅激光电视的ANSI亮度比较好,达到2800流明左右的水平,而海信4K激光电视仅达到2369流明左右的水平。

互联网原罪渗透,海信激光电视或成下一个“蚂蜂窝”

最为关键的一点,海信激光电视在价格上不止不占任何优势,反而会成为新玩家攻击海信的一大利器。目前,海信激光电视最低的价位在2万元左右,相比极米和坚果的一万多元,再比小米的9999,海信的价格翻了0.5甚至是1倍。在低价位上比不过极米、坚果、小米等品牌,高端价位上又有爱普生和索尼等实力强夯的老牌玩家把守。与此同时,坚果已经获得阿里的投资,而极米也有百度的支持,面对巨头们强有力的入局,海信的处境可想而知。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变化可能只是一息的事,庞大的乐视帝国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尽管海信目前在激光电视中仍位列前茅,但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以及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想要偏安一隅基本是不可能。

尤其是面对新手们的进入,海信这个老牌玩家想要守住自己的地位,决定权取决于市场,单靠高水平“水军”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海信想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更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找到市场的痛点,并以此为竞争点,未来才能够名副其实的屹立于行业之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