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原罪滲透,海信激光電視或成下一個“螞蜂窩”

【烽巢網-科技PRO】

體面與格局不能同位對等

最近,互聯網行業頗爲熱鬧,一篇《估值175億的螞蜂窩竟是一座殭屍和水軍構成的鬼城》爆紅,以此揭開了互聯網行業的祕史,但事實上,我們都知道,互聯網原罪“水軍”並不僅存在於OTA領域。

隨着互聯網發展範圍的不斷擴大,一些傳統行業正在朝互聯網方向靠攏,而在這靠攏的過程中,互聯網行業衍生出的“水軍”也逐漸朝這些傳統行業伸出了魔爪。

以傳統電視行業爲例,經過與互聯網接軌不斷深入化,“水軍” 這一羣體也逐漸延伸至電視領域中,而且相比於螞蜂窩,電視行業“水軍”水平似乎更高。

隨着2018年彩電第三季度數據的出爐,電視行業的高水平“水軍”開始逐步增多,現在在網上隨手一搜,都可以看到各大電視品牌“力壓羣雄”的消息,而海信激光電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面對鋪天蓋地的誇讚,海信激光電視是否真的名副其實?

互聯網原罪滲透,海信激光電視或成下一個“螞蜂窩”

激光電視勢頭正勁,然前路仍荊棘遍佈

對海信激光電視進行剖析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激光電視行業的現狀。電視作爲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家電,其形態也在隨着科技的發展不斷演變,OLED、量子點、曲面等技術被先後應用到智能電視領域。如今,隨着激光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領域,電視行業也開始嘗試這一新的技術。

自激光電視出現以來,其發展走勢可謂“一日千里”。2017年,電視行業全年的銷量約爲4800萬臺,同比增長17%,創造了電視行業近幾年的歷史新低,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結果,主要還是由於整個電視行業面板的大幅度漲價,導致行業銷量增長速度逐漸放緩。隨着電視行業銷量增速下降事件的發酵,2018年第一季度中,電視行業甚至出現供過於求的局面。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激光電視的增速卻在反其道而行。奧維雲網發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激光電視市場銷量爲6.7萬臺,銷售額爲20.8億元,同期增速分別爲116%、109%,預計到2020年,激光電視的銷量將達到23.2萬臺,銷售額達43.1億元。然而,激光電視雖然以高速的增長率在市場上站穩了腳步,但面對風起雲湧的市場,激光電視想要保持這種高速前進的勁頭難度不小。

一來,激光電視價格昂貴,受衆羣體較小。儘管現如今消費觀念正在發生改變,消費水平的進一步升級使得人們在消費過程中更注重品質,但這並不意味着人們對價格的敏感度降低。相反,在商品經濟的大背景下,各大商家都在推行以消費者爲中心的服務準則正在助長消費者高要求的消費觀念。對於消費者來說,品質偏中等,價格更實惠的商品纔是能夠獲得大部分人青睞的商品。

這一消費心理適用於現如今的電視行業。在同樣的配置下,激光電視的售價相比液晶電視要高出1—2倍,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價錢還是稍顯昂貴。因此,激光電視目前的受衆羣體仍侷限在消費較爲高端的用戶,而這部分用戶在社會結構佔比中所佔份額仍處於少數。

互聯網原罪滲透,海信激光電視或成下一個“螞蜂窩”

二來,激光電視普及率較低,消費者的接受量也略低。事實上,激光電視的確是一個顛覆傳統的存在,相比於傳統的電視和目前市面上受衆度更廣的液晶電視,激光電視屏幕更大,色域覆蓋率更高,畫面的清晰度和飽和度優勢更爲突出,且對人眼沒有輻射。因此,就體驗效果而言,激光電視要更勝一籌。但問題在於,激光電視是近幾年科技發展下的產物,人們對於激光電視的認知度都不高。打個比方,在路上隨便問10個路人液晶電視和激光電視,這10個人裏有7、8個人知道液晶電視的概率要比知道激光電視的概率高。

加上激光電視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體驗感上,而體驗感這東西需要親自試用纔能有所感受,但在各大電器城的現場實物展示過少,導致用戶沒有太多機會近距離親身體驗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激光電視普及的難度。此外,激光電視作爲新產品,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具體的產品定義,導致市場推廣難以實現統一,而混亂的產品名稱和不一致的性能描述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消費者的認知難度。

前路漫漫且亮點難尋,海信激光電視難掩被吹捧嫌疑

面對痛點頻頻的行業,海信激光電視是否真的如網上所說,具備足夠的實力和夯強的底氣?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作爲激光電視行業中的老牌玩家,海信的優勢顯然要比其他新入局的玩家多,但就目前海信的發展來看,“力壓羣雄”似乎還言之尚早。

首先,一時的銷量和數據並不能代表成功,況且內行人都知道,銷量、數據這兩樣東西在某種情況下會被誇大。因此,儘管網上資料顯示,海信激光電視在2018年彩電第三季度中奪得銷量第一,遙遙領先其他品牌這件事還有待驗證。

互聯網原罪滲透,海信激光電視或成下一個“螞蜂窩”

要知道,其他品牌在公佈數據的時候也會先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比如,奧維雲網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堅果激光電視銷量達1.5萬臺,處於行業領先位置,銷量份額遠超海信、長虹、極米等品牌。再比如,據鍾波介紹,在2018年上半年中,極米出貨量已經突破26.5萬臺,在市場上已經超過了愛普生。所以說,這些數據所表達的,可能只是某個時間段內的收穫,更何況這些數據並不一定真實可信。

其次,超大屏幕尺寸並不能成爲海信的亮點,而且相比屏幕尺寸,大部分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一方面,超大屏幕尺寸是所有激光電視都具備的優勢,所以其他品牌也會有與海信相同屏幕尺寸的產品,例如長虹、愛普生等。

另一方面,消費者追求大屏化的速度減緩,轉向尺寸內升級。當下激光電視的尺寸已經達到了100寸左右,相對液晶電視的50—60寸來說尺寸過大,對空間要求也更嚴。因此,可以預見,人們對電視屏幕尺寸的需求會逐漸縮減至一個範圍,也許是50-60寸、60-80寸,甚至是80-100寸,但100寸以上的除了特定用戶,大部分的消費者估計都不會選擇。

最後,與行業中的其他品牌相比,海信激光電視在清晰度、流明度、色彩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過去,由於受限於技術原因,大部分激光電視所用的投影設備無法投射4K分辨率的影片,所以當時的激光電視畫質大多隻能達到1080P,而採用的流明度大多在2000流明的亮度,色彩則較多單色。現如今,隨着技術的進步,各大激光電視品牌已經普遍採用清晰度4K的分辨率,流明度達到2500,色彩也多偏向雙色。

海信激光電視也採用的清晰度和流明度以及色彩也不例外,根據中關村在線測評報告顯示,測試的8款激光電視產品,包括海信激光電視,流明度基本維持在1800—2800之間,其中,極米A1和小帥激光電視的ANSI亮度比較好,達到2800流明左右的水平,而海信4K激光電視僅達到2369流明左右的水平。

互聯網原罪滲透,海信激光電視或成下一個“螞蜂窩”

最爲關鍵的一點,海信激光電視在價格上不止不佔任何優勢,反而會成爲新玩家攻擊海信的一大利器。目前,海信激光電視最低的價位在2萬元左右,相比極米和堅果的一萬多元,再比小米的9999,海信的價格翻了0.5甚至是1倍。在低價位上比不過極米、堅果、小米等品牌,高端價位上又有愛普生和索尼等實力強夯的老牌玩家把守。與此同時,堅果已經獲得阿里的投資,而極米也有百度的支持,面對巨頭們強有力的入局,海信的處境可想而知。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變化可能只是一息的事,龐大的樂視帝國就是前車之鑑。因此,儘管海信目前在激光電視中仍位列前茅,但隨着消費市場的變化以及行業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想要偏安一隅基本是不可能。

尤其是面對新手們的進入,海信這個老牌玩家想要守住自己的地位,決定權取決於市場,單靠高水平“水軍”顯然是不可能的。而海信想要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就更要在腳踏實地的基礎上,找到市場的痛點,並以此爲競爭點,未來才能夠名副其實的屹立於行業之中。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